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叢書:長蘆鹽業(yè)與天津》是今晚報副刊的征文集結,從歷史、文化、經濟、民俗以及天津城市史發(fā)展進程等不同角度,多層次的展現了長蘆鹽業(yè)的發(fā)展歷程,以及長蘆鹽業(yè)對天津城市發(fā)展的影響,對天津文化教育普及所做出的貢獻,對天津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推動等。在很多方面填補了天津鹽業(yè)史研究的空白,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序(鮑國之)
第一輯
天津的鹽文化(陳克)
天津長蘆鹽區(qū)的歷史(郭鳳岐)
“玉屑”長蘆鹽(井新)
“蘆臺玉砂”話蘆鹽(吉朋輝)
長蘆鹽運使署何年移駐天津(王勇則)
長蘆巡鹽使司的兩專家(王惜偉)
乾隆皇帝巡閱豐財鹽場(靳云璋)
《長蘆鹽法志》中的天津史料(繆志明)
長蘆鹽運使周學熙(陳凱)
嚴復長子嚴璩曾任長蘆鹽運使(嚴孝潛)
王襄供職長蘆鹽業(yè)(章用秀)
長蘆鹽務專家曾仰豐(王勇則)
最后一任長蘆鹽運使(王勇則)
明清長蘆鹽官的形象(王勇則)
河北鹽坨村明代皇鹽廠(章用秀)
河東數里盡鹽坨(吉朋輝)
長蘆鹽業(yè)與臺灣保衛(wèi)戰(zhàn)(曲振明)
善后大借款對鹽業(yè)的影響(馬俊波)
長蘆鹽業(yè)與鹽業(yè)銀行(于學蘊)
金編鐘傳奇(郭鳳岐)
第二輯
傳統(tǒng)詩詞里的天津鹽業(yè)(王振良)
煮海為業(yè)的灶戶(劉景周)
煎鹽曬鹽及其他(王慧仁)
鹽工與拉碡歌(寧順利)
鹽丁苦(張金橋)
貧富懸殊的鹽業(yè)工人(甄光�。�
曇花一現的鹽工福利委員會(劉軼男)
鹽灘的風車(王樂慶)
蘆臺鹽姥廟(吳裕成)
閱盡滄海桑田的灶立廟(靳云璋)
葛沽灶離廟(吳裕成)
關于鹽坨小圣廟(趙耀雙)
鐵神的傳說(劉翠波)
第三輯
長蘆鹽業(yè)歷史名詞舉凡(方兆麟)
長蘆總商嚴克寬(張紹祖)
益照臨張家(楊文林)
鹽官鹽商云集天津意租界(王勇則)
轟動一時的五綱總羈押案(周利成)
不是鹽商的蘆綱綱總王輔臣(王述功)
長蘆緝私機構的變遷(周利成)
灘民買鹽的感念碑(劉景周)
北塘不食官鹽碑(李學韓)
長蘆專商引岸制的終結(吉朋輝)
第四輯
長蘆鹽業(yè)與天津城市發(fā)展(艾群)
長蘆鹽商專為乾隆修建的柳墅行宮(繆志明)
長蘆鹽與水西莊(郭鳳岐)
南北查軼事及“闊查”趣聞(章用秀)
長蘆鹽商查為義(章用秀)
鹽商園林與津沽文化(章用秀)
長蘆運學(張紹祖)
“長蘆”情系問津書院(張紹祖)
長蘆鹽業(yè)與科舉(靳云璋)
長蘆官立中學堂軼事(張紹祖)
鹽商收藏家安麓村(羅文華)
天津鹽商與慈善事業(yè)(任云蘭)
當年孟公橋(繆志明)
鹽商與天津第一家孤兒院(胡榮華)
長蘆育嬰堂與水閣醫(yī)院(王之健)
長蘆鹽業(yè)與天津賑災(曲振明)
鹽商與慈善事業(yè)(章用秀)
鹽商票房“雅韻國風社”(甄光�。�
長蘆鹽業(yè)與天津地名(譚汝為)
第五輯
長蘆鹽業(yè)與天津的政治地位提升和經濟
發(fā)展(張利民)
“燕云在望,以志不忘”(劉景周)
久大精鹽公司的股份制(米學如)
長蘆鹽業(yè)與久大精鹽公司(米學如)
“紅三角”是這樣煉成的(米學如)
長蘆鹽業(yè)與板橋鹽場(韓湛)
長蘆塘沽鹽場的小鐵路(李秀池)
我在長蘆鹽場居住(于江云)
第六輯
蘆鹽與津人的講吃知味(高成鳶)
清代《開門七事詩》說鹽(劉景周)
天津人“說鹽”也俏皮(溫暖)
從一頁故紙說到再制鹽(由國慶)
那一方咸土(趙大民)
《天子門戶》道不盡的鹽滋味(郁子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