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辛丑銷夏記
本書是清代學(xué)者吳榮光撰寫的記錄書畫作品的筆記作品,具有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jià)值。值得美術(shù)古籍愛好者收藏翻閱。
此書載錄法帖書畫20146種,起自舊拓蘭亭,迄于明末,其中頗多傳世名跡。成于作品真贗考辨及記敘流傳經(jīng)過較為詳賅,為古書畫著錄中的精審之作。
吳榮光,字伯榮,號(hào)荷屋、可庵,或署拜經(jīng)老人、白云山人。廣東南?h佛山鎮(zhèn)(今屬廣州市)人。生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嘉慶戊午(一七九八)舉人,己未聯(lián)捷進(jìn)士。由庶吉士授編修。此后浮沉宦海四十年,歷任陜西、浙江、湖北按察使,貴州、福建、湖南布政使,護(hù)理貴州巡撫,擢湖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據(jù)《同治續(xù)修南?h志》,伯榮所至皆有善政。道光二十年(一八四〇),以原品休致,回故里。不久,英人挑起鴉片戰(zhàn)爭,此時(shí)他雖患足疾,仍積極捐款,協(xié)同紳民組織團(tuán)練,抗擊侵略!赌虾?h志》言「大吏以洋人滋擾,與商辦屯練」。需要一提的是,伯榮于林則徐雖為前輩,但早在道光初年即與之為好友,抗英期間他們之間的來往,是很值得探究一下的。后吳以足疾就醫(yī)桂林,將輯成生平所著書,未竟而卒,時(shí)為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享壽七十一歲。 伯榮工書,由歐陽詢?nèi)胧,旁涉蘇軾?涤袨樵u(píng)曰:「吾粵吳荷屋中丞帖學(xué)名家,其書為吾粵冠!鼓墚嫞剿趨擎(zhèn),花卉得惲壽平意。好收藏,精鑒賞。歷年所積,碑帖數(shù)十箱、圖書數(shù)萬冊(cè)。著作有《吾學(xué)錄》、《綠伽楠館詩稿》、《筠清館金石文字》、《帖鏡》、《辛丑銷夏記》、《歷代名人年譜》等。 《辛丑銷夏記》為吳榮光鑒賞書畫的精心之作。辛丑為道光二十一年,時(shí)伯榮已放歸田里,閉戶養(yǎng)疴,因采歷年賞鑒所得,略仿高士奇《江村銷夏錄》之例,詳記款識(shí),一一錄出而成。全書共五卷,首錄《定武蘭亭》并以唐宋諸本證其真,續(xù)記五代至明書畫真跡百余件,多為絕世珍品。除詳記尺寸,楷釋圖記,具錄題跋之外,最值得讀者注意的就是吳伯榮品識(shí)高下、辨證真?zhèn)蔚淖R(shí)語了。如辨《荔枝圖》作者為蔡襄,較張丑所言為可信服;辨《蘆雁》軸作者「溪翁」為南宋末之袁立儒,頗具識(shí)見;辨米氏《雪山圖》出米元暉手,比次大小米生卒年,可知此前題跋者均失之草率;鑒吳琚寫米芾《天馬賦》為殘字粘合,可見其細(xì)心大膽處。而跋王蒙《聽雨樓圖詩》卷,比照排列年月,是先有張伯雨、倪云林贈(zèng)盧山甫詩,至山甫之子士恒時(shí),王蒙與云林同至此樓,王蒙方作此圖,而云林復(fù)和以詩。循流溯源,脈絡(luò)清晰,解破先有此圖而后方有諸公和詩的誤讀。 