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梳理和總結了新世紀以來我國的日本研究歷史,具有以下特點:
1. 所涵蓋的學科*全面。迄今有數(shù)種冠以日本研究的學術史著作,但是所涉及的學科有偏頗,一般是突出社會文化研究,而忽略語言教學研究,本書內容涵蓋語言教育研究、文藝研究、社會文化研究,首次將各個學科整合在一起,完整地把握中國的日本研究狀況。
2. 著力呈現(xiàn)新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我國的日本研究在經(jīng)歷了恢復期(1980-1999)后,自2000年進入發(fā)展期,成果豐富,逐漸形成與日本學界對話的局面,本書著重梳理與總結這些新的研究動向,為推進日本研究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3. 作者均為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突出的學者,從而保證了本書的專業(yè)性和高質量。
前言
日本研究一詞在中國沿用已久,但內涵究竟為何,似乎并沒有一定的說法。迄今冠名日本研究的數(shù)種學術史著作其側重均不同。
1997年出版的中華日本學會和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合編《中國的日本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前置《中國的日本研究概況》一文。該文由古代中國的日本研究近現(xiàn)代中國的日本研究新中國的日本研究中國的日語研究與日語教育中國日本研究的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五部分構成,概述了先秦至1996年的日本研究史,其中設專章突出日語研究與教育,對其他領域大多一筆帶過,對經(jīng)濟與外交領域則完全無視。2009年出版的中華日本學會和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合編《中國的日本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1997~2007)》(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緊接前著概述了1997~2007年的日本研究史。該書較為詳細地評述了政治、外交、經(jīng)濟、歷史、文化、社會和文學領域的研究狀況,但漏掉了日語語言和日語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李薇主編《當代中國的日本研究(19812011)》(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梳理了新時期以來的日本研究,內容包括政治、外交、經(jīng)濟、社會、文化、哲學、宗教、歷史領域,卻缺少文學和語言的內容。
概括起來,上述學術史著作對日本研究的理解有兩種:一是以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主編的《中國的日本研究》為代表,突出日語研究與日語教育;二是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為代表,注重社會文化方面的研究,忽略語言與教育。這樣的反差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的日語教育體制和日本研究體制的狀況。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設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教育部與日本文部省共同創(chuàng)辦的一個集教育與研究為一體的機構,脫胎于早期培養(yǎng)日語教師的大平班,因此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師資配備和工作重心上自然關注日語語言研究和日語教育。這也是當時中國大多數(shù)大學日語專業(yè)教師所關......
王志松,男,1962年6月29日生于重慶,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日本文學和中日比較文學學歷1982年四川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yè)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92年廣島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獲碩士學位1996年廣島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畢業(yè),獲博士學位工作經(jīng)歷1982年-1988年,在四川大學外語系日語專業(yè)任教,助教1996年,在北京師范大學外語學院日語系任教,講師1998年,同上,副教授2004年,同上,教授,博士生導師
前言/001
語言學與教育研究
日語語言學研究 潘鈞/001
日語教育研究 朱桂榮/059
漢日翻譯研究 王宇新/095
文學藝術研究
日本古代文學研究 蔣義喬/141
日本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 王志松/201
日本美術研究 程茜/244
日本大眾文化研究 王志松/266
社會研究
日本社會研究 胡澎/281
日本經(jīng)濟研究 丁紅衛(wèi) 王文文/303
日本政治研究 吳懷中 孟明銘/327
日本外交研究 李豐/360
文化研究
日本歷史研究 邵建國 馮曉慶/388
日本思想史研究 唐永亮/417
日本民俗(學)研究 王京/442
日本宗教研究 史歌/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