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8 元
叢書名:普通高等院!笆濉彼囆g與設計專業(yè)規(guī)劃教材
- 作者:張鴻博
- 出版時間:2018/8/1
- ISBN:9787512136649
- 出 版 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511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本書從平面構成的理論入手,系統(tǒng)地保留了部分傳統(tǒng)教學內容,同時增加了當代的新案例,并使用當下具有創(chuàng)新風格的設計作為案例分析與練習范本,使教材內容更全面。
本書內容包括概述、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基本形與骨骼、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以及平面構成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全方位地介紹了平面構成的規(guī)律與方法。
本書可作為藝術設計類、環(huán)境藝術類、工業(yè)設計類專業(yè)本科及高職高專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造型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參考教材,以及廣大藝術設計工作者和藝術設計愛好者的參考資料。
1.結合傳統(tǒng)的構成教學模式,加入具有時代感的手段和技術,鼓勵學習者在能夠獨立手繪的基礎上,通過計算機輔助手段,達到更強烈的效果。同時,借鑒新的多媒體藝術與其他媒介,來完成構成作品。這樣的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力和與實踐的結合,以達到教學目的。
2.將作品與實踐聯(lián)系,如點線面聯(lián)系裝飾圖案裝飾圖案在紡織品上的應用。通過實際應用,將設計與成品緊密連接。
隨著設計藝術在國內高等教育專業(yè)中的飛速發(fā)展,藝術設計構成基礎已成為重要的課程之一。構成基礎存在于所有設計類專業(yè)基礎課中,它的設置直接關乎學生對于后續(xù)課程的接受程度和對設計技巧的領悟,F(xiàn)有的大多數(shù)平面構成教材源自20世紀80年代從國外翻譯過來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漸漸不適應國內現(xiàn)有的設計專業(yè)教學,也提供不了更多的實踐案例作參考。同時,現(xiàn)有的教材無法滿足不同地區(qū)的審美及地域文化帶來的差異性,也無法適應現(xiàn)代設計活動日新月異的變化。
平面構成作為所有二維設計的必修課程,在高等院校的設計專業(y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書根據(jù)大量一線教師的教學經驗和學習方法,通過系統(tǒng)化的教學手段及較新的圖文信息,對平面構成課程進行了完整的詮釋。本書通過使用計算機與手工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對構成形式產生新的理解,并使之具有獨特的個人風格。
本書結合傳統(tǒng)的平面構成教材,加入新的教學理念和內容,重在研究平面構成的規(guī)律及其在設計中的變化。書中的理論部分深入淺出,與實例結合,加重創(chuàng)意過程和設計規(guī)律的學習,每部分章節(jié)均有詳細案例和設計練習,使學生從構成元素到構成形式,都有規(guī)可循,有據(jù)可依。書中課后練習的設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適應性,難度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能提升學生完成作品的興趣與意義。
本書通過大量師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根據(jù)平面構成課程的設置,從多角度闡述平面構成的內涵。本書的創(chuàng)新特點如下。
(1)吸收多方面的知識,強調新概念與平面構成的結合,并積極與商業(yè)實踐結合。
(2)明確設計與設計原理的關系,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使設計行為有的放矢。
(3)涉及平面構成的所有適用領域,并就特別的案例進行詳細分析。
(4)設計步驟詳細,過程清晰,重點突出,使學生在學習中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本書自2011年第1版面世以來,受到了廣大院校的肯定,在出版社和教師們的要求下,編者于2017年啟動再版的工作。在重新編寫的過程中,保留了原有教材的大部分理論,同時加入了對這門課程新的理解和認識,在案例和學生示范部分則加入了近3年新的圖片和案例分析,使本書更具有時效性。本書由多所高校的專業(yè)教師提供精品教學案例,共同斟酌,并由多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執(zhí)筆,與專業(yè)課程同步進行,參考了大量的實踐經驗,集合大家的力量共同完成。南華大學的明蘭老師、湖北師范大學的任怡老師參與了本書的主要編寫工作。本書的編者多為各高校中的年輕一線教師,教授平面構成等基礎課程5年以上,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進行了歸納總結,并提出了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創(chuàng)意,體現(xiàn)了目前國內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研究方向。希望本書能為讀者學習平面構成助力。
