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馬丁·海德格爾全集》的第32卷,集結(jié)了1923-1944年海德格爾的講座,從各個角度闡述了黑格爾的精神現(xiàn)象學。
《黑格爾》被收入海德格爾全集第68卷,由兩個部分組成分,第一部分名為“否定性”,值得注意的是,“否定性”不是一份便于我們泛泛了解海德格爾思想的入門讀本,它不僅要求讀者熟悉海德格爾思想的基本特色,而且要求熟悉黑格爾思想,尤其是他的《邏輯學》。這篇“論文”的價值恰恰在于其“草稿”的性質(zhì),五個部分之間并不存在邏輯遞進式的論證關系,每一部分本身也是由一些筆記組成,有時簡短地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有時對一些問題進行簡明扼要的探討,甚至有時只是些不連貫的支言片語。但這種形式恰恰為我們深入研究海德格爾解釋和解構(gòu)黑格爾思想,提供了諸多價值極高的“細枝末節(jié)”,文本本身雖不提供現(xiàn)成的論證,但對于我們“設身處地”地跟隨海德格爾,了解其思想、追問和解釋工作的進程卻彌足珍貴。
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國西南巴登邦(Baden)弗賴堡附近的梅斯基爾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國梅斯基爾希。
導言:作為科學體系第一部分的《精神現(xiàn)象學》的任務001
第一節(jié)現(xiàn)象學體系和哲學全書體系004
第二節(jié)黑格爾對科學體系的理解013
a) 哲學作為“科學”013
b) 絕對的和相對的知識;哲學作為科學的體系018
第三節(jié)標明體系第一部分特征的兩個標題的意義023
a) “意識經(jīng)驗的科學”023
b) “精神現(xiàn)象學的科學”030
第四節(jié)《精神現(xiàn)象學》作為體系之第一部分的內(nèi)在任務034
a) 絕對知識的自我實現(xiàn)034
b) 對《現(xiàn)象學》意圖的誤解036
c) 與黑格爾爭辯的條件038預先考察041
第五節(jié)《現(xiàn)象學》的前提,其始于絕對的絕對開端043
a) 精神之自我實現(xiàn)的階段044
b) 哲學作為其前提的展開;有限性問題和黑格爾的無限性難題047
c) 關于文獻,關于“存在”和“存在者”的術語以及閱讀時的內(nèi)心態(tài)度的簡短提示051第一部分:意識055
第一章感性確定性057
第六節(jié)感性確定性的直接對象058
a) 直接知識作為我們絕對認知者的必然的最初對象058
b) 事實本身的自在和自為存在以及“旁觀”絕對知識;“超離的”絕對知識062
c) 感性確定性之對象或知識的直接性;“純存在”,現(xiàn)存性
067
d) 感性確定性的直接的純存在中的差別和中介性——“這一個”樣例之豐富性,作為我或作為對象的這一個073
e) 直接性和中介、本質(zhì)和非本質(zhì)的東西在感性確定性本身上的差別之經(jīng)驗;作為本質(zhì)的這一個,它作為現(xiàn)在和這里的意義,作為這一個的本質(zhì)之共相075
f) 表述共相的語言和所意指的個別——存在論差異和辯證法079
第七節(jié)作為直接之物之本質(zhì)的中介性和辯證的運動084
a) 意指活動作為感性確定性之本質(zhì);意指活動的當時性和普遍性084
b) 我與對象無差別的感性確定性的直接性;已經(jīng)指出的個別現(xiàn)在通過其運動達到共相087
c) 作為對有限事物之揚棄,作為辯證法的絕對知識之無限性;與黑格爾辯證法爭辯的開端——存在之無限性或有限性090
d) 有關存在之無限性問題的照準點:精神從相對的東西中超離;無限性的邏輯的和主觀的根據(jù)094
第二章知覺101
第八節(jié)知覺意識及其對象101
a) 知覺作為感性確定性和知性之間的中介和過渡101
b) 物作為知覺之本質(zhì)性的東西;物性作為特質(zhì)之“又”的
統(tǒng)一105
c) 作為特有品性之條件的物的排他的統(tǒng)一性;知覺對象之特有品性和錯覺之可能性108
第九節(jié)知覺進行中介的矛盾性111
a) 錯覺之可能性作為抓取和反思的知覺本身之矛盾的根據(jù)111
b) 作為抓取和反思的知覺中的物之矛盾的“一”和“又”的交替分配114
c) 物自身中的矛盾——自為存在和為他存在——以及知覺之反思的落空116
第三章力和知性121
第十節(jié)認識的絕對性121
a) 作為存在論的絕對認識121
b) 物的矛盾性在其作為力的本質(zhì)中的統(tǒng)一126
c) 有限的和絕對的認識——“現(xiàn)象和超感的世界”131
第十一節(jié)從意識向自我意識的過渡139
a) 力與諸力的游戲;為他存在中的自為存在139
b) 諸力之游戲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統(tǒng)一144
c) 自我的無限性;作為λóγο的精神,自我、神和ǒν
153第二部分:自我意識157
第十二節(jié)自我意識作為意識之真理159
a) “它本身之確定性的真理”159
b) 從意識向自我意識過渡的意義162
第十三節(jié)自我意識的存在168
a) 在其獨立性中贏獲本己之本己存在168
b) 自持之物的新的存在概念,生命;黑格爾那里的存在與時間——“存在與時間”173
結(jié)論183
編者后記184
重要詞語德漢對照表189
結(jié)論
我將以突然中斷或放棄人為的圓滿的方式結(jié)束講座。所有一切仍懸而未決。你們不要急于拾起對于這部著作的某種固定看法,或?qū)ζ渑袛嗟哪硞觀點,而是要學著領會:在這里成為必然的爭辯之任務——它所是和它所要求的。
在這里,我們面對著一種哲學的處境,這處境通過這部著作展現(xiàn)其現(xiàn)實性而得到證實。
但它并沒有在原始的意義上得到證實,即它沒有奠定其可能性。只是,通過現(xiàn)實性,不可能性難道不就遭到了最強烈的駁斥,由此同時也就證明了可能性嗎?而絕對不就真正現(xiàn)實地存在于《精神現(xiàn)象學》之中了嗎?
如果這樣,那么這絕對必然在著作本身開始之先就存在。起點之正當性不能通過終點來證實,因為終點本身只不過就是起點。所以,剩下的只不過就是跳躍到絕對之整體中嗎?而這樣,問題難道不就簡單地變成了實際的跳躍之領會或?qū)嵤┑膯栴}了嗎?
當然——但如果這個問題本身正確地理解,它就是這樣的問題:作為生存著的人本該是什么?他處在何處,他應該不應該跳躍,并因此成為不同的東西?
人處在何處?他根本上處于這樣的境況,即,他可以決定他的立足點,并衡量是否應該離棄它嗎?還是說,人根本就無所居留,他毋寧是一種過渡?他作為這種過渡是完全無與倫比的,可以被逼迫到存在面前,以便在生存中去對待作為存在者的存在者嗎?
人應該或者說他可能真正地作為過渡而從自身脫落,以便作為有限的東西離棄自己嗎,或者說,其本質(zhì)難道不恰恰就是離棄性本身,那些只有他才可占有的東西,通過這種離棄而被占有嗎?
如果您在這里所不斷談論的、卻未被說出來的—本質(zhì)性的東西中,學會了領會些什么,那么這種情況之首要的或恰當?shù)臉酥局荒苁沁@樣的,即,在您心中喚醒了某種愿望,去滿足著作最內(nèi)在的要求——其每一部分的所有要求,而且要根據(jù)它的力量和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