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指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師自主、理性、機智地選擇自己的行動方式的內(nèi)在品質(zhì),此書恰恰提供了這樣的情境,以供教師諸君采擷。
此書選材不拘一格,布局不落窠臼,取義不修篇幅,將原汁原味的經(jīng)典智慧奉以讀者。
經(jīng)典釋文、教育智慧、閱讀書篇成一體,理論、實踐、延伸于一篇,必將給讀者層層的心靈沖擊。
推薦文章
《讀書之要》循序漸進 p.31
《論語·先進》因材施教 p.73
《莊子·秋水》大方之家 p.137
《論語·述而》必有我?guī)?p.195
《荀子·禮論》禮之三本 p.237
序 教育智慧的審慎追尋
劉建瓊
21世紀,新出爐的詞匯闖入學校視野,教育智慧 當屬其中,且為教育學界關注之重要主題。它拋卻了教育研究的技術化品質(zhì),開始向真實的教育世界回歸。教育的本質(zhì)是育人,是要把人的潛能盡可能發(fā)掘出來。教育不是一個容器,僅僅把許多知識硬塞進學生的頭腦之中。但是,長期以來由于理解的偏差,知識的獲取成了最終的目的,而人的智慧的生成卻成了
被遺忘的角落 。教育智慧 這個概念的提出,使我們又一次觸摸到教育的靈魂,使我們的教育
理直氣壯 地擁有了自己的 領地 。
何為教育智慧?論述多多;蛟,教育智慧是教師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識、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等所達到的教育境界。哪里有教育哪里就有教育智慧。凡是被實踐證明的行之有效、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模式,均可稱為教育智慧
;蛟唬處煹慕逃腔奂斜憩F(xiàn)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勢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時機、轉(zhuǎn)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機智;具有根據(jù)對象實際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和選擇,調(diào)節(jié)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chuàng)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
。
此類界定肯定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闡明了教師教育智慧的表現(xiàn)特征,但其共有的局限是:把教育智慧設定為一種境界。潛臺詞就是只有少數(shù)人才能夠擁有,大多數(shù)教師則可能是一輩子都不可企及。果若如此,擁有教育智慧
豈不成了一個教育的烏托邦?杜威曾經(jīng)說過,教育目前是并且將來也是托付于平凡
人的手上。因此,教育智慧應是指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師自主、理性、機智地選擇自己的行動方式的內(nèi)在品質(zhì),這就暗示了它是任何一個教師都可能擁有的特質(zhì),每一個人都有權(quán)利有可能去追求。
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前提是教育理解。我們對教育要有一種重新的定位,清楚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是教育信仰。觀念的轉(zhuǎn)變,新的觀念形成,要求教師要有堅定的信念。
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關鍵是教育思維。必須轉(zhuǎn)化教育思維,從關注學生獲取的知識,轉(zhuǎn)向關注獲取知識的學生。唯有這種視閾的轉(zhuǎn)化,才可能為智慧的生成打開一扇緊閉的窗戶。
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方法是教育敘事。教育敘事要求教師說自己的話,做自己的事,它把教師從一個被動的執(zhí)行者,提升到一個真理言說者的位置。這樣,教師在真實的教育實踐中,智慧已經(jīng)悄悄地展開了翅膀。
于是,這一冊《中國經(jīng)典給教師的教育智慧》(以下簡稱《教育智慧》)也揣著上述般般期盼,悄悄地飛上了讀者諸君的案頭。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我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量大質(zhì)優(yōu),堪稱哲理智慧的寶庫!督逃腔邸返闹要毦呋垩,瞄上這一方
插上一根車轅都會長成一棵大樹
的沃土,殷勤耕播,理性追尋,培育出一個教育智慧的豐腴金秋
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職業(yè)觀
……五彩斑斕,遍地流金
……這,應當說本身就是一種呵護教育的
智慧 !督逃腔邸返 智慧 還表現(xiàn)在其編撰的 四不 匠心:
一是選材不拘一格。煉鑄《教育智慧》的
中國經(jīng)典 并不限于 教育 主題,亦不囿于 論著 形式;蛟娀蛟~或歌或賦,舉凡能開采出 教育智慧 之礦者,皆在選取之列。這就使得 礦物 元素豐富,智慧 靈感飛揚。
二是布局不落窠臼。整體上的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職業(yè)觀五大方陣,每一方陣集結(jié)的重點條文,基本上網(wǎng)羅了教育智慧方方面面的話題。每一個條文中,又分
原文 、注釋 、教育智慧 等。原文 使讀者一窺 經(jīng)典 真容;注釋 則幫助讀者釋疑解惑;尤為精彩的是 教育智慧 部分,它起承轉(zhuǎn)合,搖曳多姿,每一個條文不啻是一篇精巧的小論文;閱讀書篇 則既提供了延伸研讀的篇目,且貼近條文,讓讀者感受到相關的研修氛圍。每一條文強勁的
單兵 實力,組合成全書 集團沖鋒 的威力,給讀者一波又一波的心靈沖擊,教育智慧 就在這樣的沖擊中凝聚為團,集合成形。
三是取義
不修篇幅 ;驌(jù)原意而掘進,或反其義而拓新,乃至一題生出多義,一義引出多層,提神醒腦,啟心開智,為原本單調(diào)的
尋智 之旅平添生趣,也給人以學海泛舟時借風馭浪的啟迪。
如此匠心獨運的三
不 編撰,當然會引來另外一 不 本書傳閱的不脛而走。
經(jīng)驗證明,智慧不可能占有,不可能耳口相授,只可能孜孜追求。教育智慧
不是提供一種范式,幫助教師擁有智慧,而是對教師發(fā)出一種邀請、一種召喚,鼓勵教師追求智慧的教育。踏破鐵鞋方可知,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正急切地呼喚教育智慧。
在對教育智慧的審慎追尋中,我們一起唱響
同一首歌 !
