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簡明的文化導論,它立足于文化發(fā)展與傳承的規(guī)律,以及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把中國的未來寄托在文化發(fā)展之上。全書分三個部分:從學理的角度闡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從文化發(fā)展歷程的角度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解讀和批判;面向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未來,提出向前看的發(fā)展理念。在短短二十幾萬言的篇幅里,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識和精當?shù)囊娊猓瑸樽x者獻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文化課。
本書為新聞出版總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雙百出版工程首批重點圖書。全書言辭犀利而懇切,表達了新時期中國文化工作者面對祖國深厚的文化底蘊而不崇古,對其大力改造、發(fā)展的決心和面對全球化趨勢的浪潮而不盲目跟從,走自己道路的決心。無論你是對文化一知半解而感興趣的人,還是正在從事文化工作對文化有一定研究的人,都能從本書中受到啟發(fā)。
導言 文化與人的家園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類生存狀態(tài)正在經歷又一輪新的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導致一系列矛盾:隨著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各民族傳統(tǒng)逐漸衰落;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同時,價值多元、文明沖突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復雜;與市場經濟和消費文化的發(fā)達相伴隨,人們越來越感到精神生活的貧乏和困惑;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驚人奇跡,卻引發(fā)前所未有的人性、資源和環(huán)境的沖突。人類生存境況的變化是如此劇烈,如此深刻,以至于許多人對我們究竟是誰我們究竟該如何生存我們的心靈如何安頓這樣的問題,感到極大的困惑,我們需要重新審視、重新塑造我們的文化。 一、人的當代境遇與文化反思 對文化的思索,從一定意義上說,也就是對我們的精神家園的安頓。 重新審視人類的文化價值體系,首先是當代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矛盾提出的議題。 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偉大奇跡,就是借助科學技術和工業(yè)的手段,把地球上的資源和能源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轉化為物質消費品;同時運用利益誘惑和市場機制,強化人們推進這個轉化的欲望和動機,加速生產、流通和消費的運轉。于是,物質生產和物質消費相互刺激,形成了一種正反饋機制。這種機制的確給社會帶來豐富得驚人的物質消費品,但它也造成多方面嚴重的后果。 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造成了自然環(huán)境的嚴重危機:能源和資源枯竭,物種減少、退化乃至消失,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等等。自20世紀中葉以來,雖然許多有識之士為保護環(huán)境奔走呼吁,雖然只有一個地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觀念已廣泛流行,但環(huán)境的破壞并沒有停止。有一種流行觀念認為一切皆由人類中心所致,但我們的價值觀念能夠轉變?yōu)橐匀藶橹行膯?顯然,問題的癥結不在于以人還是以自然為中心,而是工業(yè)文明特有的價值觀:以功利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一切,自然界對人的審美價值、宗教價值、倫理價值等維度,完全被商業(yè)利益遮蔽了;在自然面前,文化人的維度消失了,只剩下自然人的維度。顯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通過人與人的關系實現(xiàn)的,由于利益沖突、價值互斥等原因,人類無法有序地結合起來合理地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所以,對生態(tài)危機的反思,必然與對人、對文化的反思結合起來。 科學技術及其產品、物質生活條件,成為一種外在的強制性力量,使當代人處于被物化的境地。馬克思最早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物質生活的本質:社會不是為了消費而生產,而是為了交換而生產。追求利潤的無窮欲望,使得資產者成為活化的資本,工人成為提供剩余價值的工具,人被自己的勞動成果所役使。此后,席美爾、薩特、霍克海默、阿多爾諾、馬爾庫塞、鮑德里亞等西方思想家,都在反思一個問題:在商品、技術主宰一切的時代,人的價值、尊嚴和主體性何在? 這種情形直至今天仍沒有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還愈演愈烈。發(fā)展或GDP增長成為最高的甚至唯一的追求。國際上,國家間的競爭主要依靠GDP作后盾;在國內,地方政府為發(fā)展做了許多蠢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不幸被馬爾庫塞言中:技術的發(fā)展同時意味著統(tǒng)治人的力量的發(fā)展。網(wǎng)絡和信息高速公路使我們時時處在權力的管理和控制下;知識、經濟和權力融合形成無形卻無處不在的統(tǒng)治;專家技術制造了無數(shù)普通人難以理解的權力話語,這樣的話語是黑箱,我們只能被動接受。 一種符號消費的后現(xiàn)代生存方式正向我們走來。令人眼花繚亂的商品和廣告無時不激起我們的消費欲望,也使得我們的生存方式受商品和市場邏輯支配。為了時尚、身份、新潮而消費,在廣告和從眾心理支配下消費,這種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使人們的物質消費畸形發(fā)展,也成為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起點。 在人們的物質生活膨脹的同時,精神生活卻令人擔憂。