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人際關系心理學(第2版)》是編者多年來對從事人際關系心理學教學與培訓之實踐經驗的概括與總結,分為基礎篇、應用篇、專題篇、實踐篇和活動篇五部分。其中:基礎篇和應用篇涵蓋了從基礎知識到現(xiàn)實應用的人際關系的諸多方面;專題篇包括兩性關系和中國本土人際關系專題兩部分;實踐篇對從校園到家庭的各類人際關系案例逐一進行了心理剖析,并提供了可貴的拓展知識和行動建議;活動篇則注重學生學習該課程時的深度參與,方便任課教師參考實施培訓式教學,為學生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大量實踐、感受、思考與體悟的機會。總之,《全國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人際關系心理學(第2版)》的設計與編寫力圖彌補以往同類著作和課本比較理論和抽象的遺憾,希望通過該課程的教學與培訓,讀者首先能使自己和周遭最親近的人受益,有意識有能力地構建一種更快樂、更和諧、更有效、更成功的人生。
《全國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人際關系心理學(第2版)》內容全面,條理清晰,具有一定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及學術性,同時,也力求哲理文采,注重文本的可讀性。它不僅可供高等院校廣大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生作為公共選修課教材,也是心理學專業(yè),尤其是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基礎課的必備內容。另外,也適合社會各界同人,尤其是青年學子、家長、教育工作者、管理工作者、社會活動人士及廣大心理學愛好者閱讀、借鑒。
人們早就注意到了人際關系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一直以來,人際關系都是與成功息息相關的因素,古語里關于成功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強調的就是和諧的人際關系。羅斯福也說:“成功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項因素是與人相處”?梢哉f,人際交往能力是個人成長中一項重要的素質,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的人,成功的概率更高一些。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也無不體現(xiàn)在人際關系之中,人總是通過多種形式的人際交往來實現(xiàn)其社會角色,比如,每個人心理上都同時存在父母、成人和兒童三種狀態(tài),在工作場合,常常表現(xiàn)為成人狀態(tài),而在私密場合,可能更多表現(xiàn)為兒童狀態(tài),我們會依據(jù)不同的社交場合表現(xiàn)出相應的行為舉止。通常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良好的社交技能,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即個人的行為表現(xiàn)是不是符合此情此景。另外,人際關系還有一項重要的功能,它是理解自我的一面鏡子,人際交往中他人的存在,使得個人能更好地認識與了解自己和他人,比如常被提及的人際交往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強調我們如何理解自己的行為是否適宜。應該說,通過人際交往,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和喜愛,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的一種表達。
本書無疑是一本幫助人們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好書。本書是編者多年來人際關系心理學教學與培訓之實踐經驗的概括與總結,共分為基礎篇、應用篇、專題篇、實踐篇和活動篇五部分,本書重要的特點,也是它的優(yōu)點,在于它的“寫法”。
第一,本書的可讀性很強。邊介紹邊舉例,書中對于心理學基本知識的介紹,不再局限于簡單的理論闡釋,而是采取與具體實例相結合的方法,使得心理學的知識變得親切、生動,讀者將看到人際交往中形形色色的故事和案例,既有相關的心理學實驗研究結果,也有普通人的人際困惑,兼顧了科學性和可讀性。這使得本書的適用人群更為廣泛,彌補了以往同類著作和課本比較理論和抽象的遺憾,應該說,本書對人際關系心理現(xiàn)象和行為的生動描述,可使讀者獲得有益的啟示,有助于和諧人際環(huán)境的建構。
第二,編者準確地把握了心理學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兩性關系專題和中國本土人際關系專題無疑是大學生關注的話題,同時,為了體現(xiàn)“心理學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生活!”的教學理念,還特意設計了實踐篇和活動篇。對各類人際關系案例逐一進行了心理剖析,并提供了可貴的拓展知識和行動建議,注重學生學習該課程時的深度參與,為學生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大量實踐,感受、思考與體悟的機會。
