微動作是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投影,是外在的身體語言,透過不經(jīng)意的大小動作體現(xiàn)的心理活動,精通心理學(xué)的人能讀到許多不易被人察覺的信息!督獯a微動作》結(jié)合微反應(yīng)、微表情和心理學(xué)的知識,選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見,也容易被忽視的微小動作,以科學(xué)的態(tài)度、通俗的語言進行解析,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了解身體語言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學(xué)會解讀他人行為背后的意義,在社交中做到知人知面又知心,并利用諸多心理學(xué)的內(nèi)容指導(dǎo)自己到達成功的彼岸。
有人說,人生就如同連續(xù)劇,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的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和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以真面目示人。對于你每天面對的那些人,你真的了解嗎?
事實上,不管你是有出眾的能力、淵博的知識,還是有過人的智慧,如果你不懂心理學(xué)的知識,不能讀懂對方的心理,就很難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其實,正確認識和判斷一個人并不難,只要我們能學(xué)會細心觀察他人的表情、說話的語氣和舉止,就能夠知道他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提起的“微動作”,在一些微動作背后,隱藏著一定的信息。比如,對方的服飾打扮乃至一個細小的裝飾品,都可能表達他的性格、品位;當然,他人的一些生活習慣,比如吃相醉態(tài)、消費方式、口頭禪、看電視的習慣等也是他們的性格和行為狀態(tài)的外顯。在具體的環(huán)境下,我們要學(xué)會應(yīng)用一些心理策略,無論是職場、社交場合還是戀愛中,掌握他人的心理動態(tài),然后對癥下藥,就能讓我們說對話、做對事,從而達到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
年輕人闖蕩社會,多懂一些微動作心理學(xué),就可能讓你在交際中左右逢源;多懂一些微動作心理學(xué),你就更能獲得朋友和親人的真心;多懂一些微動作心理學(xué),你才可能占領(lǐng)博弈的制高點,贏得成功。
可以說,本書就是一本實用的心理學(xué)教程,翻開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它是詳盡的身體語言指導(dǎo)手冊,它會教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如何用一雙眼睛洞察周圍的事物和周圍的人,從而用正確的方式加以應(yīng)對和處理,以至于助你到達成功的彼岸,贏得幸福的人生!
編著者2017年8月
上篇:身體微動作解析 /
第一章身體語言:小動作隨時都在“表達”內(nèi)心 /
身體語言是不容忽視的信息傳遞員 /
解讀身體語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 /
小動作助你拉近人際距離 /
同一動作,會有不同的意義 /
掌握身體語言的十條戒律 /
第二章眼能說話:眼部微動作心理分析 /
眼為心門,雙眼能透露出什么信息 /
看對方的眼睛來推斷話語的真假 /
從眼神的變化來解讀內(nèi)心世界 /
通過視線來觀察對方的心理 /
第三章巧“手”能言:手部微動作心理分析 /
小小手勢暗藏的意義 /
十指交叉意味著什么 /
用手指撥弄頭發(fā)的含義 /
緊握的雙拳想要宣泄什么 /
第四章盡在掌握:手部微動作心理分析 /
手掌動作傳達出的內(nèi)心秘密 /
從握手方式看人的性格 /
握不好手,辦不成事 /
避開握手的八大禁忌 /
最容易引起他人反感的握手方式 /
合掌伸指動作背后的真意 /
第五章腿腳秘密:腿腳微動作心理分析 /
腳部動作比其他肢體語言更真實 /
一個人的站姿所暗含的心理信息 /
坐姿中的雙腿交叉暗含了什么 /
為什么有些人會不自覺地抖腿 /
站立時用腳尖拍打地面的意思 /
第六章身隨心動:肢體微動作心理分析 /
一個人的坐姿透露的信息 /
看電視時的習慣透露出的信息 /
挑選座位的舉動透露出的信息 /
第七章言表心聲:言談話語微動作心理分析 /
看穿不同笑容背后的秘密 /
從打招呼的方式辨析 /
從語氣中感受對方心情的變化 /
從會面場所的選擇分析信息 /
從會面時的時間觀念分析信息 /
“口頭禪”彰顯一個人的個性 /
第八章習慣癖好:發(fā)現(xiàn)另一個真實的自我 /
他為什么會自言自語 /
為什么有那么多購物狂 /
養(yǎng)寵物為什么能獲得快樂 /
下篇:社交微動作解析 /
第九章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解析 /
手機依賴癥,你有嗎 /
經(jīng)常把小票或發(fā)票揉成團 /
異常陶醉于照鏡子的人 /
一邊打電話一邊信手涂鴉 /
看到別人排隊也想加入 /
第十章撒謊時的微動作你發(fā)現(xiàn)了嗎 /
撒謊時眼神的典型特征 /
撒謊的人喜歡摸鼻子 /
抓耳撓腮等于口是心非 /
說謊者有哪些語言特征 /
提問細節(jié),發(fā)現(xiàn)真相 /
分辨那些美麗、善意的謊言 /
第十一章朋友的無意識行為解析 /
把“不過”掛在嘴邊的人是怎樣想的 /
談話過程中吐舌頭代表什么 /
他為什么總是喜歡穿黃色的衣服 /
筆跡背后藏了怎樣的心理密碼 /
你的同事是怎樣整理文件夾的 /
第十二章商務(wù)活動中的小動作解析 /
伸出雙手與人握手是熱情的表現(xiàn) /