2016年 5月于長沙
劉建瓊
特級教師,教授,研究生導師。湖南省教科院教育史志研究所所長、省教育廳史志辦常務副主任。兼任全國地方志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湖南省學校史志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學術職務。
撰有《走在教書的路上特級教師的修養(yǎng)與境界》《語文的境界與追求》《語文方法論》等專著11部,主編《教師應當知道的教育史常識》《走進新課程》《中高等職業(yè)院校語文教材(中央教科所組編)》等17部。在《中國教育報》《湖南社會科學》《中學語文教學》等幾十種報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和隨筆170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省級課題9項,其中6項獲部省級一、二、三等獎。
羅慧
研究員,湖南省教科院教育史志研究所副所長。撰有專著4部,發(fā)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學前教育、科研管理、教育歷史。
譚小京
副研究員,湖南省教科院教育史志研究所綜合室主任。撰有專著2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歷史、科研管理、期刊編輯。
第一章中國經(jīng)典之教育觀./.1
《論語·衛(wèi)靈公》有教無類 / 3
《大學》
修身齊家 / 5
《荀子
·儒效》 學至于行 / 7
《松滋縣學記》
教化所本 / 9
《漢書
·董仲舒?zhèn)鳌?教化大務 / 11
《荀子
·大略》 貴師重傅 / 13
《三字經(jīng)》
教育之道 / 15
《朱子語類》
古之圣王 / 17
《孟子
·滕文公上》 教以人倫 / 19
《論語
·季氏》 孔鯉過庭 / 21
《列女傳
·母儀》 孟母三遷 / 23
《禮記
·中庸》 博學篤行 / 25
《禮記
·學記》 大學之道 / 27
《贈國子學正侯嘉璠弟》
胸無適主 / 29
《讀書之要》
循序漸進 / 31
《禮記
·學記》 大學始教 / 33
《種樹郭橐駝傳》
順木之天 / 35
《莊子
·內(nèi)篇 ·人間世》 道不欲雜 / 37
《孟子
·盡心上》 善教民愛 / 39
《呂氏春秋
·誣徒》 達師之教 / 41
《象山語錄
·下》 凡欲為學 / 43
《白鹿洞書院揭示》
明理修身 / 45
《臨川先生文集
·原教》 失本求文 / 47
《禮記
·學記》 教學為先 / 49
《荀子
·大略》 學非為仕 / 51
《尚書引義
·說命中》 行先知后 / 53
《四存篇》
政事之本 / 55
《禮記
·學記》 凡學之道 / 57
《中論
·治學》 黃鐘之聲 / 59
《道德經(jīng)》
合抱之木 / 61
第二章中國經(jīng)典之教學觀 / 67
《論語
·述而》 不憤不啟 / 69
《孟子
·告子下》 不屑之教 / 71
《論語
·先進》 因材施教 / 73
《孟子
·盡心上》 所教者五 / 75
《禮記
·學記》 大學之教 / 77
《論語
·陽貨》 死書活教 / 79
《禮記
·學記》 教學相長 / 81
《禮記
·學記》 大學之法 / 83
《莊子
·知北游》 不言之教 / 85
《禮記
·學記》 今之教者 / 87
《禮記
·學記》 善教繼志 / 89
《說苑
·貴德》 春風風人 / 91
《荀子
·勸學》 蓬生麻中 / 93
《禮記
·學記》 進學之道 / 95
《莊子
·內(nèi)篇 ·人世間》 心莫若和 / 97
《韓非子
·喻老》 千里之堤 / 99
《呂氏春秋
·用眾》 假長補短 / 101
《論語
·學而》 德在文先 / 103
《禮記
·學記》 君子善喻 / 105
《送陳秀才彤序》
讀書為學 / 107
《王陽明全集》
童子之情 / 109
