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是由湖北大學哲學學院主辦、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協(xié)辦的專門研究德國哲學及相關問題的學術(shù)性刊物?飳嵭幸(guī)范的審稿制度,由編輯部對稿件進行初審,并分配給專家匿名評審,擇優(yōu)錄用!兜聡軐W》從1986年至2001年由張世英先生任主編,洪謙先生、賀麟先生和熊偉先生為顧問,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共聯(lián)合出版了20期,對推進中國學術(shù)界關于德國哲學乃至整個外國哲學的研究做出了積極而卓有成效的貢獻,在中國哲學界乃至外國哲學界都產(chǎn)生了廣泛而重要的學術(shù)影響。2007年《德國哲學》改由鄧曉芒、戴茂堂任主編,張世英先生、梁志學先生、楊祖陶先生、王樹人先生為顧問,繼續(xù)為國內(nèi)外熱愛德國哲學、熱衷于外國哲學研究的學界同仁提供一個深入研究德國哲學和外國哲學的理論平臺,為國內(nèi)外學者提供一個思想交流、觀點碰撞的前沿陣地,目前已經(jīng)出版5期!兜聡軐W》自創(chuàng)刊以來,共計出版25期,幾乎國內(nèi)從事外國哲學特別是德國哲學研究的主要專家都曾在《德國哲學》發(fā)表自己的重要論文!兜聡軐W》為上百名年輕學子提供了發(fā)表學術(shù)成果的窗口,培養(yǎng)了一大批從事德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研究的學術(shù)新秀。《德國哲學》還承辦過“德國哲學中的人的問題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德國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學術(shù)研討會”、“第14屆中國現(xiàn)象學學會年會”等重要的學術(shù)會議,發(fā)揮了很好的學術(shù)傳承作用。《德國哲學》近30年的辦刊歷史比較完整地記錄了中國當代學人研究德國哲學的艱辛歷程和卓越成績,在業(yè)內(nèi)具有極好的學術(shù)聲譽和廣泛的學術(shù)影響力,為韓國、日本、港臺以及中國大陸眾多重點高校圖書機構(gòu)所收藏。2016年《德國哲學》獲得我社優(yōu)秀集刊二等獎,本卷為2017年上半年卷。
卷首語
前不久,我去北京參加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120周年紀念大會,遇到清華大學的好友王路,他非常嚴肅地拉著我說,和你說個事,你別生氣。我說什么事。他于是講了一大通,意思是不贊成我采用“句讀”這種方式做西方哲學的研究:拿著人家的文本,在課堂上隨意一講,一錄音,然后讓學生整理一下,就出書,這也太輕松、太取巧了;真正嚴格的學術(shù)研究,必須參考大量的二、三手資料,看看別人是怎么說的,每一說法都要考查出處,引證充分,這才能夠服人。我非常佩服他的直言不諱,也很清楚他的意見有他的道理,從他的眼光看來,我這簡直就不算學問。不過我不知道他將如何評價像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或者黑格爾的《哲學史講演錄》這樣的作品,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著中除了引證評論對象的原文或譯本外,也幾乎沒有任何二、三手資料的考證。我當時的回答則有三點:第一,我既不認為我對康德、黑格爾的經(jīng)典作品的“句讀”就是做學問的唯一方式,而且也不認為是本身自足的充分的方式,一個真正對康德、黑格爾哲學有研究興趣的人,當然不能滿足于僅僅看我的解讀就以為全盤把握了對象,還需要輔之以其他類型的作品;第二,我的“句讀”是目前中國學者特別是年輕學子們進入西方哲學經(jīng)典的一件更為基礎性的工作,因為這種方式首先關注的是面對經(jīng)典文本如何能夠讀懂作者的意思,而不是關注別的專家學者們對文本發(fā)表過哪些見解,后面這種方式是國內(nèi)長期對待西方哲學經(jīng)典的流行做法,它的局限性在于使我們許多研究西方哲學的學者成了西方學者的留聲機和傳聲筒,他們的書和文章中只有知識,而缺少自己的思想;第三,中國歷來有所謂“漢學”和“宋學”、考據(jù)之學和義理之學的劃分,其實這兩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不能完全用一方面的標準去要求另一方面,也不能因另一方面不符合這方面的要求而否定其意義。我自己從來不否定嚴格的辭章考據(jù)在今天研究西方哲學時的必要性,并且在我的“句讀”中也參考過其他一些學者的具有重要意義的觀點,對......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武大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現(xiàn)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專攻德國哲學,亦研究美學、文化心理學、中西文化比較等。積極展開學術(shù)批評和文化批判,介入當代中國思想進程和精神建構(gòu),在學術(shù)界和思想界有很大的影響力。
戴茂堂,現(xiàn)任湖北大學哲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湖北大學理論與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秘書長。兼任全國價值哲學學會副秘書長、湖北省倫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湖北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哲學史學會理事、湖北省美學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應用倫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副會長。 供職機構(gòu)湖北大學哲學學院前身為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由北京大學著名哲學家張世英任所長,成立之初主要研究德國哲學,并聞名國內(nèi)外。1994年以來,江暢教授繼任所長,轉(zhuǎn)向以中西哲學為基礎的價值論與倫理學研究。2001年組建了哲學系,2003年成為直屬哲學系。2007年1月20日更名為哲學學院。
德國古典哲學研究
康德“總論純粹實踐理性的懸設”句讀【鄧曉芒】/003
讀康德的“目的論批判”
——“有機物”、“機械”及“合目的性”作為批判原則的應用【莊 威】/026
審美共通感:純粹審美判斷的第三者
——《判斷力批判》中一個重要問題的求解【彭志君】/040
實用主義作為自然化的黑格爾主義:克服先驗哲學?【艾倫·漢斯 文/吳三喜 譯】/054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析馬克思的黑格爾批判與共產(chǎn)主義論述之間的一致性
——基于《第三手稿》【張有民】/079
從馬克思到葛蘭西,從葛蘭西到馬克思
——歷史唯物主義與實踐哲學【W(wǎng).F.豪格 文/阮 航 萬健琳 譯】/095
關于《烏托邦的精神》
——1974年9月1日圖賓根訪談【E.布洛赫 文/金壽鐵 譯】/110
哈貝馬斯與公共領域【克雷格·卡爾霍恩 文/陶文佳 譯】/121
海德格爾哲學研究
論海德格爾早期哲學的世界理論【強以華】/161
存在的敞開以及人的敞開【卡爾·拉納 文/戴 勁 譯】/175
現(xiàn)象學研究
重估弗雷格與胡塞爾的反心理主義思想【喻郭飛】/197
運動和感知:論動物靈魂【漢斯·約納斯 文/舒紅躍 譯】/225
域外稿件
規(guī)則與私人性:關于《哲學研究》中202節(jié)的評論
【尼克拉斯·保羅·贊威爾 文/徐 弢 譯】/237
德國哲學在中國:不僅僅有馬克思【奧特弗利德·赫費 文/翟 欣 譯】/249
德文、英文內(nèi)容提要/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