通過名片識人的簡單技巧 /
對方突然整理領(lǐng)帶意味著什么 /
眉毛突然挑動意味著什么 /
頻繁點頭的人 /
第十三章洞悉職場達人微行為的真意 /
辦公桌狀態(tài)能看出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 /
觀察考官,求職面試中的心理技巧運用 /
面試中禁忌的一些微動作 /
火眼金睛,一步到位看清周圍同事的性格 /
喜歡雙手叉腰的同事內(nèi)心強勢 /
從上司的眼神看其態(tài)度與心情 /
第十四章情場男女微動作的心理分析 /
情侶微心理:感情越是受阻,關(guān)系越是親密 /
從購物、逛街的方式看愛人性格 /
嫉妒真的是愛情的印證嗎 /
怎樣看出她是否情感“走私”了 /
參考文獻 /
身體語言是不容忽視的信息傳遞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提到身體語言,那么,什么是身體語言呢?人在做出相應(yīng)的肢體動作的背后隱藏的含義即稱為身體語言。身體語言代表著人內(nèi)心最深處的想法,是最真實的表現(xiàn)。我們可以從身體語言中判斷此人是否說謊,是否隱瞞,是否具有可信性與行為理解能力。懂得身體語言,能幫助你快速適應(yīng)社會交流,看清人行為背后的含義。
身體語言的用途有很多,但最直接的莫過于可以通過閱讀一個人的身體語言來了解其情緒、感受,進而知曉其內(nèi)心世界。心理學(xué)家認為,我們的大腦和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同步的,當我們受外界刺激時,比如聽到某些話或看到某些人,大腦就會產(chǎn)生某種想法或感覺,與此同時,我們的身體會做出與這些想法、感覺相對應(yīng)的反應(yīng),并通過表情、肢體動作或姿勢等反映出來。因此,通過觀察一個人的身體語言,就能大體推斷出這個人的思想或情緒狀態(tài),并以此預(yù)測他下一步的決定和可能采取的行動。這一點無疑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和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自信、更有分寸地處理、把握各種不同的人際關(guān)系。因此,可以說,身體語言是不可忽視的信息傳遞員。
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賈敬大壽,寧府設(shè)宴唱大戲,少不了親戚朋友捧場。王熙鳳因為秦可卿病重,先去探望病人,在穿過花園去赴宴的途中遇見了賈瑞。鳳姐兒正自看園中的景致,一步步行來贊賞。猛然從假山石后走過一個人來,向前對鳳姐兒說道:“請嫂子安。”鳳姐兒猛然見了,將身子往后一退,說道:“這是瑞大爺不是?”賈瑞說道:“嫂子連我也不認得了?不是我是誰!”鳳姐兒道:“不是不認得,猛然一見,不想到是大爺?shù)竭@里來!辟Z瑞道:“也是合該我與嫂子有緣。我方才偷出了席,在這個清凈地方略散一散,不想就遇見嫂子也從這里來。這不是有緣么?”一面說著,一面拿眼睛不住地覷著鳳姐兒。
不得不說,王熙鳳雖然有時候心腸歹毒,但她卻是個出色的交際家,更能看穿一個人的心思。在這段故事中,鳳姐兒自然能從賈瑞的這一表情中看出他的叵測居心,從之后的情節(jié)中,我們了解到,她對賈瑞進行一番戲弄以后,看著賈瑞遠去,心里暗忖:“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哪里有這樣禽獸的人呢。他如果如此,幾時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而賈瑞也最終被王熙鳳戲弄致死。我們姑且不去討論王熙鳳的歹毒,但可以發(fā)現(xiàn),正是王熙鳳的八面玲瓏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使她在賈府中如魚得水,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以下是一些與人交往過程中的常識性身體語言,需要我們掌握:
付賬: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空中捏在一起或在另一只手上作出寫字的樣子,表示要付賬。
憤怒、急躁:兩手臂在身體兩側(cè)張開,雙手握拳,怒目而視。也常常是頭一揚,嘴里咂咂有聲,同時還可能眨眼睛或者眼珠向上或向一側(cè)轉(zhuǎn)動。
驕傲、不可一世:用食指往上刮鼻子。
贊同:向上翹起拇指。
講的不是真話:講話時,無意識地將食指放在鼻子下面或鼻子邊。
別作聲:嘴唇閉合,將食指貼著嘴唇。
害羞:雙臂伸直,向下交叉,兩掌反握,同時臉轉(zhuǎn)向一側(cè)。
威脅:由于生氣,揮動一只拳頭的動作似乎無處不有。因受挫折而雙手握著拳使勁兒搖動。
絕對不同意:掌心向外,兩只手臂在胸前交叉,然后再張開至相距一米左右。
因為事情失敗而頹廢:兩臂在腰部交叉,然后再向下,向身體兩側(cè)伸出。
當然,觀察他人的身體語言只是識別他人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方面,需要我們掌握和了解的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觀察,于細微處看出一個人的心理動態(tài),這樣,即使面對那些經(jīng)驗豐富的人,也能先觀其行為再作出具體的應(yīng)對策略。
心理啟示: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僅憑一個人的一面之詞就與人交流,那么,我們很可能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這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而不是互信。如果多角度觀察,綜合判斷,我們就更能夠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