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zhàn)斗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xiàn)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nèi)容,集中展示敢說真話、有力量、有風骨、敢于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
作家出版社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以對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xiàn)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nèi)容,集中展示敢說真話、有力量、有風骨、敢于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影響文藝發(fā)展的各種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對文藝事業(yè)的大繁榮大發(fā)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是我黨繼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之后,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又一次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文獻。2016年12月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總書記又發(fā)表了重要講話,指出文脈同國脈相牽,文運同國運相連,把文藝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xiàn)了黨對文藝事業(yè)的充分重視和信任?倳浀膬纱沃匾v話,高屋建瓴,語重心長,既指明了文藝發(fā)展的方向,又對當前文藝發(fā)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解剖,為文藝的發(fā)展把了脈、定了調(diào)、鼓了勁。尤其對于文藝評論工作,總書記給予了高度重視,既肯定了文藝評論工作的重要意義,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文藝評論中存在的各種不良現(xiàn)象,并對文藝評論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號召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
為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提高當代文學批評的針對性、戰(zhàn)斗性和原則性,營造講真話、講道理的文學批評氛圍,作家出版社決定推出剜爛蘋果·銳批評文叢,集中展示敢說真話、有力量、有風骨、敢于亮劍的文學批評著作。首批推出李建軍、洪治綱、陳沖、劉川鄂、楊光祖、牛學智、石華鵬、李美皆、何英、唐小林十位在文壇有影響有代表性的批評家,每人推出一本以對于中國當代文學不良現(xiàn)象、思潮以及作家作品不足為研究內(nèi)容的評論集。這些評論家關(guān)注文學現(xiàn)場,敢于說真話,敢于亮劍發(fā)聲。他們針對某一個具體作家作品的批評也許有偏頗、有爭議,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也不代表出版社的觀點,但他們的批評姿態(tài)、批評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們代表了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維度。作家出版社希望通過這套叢書,集中展示這些批評家的形象,讓他們的批評方式、文學觀點為更多的讀者所了解和熟悉,并以此積極營造好處說好,壞處說壞的健康批評生態(tài)。
本叢書將采取開放式的結(jié)構(gòu),今后有符合叢書宗旨的新的批評家的作品,我們將陸續(xù)推出。
作家出版社
2017年5月
石華鵬
1975年5月出生,湖北天門人。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98年開始寫作,發(fā)表評論、小說、隨筆200余萬字,出版隨筆集《鼓山尋秋》《每個人都是一個時代》,評論集《新世紀中國散文佳作選評》《故事背后的秘密》《文學的魅力》。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首屆文學報·新批評優(yōu)秀評論新人獎等。中國作協(xié)會員,F(xiàn)任《福建文學》雜志副主編。
文學思潮現(xiàn)象批評
長篇小說的歧路/3
暢銷的差異/10
中國文學的十大偽話題/15
質(zhì)疑零后作家的提法/24
當前小說呼喚文藝腔/29
官場小說:風行與危機/36
論處女作/40
小說比生活精彩/45
散文的末路與未來/50
虛構(gòu)文學王國的寫作方式的終結(jié)/54
文學雜志,如何有尊嚴地生存/59
非虛構(gòu)寫作并不能醫(yī)治我們文學的病痛/63
詩評家們,請對號入座/67
文壇奇聞怪事錄/73
文學作品排行榜可以休矣/83
中國作家的寫作野心與寫作膽量/88
散文寫作應警惕散文腔/96
別把小說寫得太像小說/99
話說中國文壇的新名人焦慮/102
游記的沒落/105
詩歌的糾結(jié):懂或者不懂,真或者偽/110
編輯與作家:愉悅或?qū)擂蔚暮献鳎?20
聽網(wǎng)絡(luò)作家聊天時我五味雜陳/126
缺乏難度的寫作時代/131
現(xiàn)實的殘渣或偽現(xiàn)實/144
一個成熟小說家的寫作品質(zhì)/149
作家作品批評
遲子建《別雅山谷的父子》
小說之樹是如何枯萎的/157
劉震云《我不是潘金蓮》
一部想當然的單薄之作/166
張翎《金山》
無資格角逐茅獎/174
賈平凹《帶燈》
一部沒有骨頭的小說/177
賈平凹《極花》
被淚水打濕的現(xiàn)實的翅膀/186
賈平凹《老生》
離卓越有多遠?/194
張煒《小愛物》
當一個小說家在小說中老去/202
張煒《獨藥師》
真正的中國故事,是中國人的精神故事/210
替余華《第七天》辯護/217
畢飛宇《蘇北少年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在哪里?/224
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化散文的命運/232
葛浩文《中國文學如何走出去》
刺耳的批評/236
沈浩波《冷看大眾狂歡下的詩人》
評論者的酸味兒/240
韓江《素食主義者》
一部難度并不大的小說/245
塞林格《九故事》
謎語的制造者/255
麥克尤恩《最初的愛情,最后的儀式》
突破表達邊界的寫作/264
卡佛《我打電話的地方》
是流水賬還是洞悉人性/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