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手冊:觀念與實踐》強調(diào)的是實踐性。但是,附錄之中收入的五篇論文,力圖更多地從理論上考察文學的特征,以及文學研究包含的若干需要進一步辨析的問題。其中三篇論文是根據(jù)演講稿子整理而成,希望能夠保持通俗簡明的風格。
南帆,本名張帆,1957年生于福州。現(xiàn)為福建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會長、福建省文聯(lián)主席、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帆集文學評論家、學者、散文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散文集《辛亥年的槍聲》獲第四幅魯迅文學獎(優(yōu)秀散文雜文獎)、理淪著作《五種形象》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文學理論評論獎)、長篇散文《關(guān)于我父母的一切》獲第三幅華語文學傳媒火獎(散文家獎)。
文學批評的誕生
文學批評的雛形
審美經(jīng)驗之謎
文學批評的介入
學科的崛起
文學批評的功能
讀者的導游
理論的實踐
多向的參預(yù)
“文學”的批評
文化研究的出現(xiàn)
作家與批評家
作家中心的傳統(tǒng)
批評家的反叛
教練式的批評
對話關(guān)系
文學批評的類型
劃分的標準
文學批評的文體舉隅
文學批評文體再舉隅
大眾批評與專家批評
印象主義批評與學術(shù)批評
研究、理解與闡釋
科學還是“學科”
兩種規(guī)律
讀者與接受美學
批評模式的選擇
二十世紀的理論背景
作家與精神分析學
自足的符號形式
美學的觀點與歷史的觀點
文學與社會環(huán)境
積累與訓練
閱讀的積累
拒絕陳詞濫調(diào)
焦點與背景
寫作與對象
體裁規(guī)范的效力
如何解剖小說
詩歌的考察
跨入文學史
文學:構(gòu)成和定位
文學、大概念與日常紋理
文學的意義生產(chǎn)與接受:六個問題
批評與意義再生產(chǎn)
研究方法、過度闡釋與二元對立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