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世界逐漸離我們遠去,信仰和價值觀失去了往日的純潔和虔誠,精深的思想學術和高雅藝術很少人問津,琳瑯滿目的當代文化主要是消費文化、泡沫文化。精神生活正為沒有崇高感和神圣性的快餐文化所充斥,人們接受這種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層次,而是為了消費,為了玩兒。 當代人究竟該怎樣擺正道德人與經濟人,文化人與物質人的關系?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精神生活?怎樣看待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本質?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關系究竟怎樣?對這些問題的反思,都離不開對文化的追問。 重新審視人類的文化價值體系,也是科技與人文沖突所提出的議題。 20世紀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科學成果,如相對論、量子力學、信息論、DNA雙螺旋結構理論等,這些科學成果奠定了諸如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納米技術、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高級技術的基礎。高科技成果經進一步開發(fā),在工業(yè)、農業(yè)、通信、醫(yī)藥以及軍事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極大地影響甚至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人文價值問題。 人們對科學技術普遍持一種矛盾情結:既向往又恐懼,既興奮不已又憂心忡忡。以往的科學技術影響和改變的主要是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高科技則直接改變人本身:假如技術可以任意拼接和重組DNA,那么,人們是否可以隨時更新自己的DNA版本?人們是否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志隨意創(chuàng)造某個物種,比如集愛因斯坦的智商、獅子老虎的兇猛、希特勒的邪惡于一身的生命體?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設計制造出智商遠高于人的機器人應該是可能的,那樣的機器人是否會反過來統(tǒng)治人?如此下去,人類最終能管束住自己不走向毀滅嗎?對于如何看待科學技術的人文價值,通常有技術樂觀主義、技術悲觀主義和折中主義三種態(tài)度。而我們需要超越科技與人文對立的視界,建立能將二者在更高、更新的層面統(tǒng)一的視界。應該說,我們時代的問題,不能簡單地歸因于科學技術過于發(fā)達而導致人文精神流失,似乎更是缺少完整而深刻的世界觀與價值觀來協(xié)調科學和人文的價值,缺少用以協(xié)調人們的價值立場和利害關系,以便理性地利用、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智慧。當代人需要更高的智慧,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更偉大的文化價值體系,以便更好地掌控科學和技術,讓科技為人類的幸福、尊嚴服務。我們要探索和創(chuàng)造全新的框架,以整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協(xié)調科學技術與倫理道德的關系,更確切地說,要用全新的人文價值系統(tǒng)整合科學技術。 二、面對未來的世界與中國 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來,世界各民族逐漸走出了封閉和隔絕,在經濟、文化的全球化交往中日益成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20世紀70年代以后,這種全球一體化趨勢又發(fā)展到了新的階段:世界金融系統(tǒng)更加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跨國公司和區(qū)域性組織滲透到世界每個角落,標準化管理使得不同民族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越來越相似,甚至變得相同,以網(wǎng)絡和信息高速公路為主的高新技術把各國人民緊緊連在一起。不但如此,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也全球化:能源和資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破壞、高科技戰(zhàn)爭的威脅、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等,它們威脅的是整個世界,只有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才能攻克這些難題。 以上現(xiàn)實,客觀上要求世界上不同國家和民族團結合作,共同應對危機,共享發(fā)展成果,相互合作形成雙贏局面,和平交往營造和諧世界。但是事實遠非如此,而是一方面歐美和亞洲巨富囤積驚人的財富,另一方面非洲、亞洲無數(shù)人被貧困、饑荒和疾病奪去生命。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向發(fā)展中國家滲透,但它們絕不是來扶貧的,而是來掠奪資源、爭奪市場、進行不等價交換的。所以全球化帶來的是馬太效應,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南北問題更加嚴重。這說明,人類雖然有驚人數(shù)量的財富,卻沒有合理地共享這些財富。 當許多人贊美經濟全球化,擁抱WTO的時候,全球經濟卻給世人開了不小的玩笑。20世紀末發(fā)生了亞洲金融危機,本世紀初又發(fā)生世界性的金融風暴。它們究竟透露了一種什么樣的信息?是資本主義喪鐘敲響,還是全球化經濟的不治之癥?是亞洲價值說的幻滅,還是西方文化的危機?我們該怎樣檢討經濟全球化背后的文化理念、價值觀、社會關系和游戲規(guī)則? 技術、經濟和文化的一體化,使得各民族緊緊地糾纏在一起;可是不同國家、民族的利害關系和價值取向卻千差萬別,文化和價值觀各不相同甚至互相沖突。這些差別甚至對立表現(xiàn)出來,引發(fā)了美國學者亨廷頓教授所謂的文明沖突。當然,我們不完全贊同亨廷頓,但從一個側面看,他的觀點未嘗不是切中了時代的要害。東西文化的矛盾,宗教和種族沖突,民族分裂和戰(zhàn)爭,反映出我們時代的問題根源在文化,在今天的世界文明格局。 當今世界,處理國際事務,解決國際爭端,用的是西方尤其是美國主導的游戲規(guī)則。