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之愛或慈善的觀念是約翰?溫斯羅普、托馬斯?杰斐遜和阿伯拉罕?林肯的政治思想的強大基礎,而他們都是美國民主制度形成關鍵奠基時刻的領導者。作者解釋了他們是如何理解和使用慈善的,揭示出使這種觀念成為一種政治理想的可能與問題所在。
本書首先分析了美國早期的文獻和溫斯羅普有影響力的講話,以展示出清教神學,也即那位馬薩諸塞殖民地總督(正是他早將美國視為一座“山巔之城”)所憑借而聞名遐邇的學說,是如何在早期共和國里激起人們的自治,以及共同體內(nèi)的關愛觀念,而且即便是其中嚴厲的層面,也都使得像杰斐遜的啟蒙信念這樣的東西在自由民主制中變成了一種可喜的進步。之后,作者通過比較杰斐遜之前寫的《獨立宣言》草稿和他的《*一次就職演講》,證明了一定的慈善觀念是現(xiàn)代政治自由的必要補充。
譯 序
胡蘭德的這本《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溫斯羅普、杰斐遜和林肯的慈善觀念》是一部很難譯的作品,也是一部很難得的作品。
說這是一部很難譯的作品,是因為,這是一部艱深的神學作品,又是一部佶屈聱牙的政治哲學作品。胡蘭德將神學與政治哲學糅合一處,系統(tǒng)性地反思了西方的政治邏輯,提出了與現(xiàn)有主流觀點不同的解釋框架。在這一點上,他的思考比羅爾斯、布坎南等學者要深入得多。也正因為如此,譯者不建議讀者貿(mào)然地閱讀這部作品。這樣做只會浪費掉幾個美好的下午,卻一無所獲。要閱讀這部作品,必先對自圣·奧古斯丁以來的神學脈絡有透徹的把握,特別是熟悉近代的路德宗、歸正宗、圣公會的主要神學主張。此外,由于本書的第二部分還涉及蘇格蘭啟蒙運動,故而斯密、休謨等一干先哲的作品也在預先閱讀之列。只有做好此等準備,這部作品才會向讀者打開神秘的大門。
說這是一部難得的作品,是因為,它真正解釋了西方視野中的“慈善”。我們一直將西方的“慈善”與“公益”混同,或者簡單地認為“慈善”是傳統(tǒng)的,“公益”是現(xiàn)代的。這顯然是對慈善與公益的誤解。胡蘭德的作品給出了一種嚴格符合西方正統(tǒng)的解釋:慈善是宗教的,是愛;與之相對應,公益是契約的,是功利。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社會的這一理解與我國的傳統(tǒng)慈善觀念不太一樣。就算是到了今天,這一理解依舊沒有成為我國社會的主流觀點。所以,譯者以為,西方的慈善要想在我國化成主流,恐怕也是要等到地老天荒。而由慈善衍生出的公益,雖然近一百年來,在我國大有越俎代庖之勢,但到頭來能走多遠,還是有待觀察。所以,從反觀我國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確是一部難得的作品。
另外,本書還有一個有趣之處,即它解釋了一個長期困擾我國主流思想界的問題,即在理性主義下,人們何以共存?西方在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奉行民主主義、理性主義。但是,反復的實踐都證明,民主主義會導向暴民政治,理性主義則使人驕傲。對于這些情況,蘇格蘭......
馬秀·S.胡蘭德(Matthews S.Holland),1966年生,曾在杜克大學從事美國政治思想研究,并于2000年獲得該校政治科學博士。2007年,他根據(jù)自己的論文修改并出版了《愛的紐帶與美利堅的形成》一書。2009年春季,他被任命為猶他谷州立大學(UVU)第6任校長。在加入猶他谷州立大學前,曾在普若佛(Provo)的楊百翰大學(BYU)政治科學系任副教授。美國政治科學協(xié)會會員、美國歷史學聯(lián)合會會員,同時加入多個委員會,包括猶他州新聞編輯咨詢委員會、猶他州技術咨詢委員會、鹽湖議事會等。2017年,宣布卸任猶他谷州立大學校長職務,成為耶穌后世圣徒教會(LDS Church)傳教團主席。
褚鎣,慈善研究者,嘗求學于清華,后謀事于廣州。性任俠,好讀書,自在為學,然又謹躬素士之業(yè),朝夕孜孜。以“南山”為居,故自號“南山老人”。撰文章十余篇,專著五六本,又有譯著三兩本,如此而已。
總 序
譯 序
致 謝
序 言 “愛的紐帶”——三大奠基時刻
第一卷 溫斯羅普和美國的起點
霍桑的建言
第一章 基督徒慈善的典范
第二章 山巔的兩座城
第二卷 杰斐遜和建國
1776年——另一份宣言
第三章 自然權利的典范
第四章 “達到幸福圓滿”
第三卷 林肯與美國的再造
從湯姆到亞伯
第五章 “暴君垮臺!理智稱王,萬萬歲!”
第六章 “這個國家,在上帝之下”
第七章 公民慈善的典范
結(jié)論:自由的紐帶
后記:論林肯的神話
附錄A:約翰·溫斯羅普“基督徒慈善的典范”演講
附錄B:《獨立宣言》托馬斯·杰斐遜初稿
附錄C:托馬斯·杰斐遜第一次就職演講
附錄D:亞伯拉罕·林肯第二次就職演講
參考文獻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