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部落與學術領地:知識探索與學科文化》運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通過對英美兩國眾多學術機構中的大量學者的深入訪談和大量經(jīng)典文獻的辨析,對學科知識與學術文化之間的關系做了細致而富有啟示性的探究。本書從文化的視角考察高等教育的“學術圈”,別開生面地探討了學科文化的運作機制,揭示了“學術部落”和“學科領地”的眾多“奧秘”,視角新穎,分析透徹,結論發(fā)人深省。本書是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多年來被知識社會學、高等教育組織與管理等領域的學者廣泛引用。
《學術部落與學術領地:知識探索與學科文化》是英國知名學者托尼·比徹和保羅·特羅勒爾關于學科文化的一部學術力作,多年來被有關知識社會學、高等教育組織與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學人廣為引用。本書從文化的視角考察高等教育的“學術圈”,別開生面地探討了學科文化的運作機制,揭示了“學術部落”和“學科領地”的眾多“奧秘”,視角新穎,分析透徹,結論發(fā)人深省。
托尼·比徹(Tony Becher)是英國蘇塞克斯大學教育學教授,保羅·特羅勒爾(Paul R.Trowler)是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育學高級講師。
**章 景觀、部落邊界和學術文化
后工業(yè)時期的高等教育
全球化的景觀
高等教育大眾化現(xiàn)象
監(jiān)管的政府
三重螺旋
知識市場化
經(jīng)濟、效率、效益
發(fā)展和分化的模式
轉變的景觀,變化的領土
分析角度
第二章 研究出發(fā)點
相互聯(lián)系的學術部落和學科領地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
學術文化及其結構定位
本研究的一些重要發(fā)現(xiàn)
不同的學科描述
學科限制條件和學科范式
學科分類
學科知識的特點
第三章 學科
學科本質
學科和組織結構
學科的全球性: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
部落文化和傳統(tǒng)
學科社會化
對學術部落的相關描述
一些復雜的因素
第四章 學科交叉、學科邊界和專業(yè)領域
學科交叉領地
共同的(學術)領地
統(tǒng)一的原因
微觀視角的學科
專攻的概念
社會層面的因素
認知層面的因素
專攻的類型
供參考的學科分類框架
第五章 學術生活面面觀
名譽的追求
成名之路
啄食等級、精英與馬太效應
學術領袖、學術守門人和權力的行使
同行評審和驗證過程
學術網(wǎng)絡和社交圈子
潮流的影響
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反應
常態(tài)與革命
第六章 學術交流模式
學術的命脈
研究人員密度
都市劇與田園劇
非正式的交流渠道
正式的交流模式
出版速度、頻率和出版物的長度
學術引用及其意義
學術風格和可接受程度
學術競爭
學術合作
學術爭議
一些重大的區(qū)別
第七章 學術生涯
個性與學術環(huán)境
人行與專攻的選擇
獨立性地位的實現(xiàn)
學術生涯中期危機
活躍的學術生涯末期
學者的個人生活
女性學者的學術生涯
種族、少數(shù)民族及其學術生涯
第八章 更為寬泛的學術部落
以市場為背景的學術部落
作為社會動物的學者
外界對專攻團體的影響
學科地位及其權力
知識領域和社會關聯(lián)性
第九章 理論與實踐的意涵
澄清分類學的概念
基本的分類維度
分類法的應用
類別間的關系
對學術地位的進一步思考
專業(yè)多樣性及結果
管理干預和學術獨立
相互理解與共同事業(yè)
附錄
初始研究的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收集方法
關于學科文化的一項研究
一些可能討論的話題
研究設計中的變數(shù)
參考文獻
中英譯名術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