《四書訓義》
以道相交 / 111
《論語
·述而》 道德仁藝 / 113
《禮記
·學記》 相觀而善 / 115
《孟子
·盡心上》 登山小魯 / 117
《孟子
·離婁上》 離婁之明 / 119
《禮記
·學記》 學者四失 / 121
《白虎通義
·情性》 見微知著 / 123
《詩經(jīng)
·小雅 ·采芑》 陳師鞠旅 / 125
第三章中國經(jīng)典之教師觀 / 131
《師說》
傳道授業(yè) / 133
《文心雕龍
·宗經(jīng)》 韋編三絕 / 135
《莊子
·秋水》 大方之家 / 137
《尚書
·泰誓》 天降下民 / 139
《禮記
·學記》 古之學者 / 141
《禮記
·學記》 大德不官 / 143
《馬說》
世有伯樂 / 145
《禮記
·學記》 擇師之道 / 147
《春秋繁露
·玉杯》 善為師者 / 149
《荀子
·致士》 師術有四 / 151
《答嚴厚輿秀才論為師道書》
交以為師 / 153
《禮記
·學記》 記問之學 / 155
《論衡
·超奇》 博聞強識 / 157
《論語
·子路》 身正令行 / 159
《呂氏春秋
·誣徒》 善教章明 / 161
《姜齋文集》
恒于教事 / 163
《陋室銘》
山不在高 / 165
《處世懸鏡》
勝人勝己 / 167
《禮記
·中庸》 果能此道 / 169
《四書訓義》
窮理格物 / 171
《世說新語
·賢媛》 剪發(fā)待賓 / 173
《師說》
非師不約 / 175
《李覯集
·廣潛書》 教本在師 / 177
《默觚下
·治篇》 成長去短 / 179
《樵談》
庸匠誤器 / 181
第四章中國經(jīng)典之學生觀 / 187
《論語
·季氏》 學而知之 / 189
《朱子語類》
熟讀精思 / 191
《論語
·雍也》 學習境界 / 193
《論語
·述而》 必有我?guī)?/ 195
《顏氏家訓
·勉學》 無過讀書 / 197
《論語
·學而》 吾日三省 / 198
《明儒學案》
疑而后問 / 200
《論衡
·程材》 熟能生巧 / 202
《荀子
·勸學》 鍥而不舍 / 204
《禮記
·學記》 善學師逸 / 206
《宋史
·歐陽修傳》 畫地學書 / 208
《荀子
·勸學》 學不可已 / 210
《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秀才三勿 / 212
《魏書
·崔鑒傳》 學行修明 / 214
《論語
·述而》 不思則罔 / 216
《管子
·弟子職》 先生施教 / 218
《論語
·里仁》 見賢思齊 / 220
《呂氏春秋
·誣徒》 不能學者 / 222
第五章中國經(jīng)典之職業(yè)觀 / 227
《吳越春秋
·吳太伯傳》 聘棄為師 / 229
《病起書懷》
未忘憂國 / 231
《論語
·述而》 默而識之 / 233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抗顏為師 / 235
《荀子
·禮論》 禮之三本 / 237
《論語
·為政》 知之為知 / 239
《王陽明全集》
師嚴道尊 / 241
《史記
·報任安書》 發(fā)憤所為 / 243
《論語
·述而》 吾無隱乎 / 245
《離騷》
上下求索 / 247
《戰(zhàn)國策
·鄒忌諷齊王納諫》
了解自己 / 249
《史記
·李將軍列傳》 桃李不言 / 251
《周易
·乾》 厚德載物 / 253
《岳陽樓記》
天下憂樂 / 255
《顏氏家訓
·勉學》 春華秋實 / 257
《孟子
·盡心上》 君子三樂 / 259
《孟子
·盡心上》 求則得之 / 261
《孟子
·離婁上》 自暴自棄 / 263
《隨園詩話》
文星皆曲 / 265
《東周列國志》
仁者智者 / 267
《史記
·高祖本紀》 運籌帷幄 / 269
《申鑒
·俗嫌》 不受虛言 /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