張鴻博,女,副教授,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副主任。
從事藝術設計研究,主要研究視覺傳達設計。
發(fā)表十數(shù)篇藝術領域論文在核心期刊上,出版十多本教材并獲國家級獎項,作品獲得全國、省市級科研大獎多項。
第1章 概述 1
1.1 平面構成的基本概念 2
1.1.1 構成的概念 2
1.1.2 平面構成的概念 3
1.1.3 平面構成的特征 5
1.1.4 平面構成的分類 8
1.2 平面構成的歷史與現(xiàn)狀 9
1.2.1 平面構成的歷史 9
1.2.2 平面構成的現(xiàn)狀 20
1.3 平面構成與現(xiàn)代設計的關系 22
1.3.1 平面構成是現(xiàn)代設計的基礎 22
1.3.2 平面構成與現(xiàn)代設計是內外相結合的整體 23
課題訓練 24
第2章 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25
2.1 統(tǒng)一與變化 28
2.1.1 統(tǒng)一 28
2.1.2 變化 30
2.1.3 統(tǒng)一與變化的關系 31
課題訓練 31
2.2 對稱與均衡 32
2.2.1 對稱 32
2.2.2 均衡 35
2.2.3 對稱與均衡的關系 36
課題訓練 37
2.3 節(jié)奏與韻律 37
2.3.1 節(jié)奏 37
2.3.2 韻律 39
2.3.3 節(jié)奏與韻律的關系 40
課題訓練 41
2.4 比例與分割 41
2.4.1 比例 41
2.4.2 分割 43
2.4.3 比例與分割的關系 44
案例分析 45
課題訓練 46
第3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 47
3.1 點構成 48
3.1.1 點的定義 48
3.1.2 點的作用 48
3.2 線構成 51
3.2.1 線的概念 51
3.2.2 線的特點 52
3.3 面構成 57
3.3.1 面的概念 57
3.3.2 面的特點 57
課題訓練 59
第4章 基本形與骨骼 63
4.1 基本形 64
4.1.1 基本形的概念 64
4.1.2 基本形的作用 65
4.1.3 構成中基本形的創(chuàng)造方法 66
4.1.4 構成中群化構成基本形之間的關系 71
4.1.5 圖與地 72
4.1.6 基本形在平面構成中的構成變化規(guī)律 74
課題訓練 75
4.2 骨骼 76
4.2.1 骨骼的概念 76
4.2.2 骨骼的作用 77
4.2.3 骨骼的分類 78
4.2.4 基本形與骨骼的關系 83
案例分析 84
課題訓練 86
第5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87
5.1 重復構成 88
5.1.1 骨骼的重復 88
5.1.2 基本形的重復 89
5.1.3 重復基本形與重復骨骼的關系 93
課題訓練 94
5.2 近似構成 95
5.2.1 同族同類近似構成 96
5.2.2 單元形相互加減形成的近似構成 99
5.2.3 選取變動近似構成 100
課題訓練 101
5.3 漸變構成 101
5.3.1 骨骼的漸變 102
5.3.2 基本形的漸變 103
課題訓練 106
5.4 發(fā)射構成 107
5.4.1 發(fā)射構成的文化現(xiàn)象 108
5.4.2 發(fā)射構成的形式 109
課題訓練 111
5.5 密集構成 112
5.5.1 有骨骼作用的密集 113
5.5.2 自由密集 113
課題訓練 116
5.6 特異構成 119
5.6.1 特異的單元形 119
5.6.2 特異的骨骼 121
課題訓練 122
5.7 肌理構成 123
課題訓練 130
第6章 平面構成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133
6.1 平面構成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134
6.2 平面構成在建筑及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138
6.3 平面構成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148
6.4 平面構成在裝飾設計中的應用 151
6.5 平面構成在紡織品設計中的應用 154
6.6 平面構成在網(wǎng)頁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158
參考文獻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