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志立身走天下 家誡篇》立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修身、養(yǎng)性、守孝、為學、交友、處世、養(yǎng)生等進行了詳細而全面的闡述,對現(xiàn)今社會上一些人存在不良的品行、陷入的誤區(qū)、身心的蒙蔽等現(xiàn)象進行分析,以古今圣賢的處世哲學為榜樣,告誡人們在生活中要摒棄惡行,拒絕誘惑,警惕陷阱,走出誤區(qū)。
無論圣人、君子,還是普通百姓、賢仕,要達到完滿的境界,必須勤學不輟。立志修身是一個長期與自己的惡習和薄弱意志做斗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時刻反思自身的言行,更要警惕不要讓自己被輕浮、驕傲、自大等不良品行所控制。《守志立身走天下 家誡篇》力引眾賢對子女或弟子的勸誡之言,反躬自省,修己正身。
當今社會,科學發(fā)展,教育領(lǐng)先。社會和諧需要以人為本。教育是以影響人的身心發(fā)展為直接目的的活動,是學校、社會和家庭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
中華民族歷來非常重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許多名垂千古的圣賢和楷模,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個人烙印。如老子的《道德經(jīng)》、孔子的《家語》、諸葛亮的《誡子書》、嵇康的《家誡》、杜預的《家誡》、陶淵明的《責子》、王僧虔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熹的《朱子語類》、朱柏廬的(侏子治家格言》及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等。這些家訓典籍,體現(xiàn)著“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中國傳統(tǒng)美德。
家誡,也是家訓。有些古人家誡直接以嫁誡》為題,實多為后人編書時所加,如三國王肅、唐姚崇、宋歐陽修等都有《家誡》。有些不以“家誡”為名,但也是典型的家誡,這樣的作品很多,著名的如馬援《誡兄子嚴敦書》、諸葛亮《誡子書》等。無論是以怎樣的形式為名,其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后世子孫留下世代的訓誡。大到為國為民,小到修己正身,不僅指出存在的現(xiàn)象,同時引經(jīng)據(jù)典,揭示出事物的本質(zhì),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為子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及可行性的方法。
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一個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家庭與國家精神素質(zhì)的體現(xià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許多先進的思想和事物應(yīng)運而生,同時,也滋生了許多侵蝕人們思想、身心和行為的不利因素。利欲熏心、物質(zhì)崇拜、自私自利、誠信缺乏等問題也悄然出現(xiàn),成為一個時代不可不面對的問題。
本書秉持弘揚中國文化,立足于浩瀚煙波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對修身、修心、守孝、為學、交友、處世、養(yǎng)生各方面存在不良的品行、陷入的誤區(qū)、身心的蒙蔽等抽絲剝繭,提出先賢們嘔心瀝血、以身示范、身體力行的循循勸誘,以之告誡人們在生活中要摒棄的惡行,要拒絕的誘惑,要警惕的陷阱以及要走出的誤區(qū)。
第一章 持誡修身,反躬自省
不修身則心不正
無志之人事難成
莫把名利視正途
驕傲自滿是禍根
勿以惡行修己身
奢侈浪費應(yīng)知恥
物極必反是自然
事不三思終有悔
第二章 明誡修心,以正視聽
貪欲乃罪惡之源
迷而不返鑄大錯
聰明反被聰明誤
巧偽不如拙誠
自私自利是大忌
無信之人無操守
不行道義必受懲
不可固執(zhí)己見
切忌偏聽偏信
第三章 傳誡守孝,勿施逆行
不孝不悌枉為人
不敬尊長亂常倫
不要受避諱束縛
溺愛偏寵不可取
家人不和事難成
第四章 立誡為學,警惕誤區(qū)
君子不可以無學
不良學品要遠離
學習惰性需警惕
學問不可急于求成
第五章 箴誡交友,獨具慧眼
品行不端不可交
勢力之友不可交
他人隱私不可揭
小人之友要警惕
第六章 禁誡處世,進退自知
無禮待人難立世
做事要留余地
助人莫貪回報
切知言多必失
涉世持身勿染
不可優(yōu)柔寡斷
第七章 圣試養(yǎng)生,摒棄惡習
飲酒不可無度
不可不惜己身
好逸惡勞是歧途
庸人勿自擾
順天地自然養(yǎng)生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