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閣 資治通鑒(最新?本⒄洳乇 套裝1-6冊)
定 價:1760 元
- 作者:[宋] 司馬光 著,徐寒 注
- 出版時間:2016/1/1
- ISBN:9787201100173
-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204.3
- 頁碼:313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具有以下三大主要特色,區(qū)別于其他今注今譯版本。
。ㄒ唬┌姹揪迹瑩裆贫。
從本書的版本研究上而言,《資治通鑒》歷來注家眾多,*有名的是宋末元初胡三省的點注本,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本齊名。本書編者所選底本在參考胡注本及其他多家注本基礎上,雜采眾說,擇善而定,使本書具有一定的版本收藏價值。
。ǘ⿲<抑笇В滦?薄
本書編委會特別組織了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會等古籍整理專家和教授,在版本和?钡确矫娼o予本書編委會專業(yè)指導和支持。
。ㄈ┖嗴w橫排,全注全譯。
本書為簡體橫排精注珍藏版,尤其符合現(xiàn)代閱讀習慣,滿足廣大讀者的不同需求。本書編者在《資治通鑒》古為今用方面,做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
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資治通鑒》最新?本⒄洳乇境霭媲把
宋朝立國之初即重視從前代的興亡經(jīng)驗里探尋治國之要,因此極重視“國家圖書館”等文化建設。宋沿梁制,以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為三館,總名崇文院。后又于崇文院中堂設秘閣,別選三館善本圖書萬余卷入藏。至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鑒》時,六閣所藏經(jīng)典總共3341卷,史傳7258卷,子書總共8489卷,文集總共7108卷。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司馬光將自己所寫的《通志》奏呈英宗皇帝,得到賞識,并命他繼續(xù)編撰,并改書名為《歷代君臣事跡》。1066年,英宗同意設書局于崇文院,并授予司馬光自行選擇助手、借閱皇家秘閣藏書等權(quán)力。司馬光每編成一部分書稿,都進呈給皇上看。后來宋神宗將這本書賜名為《資治通鑒》,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并預先為這本書親自撰寫了序言,等全書完稿后刊在書前。歷時19年后,這部從戰(zhàn)國寫到五代的卷帙浩繁的史書終于定稿了,宋神宗非常高興,特別獎勵了司馬光等人,下令杭州的書局立即將這本書刊印出版!顿Y治通鑒》成書后即被奉為“第一必讀治國教材”,隨后成為歷代天子和人臣競相抄錄的經(jīng)世致用的權(quán)威讀本。
《資治通鑒》全書共294卷,記述了上至戰(zhàn)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在史學方面造詣極深,對編纂工作也極為嚴謹負責,從發(fā)起凡例到擬定提綱都親自動手,再加上協(xié)助他修書的劉恕、范祖禹等都是當時有名的史學家,書稿編成后,又反復校訂,數(shù)次刪增,最后才成書!顿Y治通鑒》是經(jīng)眾多史學專家多年嘔心瀝血而成,故《資治通鑒》一書體例嚴整,網(wǎng)羅宏富,取材精審,結(jié)構(gòu)完整,考證詳密,文字流暢,博約得宜,是中國古代內(nèi)容博大精深的史學名著。它囊括了中國古代豐富的歷史資料,對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歷史狀況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同時也對現(xiàn)今執(zhí)政實務和經(jīng)濟實踐等各行各業(yè)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四庫全書總目》稱之為“前古未有”之書,梁啟超譽之為“天地一大文”,一代偉人毛澤東也曾閱讀圈點《資治通鑒》達17遍之多。司馬光之后,后世史家甚至形成了專門的“通鑒學”,而《資治通鑒》也一直被后人推崇至今。
本次最新?本⒄洳乇尽顿Y治通鑒》三大編輯特色:
。ㄒ唬┌姹揪,擇善而定
從本書的版本研究上而言,《資治通鑒》歷來注家眾多,最有名的是宋末元初胡三省的點注本,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本齊名。本書編者在參考胡注本及其他多家注本基礎上,雜采眾說,擇善而定,使本書具有一定的版本收藏價值。
(二)專家指導,全新?
本書特別組織了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會等古籍整理專家和教授,在版本和?钡确矫娼o予本書編委會專業(yè)指導和支持。
。ㄈ┖嗴w橫排,方便閱讀
本書簡體橫排,尤其符合現(xiàn)代閱讀習慣,可滿足廣大讀者的不同需求。本書編者在《資治通鑒》古為今用方面,做出了自己應有的努力。
由于典籍整理工程浩大,編者能力所限,書中難免有個別遺漏錯誤,歡迎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
第一冊
卷一
周紀一
威烈王
安王
烈王
卷二
周紀二
顯王
卷三
周紀三
慎靚王
赧王上
卷四
周紀四
赧王中一
卷五
周紀五
赧王下
卷六
秦紀一
昭囊王一
秦孝文王一
秦莊襄王
秦始皇帝上
卷七
秦紀二
始皇帝下一
二世皇帝上
卷八
秦紀三
二世皇帝下
卷九
漢紀一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
卷十
漢紀二
太祖高皇帝上之下
卷十一
漢紀三
太祖高皇帝中
卷十二
漢紀四
太祖高皇帝下
孝惠皇帝
卷十三
漢紀五
高皇后
太宗孝文皇帝上
卷十四
漢紀六
太宗孝文皇帝中
卷十五
漢紀七
太宗孝文皇帝下
孝景皇帝上
卷十六
漢紀八
孝景皇帝下
卷十七
漢紀九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卷十八
漢紀十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卷十九
漢紀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
卷二十
漢紀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卷二十一
漢紀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
卷二十二
漢紀十四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一
卷二十三
漢紀十五
孝昭皇帝上
卷二十四
漢紀十六
孝昭皇帝下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一
卷二十五
漢紀十七
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一
卷二十六
漢紀十八
中宗孝宣皇帝中
卷二十七
漢紀十九
中宗孝宣皇帝下
卷二十八
漢紀二十
孝元皇帝上
卷二十九
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
卷三十
漢紀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一
卷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一
卷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一
孝成皇帝中
卷三十三
漢紀二十五
孝成皇帝下
孝哀皇帝上
卷三十四
漢紀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
卷三十五
漢紀二十七
孝哀皇帝下
孝平皇帝上
卷三十六
漢紀二十八
孝平皇帝下
王莽上
卷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
王莽中
卷三十八
漢紀三十
……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