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29.2 元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 作者:趙建林 著
- 出版時間:2006/5/1
- ISBN:9787040192681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43
- 頁碼:19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本書根據作者多年來講授應用物理專業(yè)《光學》課程及其它相關課程的教案和教學體驗而編寫,既包含了基礎光學的傳統(tǒng)內容,也包含了許多與工程應用密切相關的現(xiàn)代光學前沿內容,同時還包含了作者近年來在這一領域的一些研究心得。在內容的編排上,本書盡量汲取了國內近二十年來及國外近十年來出版的多種優(yōu)秀基礎光學教材的優(yōu)點,同時根據作者多年的教學嘗試和研究,一改通常按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順序或經典光學與現(xiàn)代光學完全分割的內容編排方式,采取了一種新的結構,從較高的起點更新了對傳統(tǒng)概念的闡述思路,從而增強了基礎光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緊奏性和時代感。 全書以光波、光線和光子的傳播特性為主線,并將現(xiàn)代光學的概念貫穿于始終。這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的學生從很早就可能已經耳濡目染了許多現(xiàn)代光學技術的應用事例,如激光視盤、光通信、激光制導、激光武器等,加之有較好的中學物理基礎,完全有能力從一個較新的視點認識基礎光學的主題,并可避免傳統(tǒng)的以幾何光學開卷的方式使學生可能產生似曾相識而降低學習興趣的缺憾。 除開篇的緒論外,全書共分為八章,每章末還附有與本章內容配套的若干討論題和一定量的習題。 本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科專業(yè)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社會讀者參考使用。
20世紀初期以來,光學作為物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對近代物理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發(fā)展都發(fā)揮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從狹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的誕生、X射線的發(fā)現(xiàn)到激光的產生和全息術的發(fā)明,無不滲透著光學研究的巨大成就。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的迅速發(fā)展,以近代光學理論與技術為基礎的光子技術,包括光通信、光信息處理與存儲、光計算、光顯示、光電探測與精密測量、軍事光電對抗技術等,已成為現(xiàn)代高新技術的代名詞之一。特別是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光學學科如同計算機學科的發(fā)展一樣迅速,大量的新現(xiàn)象、新理論及新技術不斷被發(fā)現(xiàn)或提出。激光器及形形色色的光學儀器已成為包括物理、信息、儀器儀表、材料、生物醫(yī)學、航空航天等各類專業(yè)領域的實驗室中越來越不可缺少的關鍵設備之一。于是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光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從應用科學角度來看,光學又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程。不僅物理學各專業(yè)需要,而且隨著學科間的不斷交叉和滲透,許多相關的工程技術類專業(yè)也需要開設這門基礎光學課程。
本書是根據作者多年來講授應用物理專業(yè)光學課程及其他相關課程的教案和教學體驗編寫而成,既包含了基礎光學的傳統(tǒng)內容,也包含了許多與科技應用密切相關的現(xiàn)代光學前沿內容,同時還包含了作者的一些研究心得。在內容的安排上,本書汲取了國內外近二十年來出版的優(yōu)秀基礎光學教材的優(yōu)點,結合作者多年的教學嘗試和研究,一改通常按幾何光學、波動光學、量子光學分敘或經典光學與現(xiàn)代光學完全分割的內容編排方式,采取了一種新的結構,更新了對基本概念的闡述思路,從而增強了基礎光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緊湊性和時代感。除開篇的緒論外,全書共分為八章,每章末附有討論思考題和習題。全書以光波、光線和光子的傳播特性為主線,并將現(xiàn)代光學的概念貫穿于始終。這主要是考慮到目前的學生從很早就可能已經耳濡目染了許多現(xiàn)代光學技術的應用事例,如光盤、光通信、光顯示、光傳感、激光制導、激光武器等,在適當的教學安排和導引下,完全可以從一個較新的視點來認識和掌握基礎光學的內容。
