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
定 價:19.8 元
叢書名: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
- 作者:劉敬余 編
- 出版時間:2019/1/1
- ISBN:9787220112591
- 出 版 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76.4
- 頁碼:13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中國古代寓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配套閱讀叢書》是一本中國古代寓言作品集,收錄了《熟能生巧》《邯鄲學步》《猴子撈月》等六十余篇寓言故事,每篇故事后附有“寓意點撥”。所選寓言故事簡單而含義豐富,語言深入淺出,讓讀者在輕松閱讀中了解到小寓言中蘊藏的哲理,從中汲取到許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一本好書,滋養(yǎng)一生。閱讀會讓孩子擁有豐富的心靈,擁有高級的快樂。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就容易學會主動思考,容易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閱讀是對孩子自我提升的一種投資,對孩子來說可謂惠澤終生。
閱讀并不難,關鍵是讓孩子找到品質(zhì)上乘、感興趣的書。選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之后,閱讀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如何讀寓言
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寓言結構大多短小,主要用意在于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想要在短時間內(nèi)讀懂寓言,體會寓言內(nèi)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把握寓言中的故事。
寓言故事大多短小精悍,主要用意在于揭示人生智慧。我們在閱讀一篇寓言時,首先要弄清楚故事的來龍去脈。例如,我們在閱讀《諱疾忌醫(yī)》的時候,可以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三個部分對故事進行梳理。起因:扁鵲見到蔡桓公生病了,勸他趕緊治療。經(jīng)過:蔡桓公不以為然,認為自己沒有病,扁鵲多次勸說,蔡桓公仍然不肯醫(yī)治。結果:數(shù)日之后,蔡桓公病死了。這樣總結可以快速把握故事情節(jié)。
2.分析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是寓言的主要構成部分,準確分析主人公形象對于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有著重要幫助。因此,我們要通過認真分析、解讀寓言中主人公的形象來探索故事背后的深意。例如我們在閱讀《井底之蛙》的時候,可以分析一下主人公形象,簡單概括主人公的特點,青蛙自以為是、見識淺薄,東海大鱉謙虛、見多識廣,然后帶著這種印象深入閱讀。
3.聯(lián)系實際,領會寓言中的寓意。
閱讀寓言僅僅停留在“故事”層面上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故事的分析,由淺入深地把握寓意,同時還要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這樣不僅可以讓我們加深對寓言的理解,而且能讓我們體會寓言中所蘊含的道理。例如,在閱讀完《守株待兔》后,我們可以進行深入思考:“我們身邊有沒有像那個宋人一樣不付出勞動總想不勞而獲的人呢?”在閱讀完《薛譚學歌》后,我們可以進行反思:“我們會不會像薛譚那樣取得了一點兒成績就盲目自滿呢?”然后就問題進行思考,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們理解寓言的深層含義,而且能讓我們體會“辛勤勞動”以及“懂得謙虛”的重要性。
為了讓同學們迅速掌握以上閱讀要點,本書在征求多位一線教學名師的意見之后,在書中做了以下輔助工作:
兩小兒辯日(001)
紀昌學射(003)
熟能生巧(005)
邯鄲學步(007)
猴子撈月(009)
神童的不幸(011)
未殺陳佗(013)
五十步笑百步(015)
活到老,學到老(016)
常羊學射(018)
自相矛盾(020)
薛譚學歌(022)
庖丁解牛(024)
按圖索驥(026)
鳳凰與貓頭鷹(028)
鄭人買履(030)
掩耳盜鈴(032)
魯班刻鳳(034)
守株待兔(036)
魯國少人才(038)
狐假虎威(040)
涸轍之魚(042)
曾子殺豬(044)
玉器和瓦罐子(046)
智子疑鄰(048)
唇亡齒寒(050)
驚弓之鳥(052)
千金求馬(054)
東郭先生和狼(056)
蠶和蜘蛛(060)
饞酒的猩猩(062)
棘刺尖兒上雕猴子(064)
司原氏打獵(066)
葉公好龍(068)
弈秋誨棋(070)
畫蛇添足(072)
鷸蚌相爭(074)
黔驢技窮(076)
九方皋相馬(078)
螳螂捕蟬(080)
鑿井得人(082)
亡羊補牢(084)
濫竽充數(shù)(086)
吹口哨的獵人(088)
刻舟求劍(090)
高陽應造屋(092)
螳螂搏輪(094)
楚人仿虎(096)
書生救火(098)
眼前與將來(100)
截竿進城(102)
拔苗助長(104)
農(nóng)夫獻曝(106)
杯弓蛇影(108)
任公子垂釣(110)
山雞起舞(112)
諱疾忌醫(yī)(114)
臨江之麋(116)
與狐謀皮(118)
龍王與青蛙(120)
懼鼠之貓(122)
客套誤事(124)
井底之蛙(126)
田忌賽馬(128)
我的讀書筆記(130)
我的讀后感(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