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京華通覽》的一個分冊。作為通俗介紹大運河與通州古城關系的圖書,由作者經(jīng)細致翻閱歷史資料、撰寫,配以豐富的圖片資料,記述了大運河對通州古城發(fā)展的影響。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北京文化,一城三帶叢書。
通州,位于北京城東南,南瀕天津,地勢雄亙廣平,自古就 是水路之要塞,京畿之重鎮(zhèn),向有一京二衛(wèi)三通州之稱。 通州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境域內(nèi)即有人類活動,當 時城內(nèi)北有夏謙澤,南為雍奴藪,湖沼河流密織。在秦之前為古 漁陽郡轄屬之地,西漢始設路縣,東漢時期又取潞河之潞, 易名為潞縣。及至金代,海陵王視漕運之事為重,彼時潞河是漕 運重要水路,遂取漕運通濟之意,始有通州之稱謂。后 世朝代又數(shù)次易名,直至1997 年,國務院批復設立通州區(qū),通 州區(qū)這一稱謂沿用至今。 通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乃五民萃處,物華天擇之地。通州 古城內(nèi)流淌著一條雄闊的古運河,靈動的運河水逶迤南流,滋潤 著這片沃土,使得通州古城更具神韻、更加流光溢彩。 古運河畔的文物景觀唯美典雅,景致如詩。古老的燃燈佛塔 巍峨傲立;昔日壯觀的大光樓、鐘鼓樓、文昌閣曾巍立于古城; 又有古橋如虹,映于碧水……堪稱京東壯麗美景。 通州運河沿岸的諸多街巷村鎮(zhèn)因大運河而繁榮。司空分署街、 外河沿、四員廳胡同、張家灣、后南倉、漷縣、里二泗……大運 河蜿蜒穿流于城垣街巷,沿岸村落與大運河相映生輝,宛若江南 美景一般。 大運河亦促進了通州古城的商業(yè)繁榮發(fā)展。舊時,通州古運 河上萬帆云集,舟楫聚之,漕運繁碌,通郡經(jīng)濟欣欣向榮。清尹 澍曾賦詩:天際沙明帆正懸,翩翩遙望影相連。漕艇賈舶如云集, 萬國梯航滿潞川。 通州古城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栩栩如生的面人湯面塑、 精雕細琢的骨雕藝術精品、抑揚頓挫的大運河船工號子……每當 佇立于古運河畔,注視大運河水汩汩南流,仿若耳畔響起了大運 河上纖夫們吟唱的運河號子,悠揚的聲韻中記憶著他們的艱辛與 歡樂。 今日的通州,冠以副中心這一稱謂,其雄踞平川富水之地, 西仰京都帝師,東臨河北諸鎮(zhèn),南接渤海津渡,北倚燕山余脈。 衛(wèi)星城內(nèi)街巷毗連縱橫,城中層樓雄峙,商號鱗次櫛比,文物景 觀典雅,園圃百木茂盛,繁花織錦繡,馨香亦怡人。 今日的大運河更加宏闊壯觀,大運河的美景裝點著通州。運 河兩岸四季景色唯美怡人。春日的大運河百花初綻,芳草萌動; 夏日的大運河清涼怡人,蓊郁滴翠;秋日的大運河波光粼粼,靜 謐唯美;冬日的大運河,肅穆中蘊含著靈動之美。每于瑞雪之日, 踏雪游于古運河畔,玉塵飛絮漫天舞,晶瑩的雪花飄落河面,此 時的大運河如同一幅唯美的畫卷,為冬日寒冷的通州平添了一道 靚麗的景觀。 大運河的水波潤澤了通州城域,使通州古城更加美麗;大運 河的漕運繁榮了通州經(jīng)濟,使通州古城的居民更加富裕;大運河 沿岸的諸多文物景觀,使通州古城更加富含文化底蘊。 大運河與首都相映生輝,與通州副中心相互依存,它已成為 世界認可的中國文化符號。近期,北京市委工作報告中指出:加 強北京三個文化帶建設,即統(tǒng)籌規(guī)劃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 化帶、大運河文化帶。通州區(qū)位于大運河文化帶轄域,全面理解 大運河文化帶的豐富內(nèi)涵,促進大運河區(qū)域建設,加強運河文化 遺產(chǎn)保護,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延續(xù)歷 史文脈,為首都發(fā)展注入獨具魅力的文化內(nèi)涵,進一步擦亮世界 認可的國家文化符號。未來的北京將會更加繁榮昌盛,未來的通 州新城將會更加絢麗多彩。 |