米元章曾說過收藏家中有賞鑒、好事二類,這自然是把那種「手持縑素,口論金錢」的商賈刨除在外了。而「好事」者容易做,只要有資金、閑暇和相當(dāng)?shù)钠肺毒涂梢宰龅,而要做鑒賞家,那就不僅要學(xué)識(shí)淵博,還要有獨(dú)到的眼力,而最為難得的則是鑒賞家的「良心」。項(xiàng)子京是明末著名的大收藏家和鑒賞家,嘉靖間購得前人所臨張芝、二王四帖,后復(fù)有跋語數(shù)行,因上有「海岳闇主」印,項(xiàng)氏即以為大米所臨,鈐印滿紙,得意之情可以想見。入清后,此卷為安岐(麓村)所得,題以「神品上上」。至道光間,歸于蔡之定,蔡氏藏玩二十年,將贈(zèng)與吳伯榮,遂題跋于后云:「襄陽精于摹古,此臨張伯英及二王四帖,非墨磨千鋌、筆禿萬管,不能到此境界。后跋飛行絕跡,寥寥六七行,光焰萬丈。宋四家書,就天分而論,當(dāng)以南宮為第一,此卷尤其出色之作!沟珔遣畼s細(xì)讀此帖,發(fā)現(xiàn)根本與米芾無關(guān),乃是元明間人楊宗道所臨,只是字體「稍近米老」而已。所謂「海岳闇主」,其實(shí)是楊宗道別號(hào);王獻(xiàn)之《鵝群帖》,米老視為「怒張狂怪」,不可能屈意臨之。項(xiàng)元汴大鑒賞家的威名不足以屈之,蔡之定的恩師之情不足以感之,自己篋中之物的價(jià)值之利不足以動(dòng)之,實(shí)事求是,這才是大鑒賞家的名士風(fēng)流。有些鑒賞家得一書畫,卷未全展,字未細(xì)讀,就拍案大呼「真跡無疑」,雖然未免魯莽滅裂,但尚可體諒其情。若是為了金錢而故意以假冒真,指鹿為馬,對(duì)自己的聲名不加顧惜,號(hào)為專家,行同駔儈,面對(duì)吳伯榮難道不應(yīng)該感到羞愧麼。 吳伯榮為阮元弟子,承襲乾嘉余風(fēng),考據(jù)的精確與文字的明凈都是很讓人愛讀的。描摹畫中人物,服色舉止,行次位置,能做到細(xì)致入微,歷歷在目。談宋石恪所畫鐘馗圖,只是尋常夫婦與一幼子,畫作鬼形,便有無限趣味,這類見地也是很可喜的。但過錄帖文雖然為著錄本色,若是把《后漢書 ·袁安傳》之類全抄一遍,就未免令人氣悶,這應(yīng)該是本書的一個(gè)缺憾。 《辛丑銷夏記》初刻于道光年間,至光緒間,長沙葉德輝感念吳伯榮撫湘時(shí)遺德,又重刻于郋園。雖然葉氏自稱「行格悉依原書,字體更較精善」,但比校二本,道光本雖然難免有訛誤,但葉氏郋園本不但沒能糾正,反而多添了錯(cuò)字,如「掾」誤為「椽」「橅」誤為「撫」「趺」誤為「跌」「長史」誤作「長吏」之類。此次點(diǎn)校,即(,) (,) 以道光本為底本。但限于水平,錯(cuò)誤自然難免,還望讀者指正。
點(diǎn)校者 二〇一二年二月 重刊辛丑銷夏記序 《辛丑銷夏記》五卷,南海吳荷屋中丞題跋書畫之作也。中丞為儀征阮文達(dá)高足弟子,故賞鑒之事,具有淵源。其間考證經(jīng)史故事,及前賢舊聞,雅與文達(dá)所撰《石渠隨筆》相近,退谷、江村兩家記錄,似猶大輅椎輪矣。曩閲中丞《石云山人詩集 ·歸田》詩自注所載擬梓各書,有《吾學(xué)錄》二三編、《易證》、《閩湘經(jīng)義》、《筠清館金石文字》、《歷代名人年表》、《帖鏡》、《書畫錄》、詩文稿等書。所謂《書畫錄》者,蓋即《銷夏記》之初名,而刻時(shí)改之。余家舊藏《吾學(xué)錄》、《筠清館金編》、《石云山人集》、《名人年譜》,余皆未見。