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講述現(xiàn)代攝影測量學的知識體系、方法及應用。第1章為全書基礎,介紹幾何成像、傳感器技術、攝影平臺、圖像處理以及**化方法等。第2,3章分別介紹單目視覺和雙目視覺,它們是攝影測量中幾何概念的主體部分。第4章闡述運動平臺的定位方法,并將傳統(tǒng)的光束法平差推廣為貝葉斯理論框架下的動態(tài)**化問題。第5章介紹圖像匹配,包括用于同名點提取的稀疏匹配和用于立體重建的密集匹配。第6章介紹激光雷達與光學圖像的多層次融合。第7章介紹專題圖和深度學習,并指出以深度學習為主的人工智能方法將為語義專題圖的自動生產(chǎn)提供良好的解決方案。語義專題圖的制作是數(shù)字攝影測量時代多年來可望不可及的目標,這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智能攝影測量時代的到來。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基礎 1
1.1 物理相關 1
1.1.1 光與視覺 1
1.1.2 傳感器與圖像 2
1.1.3 攝影平臺 4
1.2 幾何變換 5
1.2.1 點、線、面、角 5
1.2.2 幾何變換的層次 9
1.2.3 從3D到2D的幾何變換 10
1.3 數(shù)學基礎 13
1.3.1 線性時不變系統(tǒng)和圖像處理 13
1.3.2 最小二乘平差 19
1.3.3 粗差的處理 21
1.3.4 系統(tǒng)誤差的處理 23
1.3.5 最大似然,最大后驗及貝葉斯定理 24
1.3.6 變分法 25
1.4 數(shù)學工具和平臺 29
1.4.1 代數(shù)運算工具 29
1.4.2 OpenCV庫 29
1.4.3 深度學習平臺 30
課后習題 31
第2章 單像解析 32
2.1 坐標系統(tǒng) 32
2.1.1 圖像坐標系 32
2.1.2 傳感器坐標系 34
2.1.3 平臺坐標系 34
2.1.4 局部切平面坐標系 35
2.1.5 地心直角坐標系 35
2.2 普通光學相機的成像模型 35
2.2.1 平面相機 35
2.2.2 線陣相機 36
2.2.3 魚眼相機 37
2.2.4 通用幾何成像模型 39
2.3 全景相機的四種成像模型 43
2.3.1 理想的全景相機 43
2.3.2 多鏡頭組合式全景相機 45
2.3.3 旋轉式全景相機 46
2.3.4 折反射式全景相機 47
2.4 單像解析的一些補充 48
2.4.1 空間后方交會和解法 48
2.4.2 共線條件方程的正算和反算 49
2.4.3 滅點與滅線 50
2.4.4 相機檢校 51
課后習題 53
第3章 立體幾何 54
3.1 普通核線幾何 54
3.2 線陣相機的核線 57
3.3 全景相機的核線 58
3.4 三視幾何 59
3.4.1 基于線的三視幾何 59
3.4.2 三焦點張量 61
3.5 核線幾何的一些補充 63
3.5.1 核線立體像對 63
3.5.2 立體模型的絕對定向 64
3.5.3 前方交會和立體重建 65
課后習題 66
第4章 運動成像平臺的定位方法 67
4.1 貝葉斯理論框架下的通用定位模型 67
4.1.1 光束法平差的缺點 67
4.1.2 通用定位模型 68
4.2 光束法區(qū)域網(wǎng)平差 69
4.2.1 基本方法 69
4.2.2 光束法平差的初值 73
4.2.3 光束法平差的控制條件 75
4.2.4 自檢校光束法平差 77
4.3 卡爾曼濾波 78
4.3.1 離散卡爾曼濾波 79
4.3.2 擴展卡爾曼濾波 81
4.4 粒子濾波 83
4.4.1 蒙特卡羅和馬爾可夫鏈 83
4.4.2 用帶權粒子表達概率分布 84
4.4.3 粒子濾波算法 85
4.5 一些補充 87
4.5.1 從運動恢復結構 87
4.5.2 SLAM與VisualSLAM 87
課后習題 91
第5章 圖像匹配 92
5.1 特征與特征提取 92
5.1.1 什么是好特征? 92
5.1.2 Harris算子 93
5.1.3 SIFT算子 95
5.1.4 A-SIFT與最小二乘匹配 97
5.2 圖像匹配 99
5.2.1 幾種相似性測度 99
5.2.2 誤匹配處理 100
5.2.3 匹配效率 102
5.3 圖像密集匹配 103
5.3.1 概述 104
5.3.2 近似全局匹配方法 104
5.3.3 半全局方法 107
5.4 一些補充 110
5.4.1 視覺詞袋 110
5.4.2 閉環(huán)探測 110
5.4.3 多源圖像匹配 111
5.4.4 非線性光照與本征圖像分解 111
課后習題 113
第6章 相機與激光雷達的融合 114
6.1 傳感器靜態(tài)檢校 114
6.1.1 相機與GPS、IMU的檢校 114
6.1.2 基于線的共線條件方程 115
6.1.3 激光雷達與相機的檢校 115
6.2 數(shù)據(jù)級融合 117
6.2.1 看作2D-3D或3D-3D剛體配準問題 117
6.2.2 考慮激光點云中的誤差 118
6.3 幾何級融合 119
6.3.1 LiDAR輔助的尺度約束 119
6.3.2 幾何約束下的閉環(huán)探測 120
6.4 三維場景生成 121
6.4.1 基于圖像的三維場景生成 121
6.4.2 基于點云的三維場景生成 123
6.4.3 基于圖像和點云融合的三維場景生成 124
6.5 一些補充 124
6.5.1 機載激光雷達 124
6.5.2 RGB-D相機與Kinect 125
6.5.3 三維建模 125
課后習題 126
第7章 專題圖、深度學習與智能攝影測量 127
7.1 數(shù)字地圖 127
7.1.1 數(shù)字高程模型 127
7.1.2 數(shù)字正射圖像 129
7.1.3 數(shù)字線劃圖 130
7.2 深度學習 132
7.2.1 歷史 132
7.2.2 基礎 133
7.2.3 深度卷積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 136
7.3 專題圖及深度卷積神經(jīng)元網(wǎng)絡的應用 137
7.3.1 圖像檢索專題圖 137
7.3.2 語義分割專題圖 139
7.3.3 目標識別專題圖 140
7.3.4 實例分割專題圖 143
7.3.5 矢量提取專題圖 143
7.3.6 基于深度學習的立體匹配 144
7.4 深度學習在建筑物提取中的應用 147
7.4.1 建筑物開源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 147
7.4.2 建筑物語義分割 149
7.4.3 建筑物實例分割 150
7.4.4 建筑物矢量提取 151
7.5 展望智能攝影測量時代 152
課后習題 153
參考文獻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