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上班去了,女兒給給媽媽打電話讓她快回來。媽媽描述了各種奇怪的回家方式:掛著梯子的云朵,張著巨帆的消防車,騎著掃帚的潛水艇,小女孩發(fā)現(xiàn)了媽媽話中的一個又一個破綻。
媽媽愛我,我愛媽媽
——親子共讀篇
相愛的人之間都會說許多甜蜜的傻話。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愛有多甜呢?這本《喂?喂!媽媽》就是個好例子。因為有了愛,對話都成為游戲場。親子之間構(gòu)筑了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想象給語言插上了翅膀,既可以自由飛翔,又可以安全著陸。
首先,故事開篇很簡單。媽媽上班去了。女兒和媽媽打電話。前三幅跨頁都是正常的對話。小女孩問:“媽媽,你在哪兒?”媽媽回答:“我在上班!睆牡谒姆珥撈穑Z言的游戲開始了。在討論媽媽怎么回家這件事上,媽媽拋出了各種奇思妙想,孩子擊破了媽媽話中一個又一個荒謬之處。在故事結(jié)束的時候又由孩子的話將想象的世界拉回現(xiàn)實。
從畫面顏色上看,整本書從頭到尾每幅圖畫底部大約四分之一的地方都是紅褐色地面,是小女孩家里地板的顏色,這種暖色調(diào)看了讓小讀者覺得踏實。母女倆人的形象也猶如鏡子:臉型相同,頭發(fā)顏色相同,小女孩的上衣和媽媽裙子顏色呼應(yīng),小女孩的襪子和媽媽的鞋子顏色呼應(yīng)。
從畫面構(gòu)成上看,開始打電話時,小女孩和媽媽各自占據(jù)一頁的中間。隨著故事的展開,小女孩的大小基本保持不變,對話中的神奇想象越來越多涌入畫面,媽媽的形象縮小,她也構(gòu)成了神奇想象的一部分。隨著想象中的物品越來越多,畫面變得華麗又熱鬧。然后媽媽要到家了,想象回到現(xiàn)實,畫面變成了簡潔的窗戶。后一頁,小女孩和媽媽同處一頁,她們甜蜜溫馨地擁抱在一起。
這本書特別適合用于和孩子演練媽媽去上班的情形。幫助孩子了解和媽媽分開后的感受。幼兒在認知發(fā)展的過程中,要慢慢建立起“物體存在”的概念。和孩子玩躲貓貓游戲的媽媽不會消失,出去上班的媽媽也不會憑空消失,她只是暫時換了一個地方,還會和孩子聯(lián)系,和孩子互動。在對話中,媽媽的許多話都是不符合孩子剛剛建立的對世界的認知的。孩子逐條指出其中的荒謬之處,媽媽再繼續(xù)接著下一條看似荒謬的描述。語言有節(jié)奏性,有遞進感,孩子從對話中感到游戲般的樂趣,從而減緩與媽媽的分離焦慮,并且能從這些天馬行空的對話中感覺到媽媽要趕回家去和她重聚的迫切心情。
在生命的起始階段,嬰幼兒通過養(yǎng)育者,尤其是父母的關(guān)注和接納間接認知自己。父母,尤其是母親,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可或缺。書里的媽媽雖然每句對話都看似稀奇古怪異想天開,但是每一句總是對孩子前一句話的肯定,在修正自己錯誤的同時,又引出下一句荒唐的話等待孩子來反駁。于是這個語言游戲可以繼續(xù)進行,讓孩子感到媽媽對她的回應(yīng)并且給孩子一種對談話的掌控感。愛就在這種一來一回中傳遞互動,滋養(yǎng)著孩子的心靈,渲染著母親的快樂。
親子共讀既可以從語言方面又可以從畫面著手。
語言方面,孩子和媽媽可以分角色朗讀,讓孩子感受“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很多很對”的快樂,和書中的小女孩產(chǎn)生共鳴,還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反駁大人古怪說法的勝利喜悅。
從圖畫看,可以讓孩子指出消防車、輪船、潛水艇、雪橇等交通工具的特點。進一步,還可以讓孩子玩玩“找找媽媽在哪兒”的游戲。(有一副畫面媽媽只露出了一雙腿,還有一副畫面媽媽沒有露面但是藏在其中一個地方。)
愛麗絲·霍恩,德國知名兒童文學(xué)作家,致力于兒童故事創(chuàng)作,作品深受兒童喜愛。
喬爾·圖勒尼斯,畢業(yè)于魏瑪包豪斯大學(xué)視覺傳達藝術(shù)專業(yè),重點學(xué)習(xí)插圖繪畫。2009年開始成為自由繪畫師,作品深受小讀者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