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黨史學者論壇》是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專業(yè)青年教師為主,并邀請校外青年學者和博士生參加研討,由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評論人,為中共黨史青年學者架設的一個制度化的學術交流平臺。本輯分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的新境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研究前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中共革命的內在轉向
現(xiàn)代中國的教育轉型與大學治理中共社會思想史研究前沿五個板塊展開論述,反映了目前學界在黨史研究領域的*進展。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學科青年教師工作坊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聯(lián)合主辦,旨在追蹤黨史學科前沿動態(tài)熱點,關注新領域、新課題、新成果、新方法,增強青年黨史學者的交流對話,提升黨史研究的境界水平,推動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學科的品牌建設。該工作坊以人大中共黨史專業(yè)青年教師為主,并邀請校外青年學者和博士生參加研討,由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擔任評論人,為中共黨史青年學者架設了一個制度化的學術交流平臺。迄今,該工作坊已舉辦20期,本書為第16~20期的成果結集。
董佳,山西太原人,歷史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系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xiàn)代城鄉(xiāng)研究。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是中國人民大學發(fā)揮在中共黨史研究領域的綜合優(yōu)勢,整合校內研究資源,并得到中央有關研究單位支持、指導建設的國內首家在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領域,集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與政策咨詢?yōu)橐惑w的綜合性研究機構,旨在建設成為中共黨史、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主要研究基地,發(fā)揮資政育人、政策咨詢作用的重要研究機構,國內外中共黨史與理論的學術研究與交流合作的*平臺,培養(yǎng)一流黨史黨建研究人才的領軍單位。
第十六期 抗日戰(zhàn)爭史研究的新境/1
抗戰(zhàn)勝利前后中國懲處漢奸研究/2
太行抗日根據地農村政權的改造與鞏固/19
1940年日本在汪蔣間的搖擺政策
以日本承認汪偽政權切入/48
抗戰(zhàn)時期根據地政體的構建與轉變/72
第十七期 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研究前沿/105
范文瀾與中國革命史學之建構
革命語境下的求真探索華崗史學思想及其成就綜論
學術與政治:劉大年史學研究風格簡論
尚鉞與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史學批判
胡華與文革前的中共黨史研究
第十八期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之間:中共革命的內在轉向/107
奴役下的生活、學習與反抗淪陷時期北平學生群像/108
灌輸還是互動:中共初創(chuàng)時期革命理論轉變的再認識/122
從蘇聯(lián)化到中國化: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理論課程體系
創(chuàng)設過程的考察(1950~1957)/140
文本遵從:三反運動的基層運作及其邏輯
以湖北日報社打虎運動為例/154
第十九期 現(xiàn)代中國的教育轉型與大學治理/182
民國時期大學治理中的國家意志與知識生產
以國立中央大學為中心的考察/184
辦學主體的多元化與大學治理
以抗戰(zhàn)前齊魯大學的發(fā)展為例/194
曲折探索:專才教育在北京大學的實踐(1952~1956)/209
高校六十條與十七年時期政治文化生態(tài)
對社會主義高教發(fā)展中國道路的探索/226
第二十期 中共社會思想史研究前沿/260
從制度創(chuàng)新視角看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救助思想/262
中國當代社會史研究的崛起和力量分布/271
中國共產黨與當代中國的社會治理/291
學科建設視野下的中共社會思想史研究/327
后 記/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