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祖達摩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無戀當今!毙幸舶踩唬舶踩;窮也安然,富也安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得失無意,隨天際云卷云舒。這才是真正的解脫。你內(nèi)心安適,就會俯仰無愧,從一天到一年,從一年到一生,都能夠俯仰無愧,心安理得,活得最踏實,秒秒感受安詳,活在至真、至善、至美當中,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
佛陀說:“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問!鄙檀,我們應該善待自己,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的,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它是用來愉快地過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一分禪心來解救。紅塵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顆禪心。
當今,打開報紙、網(wǎng)頁,觸目可見:跳樓、上吊,自殺者甚眾;酗酒、吸毒,醉生夢死者頗多;砍幼兒,滅全家,暴力事件層出不窮。憂愁、煩惱、苦悶、狂躁、焦灼、沮喪、無聊、空虛、無助……這些陰暗灰色的詞匯,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流行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wèi)生中心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精神病患者超1億,重癥人數(shù)逾1600萬。也就是說,每13個人中就有1人精神異常!
為什么物質(zhì)越豐富,人們的精神問題越嚴重呢?人生為什么會煩惱無邊?怎樣才能擺脫內(nèi)心的煎熬?現(xiàn)代人在探索中,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古老的佛教,想從佛陀睿智而穿越時空的偉大教誨中,尋求到療治心靈痛苦的良藥和洗滌煩惱濁垢的凈水。
佛,是什么?佛是覺者,是覺悟了宇宙和人生真相的大智者。釋迦牟尼因為覺悟到人生是苦,所以毅然出家,誓成佛道。佛陀大慈大悲,他成佛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解脫自身的生死煩惱,更是為了救度無量眾生,遠離生死流浪的險畏,脫離六道輪回的苦海。
釋迦牟尼佛點燃大法炬,洞穿人生和世事的真實相狀;他椎響大法鼓,喚醒亙古以來流轉(zhuǎn)于六道中的沉迷和顛倒夢想的眾生;他遍灑大法雨,滋潤眾生被煩惱的火焰炙烤的幾近枯涸的心靈。
佛說:一切象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皆可成佛。在《佛垂涅檠略說教誡經(jīng)》中,佛陀最后一次慈悲宣說:“我如良醫(y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y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狈鹗谴筢t(yī)王,他開示給眾生解脫一切身心苦痛的良方,但是否如方服藥,選擇權(quán)在眾生自己;佛如同一位好向?qū),引領(lǐng)眾生進入至純、至真、至善、至美的極樂境界,但上不上道,決定權(quán)在眾生自己;佛法是一艘載渡眾生穿越煩惱苦海的寶船,然而登不登船,船票握在眾生自己手中。
盧志丹,字“照青”,筆名“蒲巖”,佛門居士,法號“照空空照”,生于一九七六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九。他來自大西北,種過田,教過書,做過工,經(jīng)過商,徒步走過陜甘境內(nèi)的長征路。他長期致力于國學經(jīng)典的研究和中華民族精神及智慧的發(fā)掘,游心于佛、儒、道之間,騁目于古、近、現(xiàn)之變;目前,在北京潛心于大乘佛經(jīng)的研讀和修習,并以弘揚大乘佛法、饒益眾生為己任;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睿智的思辯能力、矯健酣暢的文字功力,策劃和創(chuàng)作過多部暢銷作品。目前,公開出版的各類著述達三百余萬言。
己出版的代表作有:
《毛澤東品國學》(新世界出版社)
《聽老和尚解心經(jīng)》(武漢出版社)
《聽高僧大德解金剛經(jīng)》(中國物資出版社)
《佛法就是活法》(中國言實出版社)
一、菩提心:誓愿廣大,度盡蒼生
大乘佛典《華嚴經(jīng)》中說:“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笨梢姡挥邪l(fā)了菩提心,才能與佛心心相印。學佛的第一步,是發(fā)菩提心。佛法中一切法門的修學都是建立在發(fā)菩提心的基礎(chǔ)上。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離開菩提心。一切法門所講的正見都是為菩提心服務。只有發(fā)起大菩提心,佛法的正見才會有著落處。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語。譯成漢文的意思為“覺”。菩提心即是成佛之心,即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發(fā)菩提心之內(nèi)容。即人們常說的“四宏誓愿”——“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
佛道無上誓愿成!