本書可作為綜合大學和理工科院校應用物理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等專業(yè)的基礎光學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有關工程類專業(yè)如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信息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等的類似課程的教學參考書。
緒論
1.光學的研究對象、地位和特點
2.光的本性
3.現(xiàn)代光學的主要標志
4.光學的發(fā)展趨勢——光子學
第1章 光波、光線與光子
1.1 光的波動性質
1.1.1 波動的實質
1.1.2 波動的基本特征量
1.1.3 波動的描述
1.1.4 縱波與橫波
1.1.5 光的波動性
1.1.6 光波的電磁性質
1.2 光線與光傳播的幾何描述
1.2.1 光傳播的直線性、獨立性和可逆性
1.2.2 反射和折射定律
1.2.3 全反射原理
1.2.4 光纖的基本結構特性
1.2.5 棱鏡及其應用
1.2.6 光程與費馬原理
1.3 自然光與偏振光
1.3.1 完全偏振光
1.3.2 自然光
1.3.3 部分偏振光
1.3.4 自然光在兩種電介質分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菲涅耳公式
1.3.5 斯托克斯倒易關系
1.3.6 布儒斯特定律
1.3.7 馬呂斯定律
1.3.8 反射光與透射光的半波損失(相位突變)
1.3.9 反射光與透射光的能量分配
1.4 光輻射與光度學
1.4.1 光源與光輻射
1.4.2 輻射度學與光度學
1.4.3 輻射能通量與光通量
1.4.4 發(fā)光強度與光亮度
1.4.5 光照度
1.4.6 色度與三基(原)色
1.4.7 光度學基本量的單位
1.5 光波場的量子性
1.5.1 黑體輻射
1.5.2 光電效應
1.5.3 康普頓效應
1.6 光的波粒二象性
1.6.1 光波與光子的對立統(tǒng)
1.6.2 德布羅意方程
1.6.3 對光的本性的再認識
習題
討論思考題
第2章 光學成像的幾何學原理
2.1 幾何光學咸像的基本概念
2.2 光在單個球面上的折射與成像
2.2.1 基本概念和符號規(guī)則
2.2.2 光在單個球面上的折射,同心性的破壞
2.2.3 軸上物點的傍軸光線成像
2.2.4 高斯物像公式
2.2.5 中頓物像公式
2.2.6 光在單個球面上的反射成像
2.2.7 光在單個平面上的折射、反射成像,
2.2.8 離軸物點的傍軸光線成像
2.2.9 成像放大率
2.2.10 亥姆霍茲公式與拉格朗日一亥姆霍茲定理
2.3 共軸球面組的傍軸成像透鏡
2.3.1 共軸球面組的傍軸成像
2.3.2 透鏡及其分類
2.3.3 厚透鏡的成像特性
2.3.4 薄透鏡的成像特性
2.3.5 自聚焦透鏡及其成像特性
2.4 理想光具組理論
2.4.1 理想光具組
2.4.2 理想光具組的基點和基面
2.4.3 焦點、主點、節(jié)點間的位置關系
2.4.4 理想光具組成像的幾何作圖法
2.4.5 共軸球面組的基點基面
2.5 像差
2.5.1 單色像差及其消除
2.5.2 色像差及其消除
2.6 光闌
2.6.1 孔徑光闌、入射光瞳、出射光瞳,
2.6.2 視場光闌、入射窗、出射窗
2.6.3 像的亮度和照度
2.7 幾何光學儀器原理
2.7.1 成像儀器
2.7.2 眼睛及助視儀器
2.7.3 簡單放大鏡
2.7.4 目鏡
2.7.5 顯微鏡
2.7.6 望遠鏡
2.7.7 激光擴束器
2.7.8 分光儀器
習題
討論思考題
第3章 光的干涉與相干性
3.1 波前傍軸條件與遠場條件
3.1.1 波前的概念
3.1.2 同軸球面波的傍軸條件與遠場條件
3.1.3 離軸球面波的傍軸條件與遠場條件
3.2 波動疊加與光的干涉
3.2.1 波動的獨立性、疊加性及相干性
3.2.2 光的相干條件
3.2.3 雙光束干涉及干涉條件
3.2.4 兩束平面波的干涉
3.2.5 多光束干涉及干涉條件
3.2.6 獲得相干光波的方法
3.3 分波前干涉光場的空間相干性
3.3.1 楊氏雙孔干涉實驗
3.3.2 光源寬度對干涉條紋圖樣的影響
3.3.3 光場的空間相干性
3.3.4 其他分波前干涉實驗
3.4 分振幅干涉(薄膜干涉)
3.4.1 光波經薄膜層的反射和透射
3.4.2 總光程差與總相位差
3.4.3 干涉條件
3.4.4 等傾干涉
3.4.5 等厚干涉
3.4.6 定域干涉與非定域干涉
3.4.7 復色光或白光照明下的薄膜干涉
3.5 邁克耳孫干涉儀光場的時間相干性
3.5.1 邁克耳孫干涉儀的結構
3.5.2 干涉條紋特點
3.5.3 光源的非單色性對干涉圖樣襯比度的影響
3.5.4 光場的時間相干性
3.5.5 時間相干性與空間相干性之比較
3.6 法布里-珀羅干涉儀
3.6.1 干涉儀結構
3.6.2 干涉圖樣特點
3.6.3 法布里-珀羅干涉儀的應用
3.7 其他干涉儀
3.7.1 泰曼-格林干涉儀
3.7.2 傅里葉變換干涉儀
3.7.3 馬赫-曾德干涉儀
3.7.4 塞納克干涉儀
習題
討論思考題
第4章 光的衍射與變換
4.1 衍射現(xiàn)象及其數學描述
4.1.1 光的衍射現(xiàn)象
4.1.2 惠更斯原理
4.1.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4.1.4 菲涅耳-基爾霍夫衍射積分
4.1.5 巴俾涅原理
4.1.6 衍射現(xiàn)象的分類
4.2 菲涅耳衍射
……
第5章 光學成像的波動學原理
第6章 光的雙折射與光調制
第7章 光的吸收、色散及散射
第8章 激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