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從一場運動(五月四日那天廣場上的學生運動)、一份雜志(《新青年》)、一位校長(蔡元培)、一冊文章(《章太炎的白話文》)及一本詩集(胡適《嘗試集》)入手,談論五四新文化運動。作者借鑒新歷史主義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長的細節(jié)、斷片、個案,來鉤稽并重建歷史,強調(diào)是晚清與五四兩代人的共謀與合力,才完成了中國文化從古典到現(xiàn)代的轉(zhuǎn)型。全書史料的鉤稽與細節(jié)的描述相映成趣,讀者不難在這兩者的張力中間深切體會五四那代人所處的歷史語境、政治立場、文化趣味及學術思路,讀來饒有趣味。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著作一等獎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著名教授,北京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F(xiàn)為北大二十世紀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俗文學學會會長。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現(xiàn)代文化史、學術史以及百年中國大學素有研究。
導言 文本中見歷史 細節(jié)處顯精神001
**章 五月四日那一天
—— 關于五四運動的另類敘述010
一 關于五四運動010
二 五月四日那一天015
三 如何進入歷史?045
四 回到五四現(xiàn)場048
第二章 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
——《新青年》研究059
一 同人雜志“精神之團結”061
二 “仍以趨重哲學文學為是”071
三 以“運動”的方式推進文學事業(yè)079
四 文體對話與思想草稿093
五 提倡學術與壟斷輿論109
六 文化資本與歷史記憶124
第三章 叩問大學的意義
—— 作為教育家的蔡元培140
一 “兼容并包”的大學理念140
二 北大傳統(tǒng)的另一種闡釋152
三 老北大的藝術教育162
第四章 學問該如何表述
—— 以《章太炎的白話文》為中心187
一 古文的驕傲與白話的先驅(qū)190
二 令人神往的“提獎光復,未嘗廢學”203
三 深思獨得與有感而發(fā)218
四 白話文的另一淵源233
第五章 經(jīng)典是怎樣形成的
—— 周氏兄弟等為胡適刪詩考245
一 刪詩事件247
二 老朋友的意見253
三 學生的建議259
四 二周的眼光269
五 胡適的自我調(diào)整283
六 經(jīng)典地位的確立297
第六章 寫在“新文化”邊上
—— 舊紙堆里的新發(fā)現(xiàn)314
一 失落在異邦的“國故”314
二 在巴黎邂逅“老北大”332
三 不該被遺忘的“文學史”345
四 八十年前的中學國文教育之爭360
附錄一 關于《章太炎的白話文》375
附錄二 魯迅為胡適刪詩信件的發(fā)現(xiàn)386
附錄三 臺灣版《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自序393
附錄四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英譯本序397
引用及參考書目399
索 引412
后 記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