佛道無上誓愿成
眾生無邊誓愿度
煩惱無盡誓愿斷
法門無量誓愿學
最勝菩提十行愿
二、平等心:眾生平等,慈眼視之
現(xiàn)代意義的平等。指的是人與人的平等:然而。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主張不僅人人平等,而且人與動物平等,即“眾生平等”。所以,佛教的平等觀。更為徹底。更為博大!睹罘ㄉ徣A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按妊垡暠娚保褪且云降刃目创磺斜娚。在慈悲者的眼里。人與萬物平等,眾生皆有佛性,沒有種姓門第的高低。沒有智愚之別。沒有貧富貴賤之分。沒有美丑高矮的計較。對于一切眾生。平等地予以關(guān)愛和救度。在現(xiàn)實中。我們?nèi)绻嬲龘碛辛诉@樣的平等心,那我們的眼界該有多么寬廣!沒有了分別執(zhí)著和萬般計較。我們才能真正容納天地六合。與萬物融為一體!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下下之人,有上上智
不諂富貴,不嫌貧窮
一切職業(yè),普皆平等
美丑無別,相由心生
三、給予心:廣行布施,廣植福田
大乘佛法修持的“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第一波羅蜜”叫“布施波羅蜜”簡稱“施度”。布施。說通俗點就是將自己的財物飲食、身體器官、知識智慧給予需要的人。布施是一種付出:徹底的布施是一種無條件的付出:不計較施與者、接受者和所施之物。但以佛眼觀之,這是為自己修福報的最好的方法。因為有舍才有得,有給予才能有收獲。有些人之所以貧窮,不是因為索取得太少。而是給予得太少。給予心契合佛陀悲天憫人的大慈悲心。胸襟在不斷的給予中得以博大,福德在無私的給予中不斷增長。廣泛地給予,就是在廣泛地耕種自己的“福田”。就是在廣結(jié)善緣。改善命運。成就事業(yè),怎能不從培養(yǎng)一顆給予心開始!
最偉大的賺錢秘密
最徹底的布施之法
最殊勝的供養(yǎng)方式
最便捷的成功途徑
最可悲的貧窮因緣
四、感恩心:四重深恩,終身以報
佛門天天要誦一首《回向偈》。其中兩句“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其中“三途苦”指“三惡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痛苦。那么,什么是“四重恩”呢?《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中佛陀教導眾生要知恩報恩。他說在世出世間中有四種恩德。需要我們?nèi)蟠。這種四恩就是:“一、父母恩。二、眾生恩。三、國王恩。四、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佛教所說的“上報四重恩”。就是這四種恩德。其中“國王恩”,F(xiàn)代稱之為“國土恩”或“國家恩”。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所有的人都在沐浴這四種恩德,都在受益于四恩德。既然我們每個人平等荷負四種恩德,就應該知恩報德。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要有一顆感恩心,都要終身報恩。
父母生養(yǎng)我,此恩如山
眾生成就我,此恩當知
國家培育我,此恩當報
三寶度脫我,此恩無邊
五、出離心:厭棄貪欲,遠塵離垢
學佛修行,基本的目的是為了“解脫輪回苦。滅盡諸煩惱”。即從娑婆世界的苦海中解脫出來。離苦得樂。這就需要生起強烈的出離心。荷花之所以圣潔。是因為能從污泥濁水中出離;釋迦牟尼之所以成佛。是因為能從五濁惡世中出離!在當今這個五欲熾盛、享樂主義橫行的時代。出離心尤顯重要。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如果我們整天馳騖系縛于位子、票子、房子、車子。難舍難離于美食、美色、美景,那只好在生死輪回的險途中受苦受累。疲憊不堪。泛濫的物欲的厚厚塵垢。覆蔽了多少眾生的性靈!可悲的是。對物欲的不厭足地貪著和追逐。就如同口渴者飲用濃鹽水止渴一樣。喝得越多越口渴:如果執(zhí)迷不悟。不果斷舍離,難免被活活撐死!
一切妙欲如鹽水
多欲為苦毀此身
物欲障蔽出離心
無出離心無熄滅
舍棄執(zhí)著即出離
遠離顛倒與夢想
六、克制心:行有所戒,嚴謹自律
當今物欲橫流。很多人縱情于聲色和口腹之欲。且美其名目“自由”。因肆無忌憚地向大自然索取。物種滅絕了。生態(tài)破壞了。人類也正在承受著大自然的種種報復。毫無節(jié)制的自由。使人們習慣于始亂終棄。視邪淫濫情為樂事。很多人不信因果。因而也就不克制自己的言行。假話妄語滿口;ハ嗪鲇破垓_:將公共財物據(jù)為己有。自詡“能干”:嗔恨心熾盛。怒火時發(fā),蠅頭小事往往就引爆一場:中突斗毆。放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王貝代人。實在需要修煉一顆克制心。遵守基本的戒律。嚴謹自律,自求多福?酥菩氖墙洌航錃⑸、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克制心是忍:忍辱、忍讓、難忍能忍、無生法忍。克制心是修行的基礎(chǔ)。是成佛的鎧甲。
克制殺生心,刀下留情
克制盜竊心,不與勿取
克制邪淫心,安住正念
克制嗔恨心,降伏怒火
不妄語假話,言辭誠諦
……
七、當下心:人身難得,寸陰是竟
八、淡定心:八風不動,篤定從容
九、空靈心:空有不礙,心佛無二
十、平凡心:凡夫即佛,佛在塵世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