基礎篇
第1章 走進人際關系心理學
1.1 什么是人際關系心理學
1.1.1 什么是關系
1.1.2 什么是人際關系
1.1.3 什么是人際關系心理學
1.2 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
1.2.1 心理健康
1.2.2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的意義
1.3 人際關系為人的需要
1.3.1 需要
1.3.2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人的需要滿足的條件
1.3.3 人際關系的需求類型與傾向
1.4 人際關系與個體成功
1.4.1 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個體的成功打下基礎
1.4.2 人際關系是人才成長的土壤
思考題
第2章 人際關系的形成與發(fā)展
2.1 人際關系的心態(tài)類型
2.1.1 交往動機
2.1.2 人際關系的類型
2.1.3 人際交往的基本模式
2.2 人際關系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2.2.1 社會交換理論
2.2.2 社會需要理論
2.2.3 社會實在理論
2.2.4 互動理論
2.3 人際關系的發(fā)展階段
2.3.1 覺察相識
2.3.2 表面接觸
2.3.3 親密互惠
2.3.4 穩(wěn)固相容
2.4 衡量人際關系深淺的標志
2.5 人際關系建立的條件
2.6 人際關系的瓦解
思考題
第3章 人際關系與人格類型
3.1 人格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3.2 MBTI與人際關系
3.2.1 MBTI的由來
3.2.2 MBTI中的術語
3.2.3 不同心理類型的人格特征及其在人際關系上的特點
3.3 測一測你的心理類型
3.4 關于十六型人格量表的使用
3.4.1 人類的交往因差異而豐富
3.4.2 學習和使用MBTI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思考題
應用篇
第4章 人際交往原則與藝術
4.1 人際交往原則
4.1.1 誠信原則
4.1.2 平等、尊重原則
4.1.3 交換原則
4.1.4 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4.1.5 情境控制原則
4.1.6 寬容原則
4.1.7 適度原則
4.2 人際交往藝術
4.2.1 聽和說的藝術
4.2.2 給人留下良好印象的藝術
……
專題篇一 兩性關系專題
專題篇二 中國本土人際關系專題
實踐篇
活動篇
7.2.3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是指個體認知他人時把自己的特性歸屬到他人身上。也就是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別人的想法,認為自己是這樣想的,別人也一定會這樣想。比如,自己喜歡熱鬧,就以為別人也喜歡熱鬧;自己好勝心強,就猜想別人也爭強好勝;心地善良的人會認為別人也和自己一樣善良;經常算計別人的人也會覺得別人時時處處都在算計自己。
投射效應的常見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情感投射,即以為別人與自己的好惡相同。比如,幾個同學聚在一起吃飯,小王非常愛吃肉,而另一位同學小李對肉不太感興趣,喜歡吃一些清淡的蔬菜,于是小王就感到不可思議,認為“肉這么香,吃起來這么過癮,小李真是個傻子,簡直不可理喻。”這就是典型的情感投射的表現(xiàn)。
另一種常見的表現(xiàn)形式是愿望投射,這是把自己的主觀愿望投射于他人身上,認為他人與自己抱有相同的愿望。例如,某男生暗暗喜歡班里的一位女生,在平時的交往和接觸中自然非常留意女孩的一舉一動,注意察言觀色、探測虛實。但由于愿望投射的作用,他經常把對方表現(xiàn)出來的那些沒有實際意義,不包含特定信息的舉動主觀地解釋為“她對我也有意”,于是從中得到鼓舞,終于鼓足勇氣向對方表白心懷,結果卻被婉言拒絕。他非常惱怒,認為對方是在戲弄他,該男生到最后也沒有意識到是自己判斷失誤。
心理學家A.希芬鮑爾為驗證投射效應專門做了一個實驗:他先通過放映喜劇或悲劇錄像來賦予被試者一定的情緒,然后再令被試者判斷一些照片上人的面部表情。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者往往根據(jù)自己當時的情緒狀態(tài)來斷定他人照片上的面部表情,二者的關聯(lián)程度較高,這一實驗充分證明了投射效應的存在。
人類有許多本質上共同的特性,因此投射效應有時能夠幫助人們相互理解。但是,如果過多地受制于此,把主觀意向強加于他人,就會造成對他人的認知出現(xiàn)偏差,對他人的人格產生歪曲,帶來不良交往問題。比如,自己對某人有看法,就以為是對方在搞鬼,于是搜集一些似是而非的證據(jù)來進行驗證,使關系不斷惡化。
投射效應的根源在于從自我出發(fā)去認知他人。自我與非我不分,主觀與客觀不分,認知主體與認知對象不分。實際上,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自己與他人在認知、情感體驗、個人喜好等方面肯定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克服投射效應的關鍵在于分清認知主體與認知對象,看到別人與自己的差異,客觀地看待他人,不要以己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