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國文化有兩種基本的規(guī)則:在西方文化體系內部,使用的是民主、人權的價值觀及其相應的游戲規(guī)則;在西方與非西方文化之間,在美國與其他非西方國家之間,使用的是生存競爭的叢林法則。國際事務和世界格局在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主導下,必然導致國際關系的不平等,導致軍備競賽和綜合國力競爭,導致弱肉強食的現(xiàn)代戰(zhàn)爭。由于全球化趨勢日益向縱深發(fā)展,全球性問題日益嚴峻,世界上許多學者、思想家開始反思一個問題:20世紀末以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世界范圍內,我們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是不同階級、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利益集團之間,有沒有某些共同的價值?在何種意義、何種程度上有這樣的價值?如何確立這樣的價值?能否實現(xiàn)這種價值?以孔漢思(Hans Kung)為代表的一批神學家、宗教學家和倫理學家們試圖綜合基督教、伊斯蘭教、儒家等宗教文化的某些相通的內容,確立普遍價值,創(chuàng)建全球倫理;在中國,也有人努力把 和諧仁愛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主義等上升為普世價值。這些愿望雖好,但實際效果卻總是難如人意。因為這種做法既不現(xiàn)實,也不公正。在人類文化多元化的現(xiàn)實條件下,靠少數(shù)知識分子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時代已經不再。而究竟該怎樣看待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怎樣看待普世價值的地位和意義,這些問題本身也成為全球性反思的一個焦點。 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來說,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還提出了特殊的新問題,既給予了特殊的機遇,又提出了特殊的挑戰(zhàn)。有人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包含了人類未來文明的精華,因此中國之崛起乃至對全人類的拯救,均有賴于這一優(yōu)良文化;有人則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成分已經被歷史所超越,未來的希望在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而正走向現(xiàn)代化的中國社會,實際上經歷著一場深刻而艱難的社會轉型從傳統(tǒng)自然經濟、計劃經濟向現(xiàn)代市場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處處都能感覺到文化轉型的萌動與必要。全新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生產,只有形成了新的文化內涵才是成熟的,否則,一切經濟改革和社會變革都不可能真正到位,一切經濟和政治的發(fā)展成果都不可能得到鞏固。正因為如此,新舊文化之間的沖突,通過大量經濟問題、政治問題、社會問題、道德和信仰危機等表現(xiàn)出來,構成了轉型時期特有的矛盾。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經濟體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但政治體制改革則不那么順利。
李德順,1945年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院名譽院長、學報主編,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價值學研究會會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價值論》《鄧小平人民主體價值觀思想研究》《與改革同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理路之思》等;主編人生價值叢書實踐價值叢書等。
導言:文化與人的家園
上篇〓文化概論
第一章〓文化即人化
一、文化與非文化(自然)
二、從人化到化人
三、雙向生成的人生之旅
四、文化解讀的文本
第二章〓文化的基本形態(tài)
一、物質文化:器物和經濟
二、精神文化:知、情、意
三、制度文化:權利的結構與規(guī)則?
第三章〓文化樣式的多與一
一、主體:文化多樣化的根據(jù)
二、多樣性統(tǒng)一的民族文化
三、主文化和亞文化
四、世界文化的多元格局
五、文化趨同的神話和現(xiàn)實?
第四章〓文化品質的優(yōu)和劣
一、雅俗之爭的困惑
二、重新定位:文化的生產與消費
三、知識分子與精神生產
四、文化綠洲與文化沙漠?
第五章〓文化命運的興和衰
一、文化的空間、時間和生命力
二、文化的進化和退化
三、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生命形態(tài)
四、文化命運的尺度?
中篇〓中華文化論
第六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人的定位
二、義利與名實
三、情理與法度?
第七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重品格
一、道與器:生活境界的追求
二、體與用:文化根基的探尋
三、知與行:思維方式的導向
四、陰陽剛柔:文化氣質的得失?
第八章〓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總體批判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面貌與傾向
二、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歷史反思
三、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幾種態(tài)度?
下篇〓文化建設論
第九章〓文化轉型:挑戰(zhàn)與出路
一、中國現(xiàn)代化的思想歷程
二、市場化沖擊下的困局
三、文化發(fā)展的三種導向?
第十章〓富強:物質文化現(xiàn)代化
一、中國化的市場經濟模式
二、高科技時代的文明
三、文化產業(yè)的興起及其意義?
第十一章〓民主:制度文化現(xiàn)代化
一、人權:以人為本的核心
二、民主:制度文明的實質
三、法治:人民民主的必需?
第十二章〓文明:精神文化現(xiàn)代化
一、價值觀念的變革與重建
二、科教興國與人的價值
三、道德思維:從情感到理性?
結語:面向新世紀的中華文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