首都圖書館館員
引 言/ 1 運河故事 運河歷史:京杭大運河簡史/ 9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運河肇始/ 9 秦漢時期:大運河雛形/ 10 三國時期:大運河新篇/ 11 隋朝時期:大運河形成/ 12 唐宋時期:大運河發(fā)展/ 13 元朝時期:大運河貫通/ 14 明朝時期:大運河疏治/ 16 清朝時期:大運河衰落/ 16 近現(xiàn)代時期:大運河新生/ 17 運河水系:北京段運河相關水系及河道開浚/ 19 三國時期/ 21 隋唐時期/ 23 五代時期/ 25 遼金時期/ 26 元明時期/ 33 清朝時期/ 39 古今通州 歷史沿革/ 44 通州古城/ 54 路縣故城 / 55 通州古城 / 55 張家灣古城 / 58 漕運通州/ 59 漕運制度/ 60 漕運衙署/ 62 運河與通州/ 66 街巷村鎮(zhèn) 運河沿岸城市村鎮(zhèn)/ 73 漷縣村/ 73 趙登禹大街/ 74 外河沿/ 77 里二泗/ 77 商業(yè)字號 小街/ 78 大河沿/ 79 臺湖/ 79 南北果子市/ 79 西集/ 80 漕運碼頭及倉場周邊村鎮(zhèn)/ 80 張家灣/ 80 曹莊/ 82 復興莊/ 83 后南倉/ 84 漕運衙署周邊街道/ 85 司空分署街/ 85 四員廳胡同/ 86 貢院胡同/ 86 官園/ 87 商業(yè)字號 漕運繁榮的通州碼頭和倉場/ 90 漕運碼頭/ 90 漕運倉場/ 96 集 市/ 101 馬駒橋集市/ 104 張家灣集市/ 104 牛堡屯集市/ 105 西集集市/ 105 漷縣集市/ 106 永樂店集市/ 106 八里橋市場/ 107 金三角工貿(mào)城/ 107 中山街市場/ 108 新城東里市場/ 108 潞河商市/ 109 老字號 / 109 大順齋/ 109 小樓飯店/ 111 萬通醬園/ 113 民俗方言 民 俗/ 116 開漕節(jié)祭壩/ 116 通州運河龍燈會/ 118 通州廟會/ 119 通州花會/ 124 方 言/ 125 文物景觀 古塔名亭/ 134 燃燈佛舍利塔/ 134 博唐亭/ 137 碑亭/ 138 黃亭子/ 139 古樓溯源/ 140 鐘鼓樓/ 140 大光樓/ 142 文昌閣/ 144 大王廟戲樓/ 145 奎星樓(魁星樓)/ 146 潞河中學洋樓/ 147 古橋映水/ 149 八里橋(永通橋)/ 149 通運橋/ 151 浮橋/ 153 土壩橋/ 154 臥虎橋(通濟橋)/ 155 著名寺廟/ 156 三教廟/ 157 碧霞元君廟(大南頂)/ 159 里二泗天妃廟(佑民觀)/ 160 通州清真寺/ 161 萬字會院/ 163 名士墓冢/ 165 李卓吾墓/ 165 曹雪芹墓/ 167 古韻石刻/ 169 帝王御制碑/ 169 帝王諭祭碑/ 172 通州創(chuàng)建更漏記碑/ 174 石權/ 175 會館林立/ 176 江西會館(萬壽宮)/ 176 山東會館(三義廟)/ 177 其他會館/ 179 古代遺跡新發(fā)現(xiàn)/ 179 漢代路縣故城遺址/ 180 大稿村明清墓葬發(fā)掘/ 181 半壁店舊村明清墓葬發(fā)掘/ 181 次渠鎮(zhèn)古代墓葬發(fā)掘/ 182 運河核心區(qū)考古發(fā)掘/ 182 通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民間美術/ 185 通州骨雕/ 185 花絲鑲嵌/ 186 面人湯/ 187 武辛莊大風車/ 188 西集團花剪紙/ 189 張家灣毛猴/ 190 民間音樂/ 191 運河船工號子/ 191 通州官夯號/ 193 民間舞蹈/ 194 通州運河畔的民舞/ 194 里二泗小車會/ 196 民間曲藝 / 197 郭村蹦蹦戲/ 197 單琴大鼓/ 198 北京副中心:通州建設的新格局/ 200 參考書目/ 206 后 記/ 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