后從同縣黃修原觀察篤恭所獲見此書,喜其有裨多識(shí),又思中丞遺愛之洽于民心,倡擬重刊。而工貲頗巨,適長沙張雨珊觀察祖同、善化勞坤生內(nèi)翰樹蕃,慨然助貲。余與修原各籌梨棗之費(fèi),期年而刊成。其行格悉依原書,字體更較精善。二三同志皆喜是書之有傳,因以謳思中丞之德政焉。昔者中丞撫湘,增廣岳麓書院諸生膏火,創(chuàng)建湘水校經(jīng)堂,拔置通經(jīng)史識(shí)時(shí)務(wù)之士,至今古學(xué)號(hào)為中興,得人亦稱極盛。百年以來,巍科高第,著述名家,與文達(dá)撫浙所建之詁經(jīng)精舍,撫粵所建之學(xué)海堂,若神山之相望久矣。今則風(fēng)流寖歇,弦誦之韻闃然若無聞,俯仰當(dāng)時(shí),不無今昔之感。覩是書者,其將以為召伯之甘棠,抑將以為羊公之峴石乎?吾尤愿繼中丞而治吾湘者聞風(fēng)興起也。光緒乙巳夏五,長沙葉德輝序。
吳榮光(1773年— 1843年),字伯榮,一字殿垣,號(hào)荷屋、可庵,晚號(hào)石云山人,別署拜經(jīng)老人。廣東南海人。嘉慶四年(1799年)進(jìn)士。善于金石、書畫鑒藏,且工書善畫,精于詩詞。著有《歷代名人年譜》、《筠清館金石錄》、《筠清館帖》、《辛丑銷夏記》、《帖鏡》、《石云山人文集》、《綠枷楠館錄》、《吾學(xué)錄》等。
點(diǎn)校說明 一 重刊辛丑銷夏記序 六 吳氏自記 一 凡例 二 辛丑銷夏記卷之一 四 宋搨五字不損真定武蘭亭敘 四 定武蘭亭趙子固落水本 十三 宋搨定武蘭亭 二〇 唐臨蘭亭墨跡冊(cè) 二一 唐人書七寶轉(zhuǎn)輪王經(jīng)墨跡 二三 唐貞觀人書藏經(jīng)墨跡冊(cè) 二五 唐臨右軍二帖 三三 五代周文矩賜梨圖卷 三九 五代張戡人馬軸 四一 五代人按樂圖 四二 宋元祐三年范純?nèi)矢嫔?四四 宋徽宗祥龍石圖 四八 宋徽宗御鷹圖 四八 宋封靈澤勅 五一 宋徐熙梅竹文禽 五五 宋范寛山水 五六 宋御府荔枝圖卷 五八 宋文潞公札 六六 宋蘇文忠題文與可竹卷 六九 宋蘇文忠送家安國教授成都詩冊(cè) 七六 宋人十軋 七八 宋黃文節(jié)書李太白憶舊游 八三 宋黃文節(jié)書幾帖 八四 宋米元章天衣禪師碑真跡 八五
辛丑銷夏記卷之二 九五 宋米元章多景樓詩冊(cè) 九五 宋米元章虹縣詩 九六 宋米元章書杜詩 九九 宋石恪春霄透漏圖卷 一〇〇 宋蘇文定札 一〇三 宋袁立儒蘆雁卷 一〇三 宋米元暉云山得意卷 一一二 宋米元暉札 一一九 宋李唐畫采薇圖卷 一二〇 宋夏珪長江萬里圖卷 一三〇 宋胡舜臣蔡京送郝元明使秦書畫合卷 一三二 宋游昭春社醉歸圖 一三五 宋吳居父書碎錦帖 一三八 宋王逸老千文冊(cè) 一四四 宋趙子固自書詩卷 一四七 宋祕(mì)書正字周南自書詩 一五〇 宋吳傅朋侍次帖冊(cè) 一五一 宋張溫父引年帖卷 一五二 宋人畫重屏圖軸 一五三 宋釋居簡酬梅坡詩卷 一五五 宋元山水冊(cè) 一六二 宋元人物冊(cè) 一七〇 宋元山水人物冊(cè) 一七五 宋馬氏合冊(cè) 一七八 金任君謀書韓文公秋懷詩卷 一八一
辛丑銷夏記卷之三 一八六 元趙文敏書過秦論 一八六 元趙文敏書妙法蓮華經(jīng)第五卷 一九五 元趙文敏臨黃庭經(jīng)冊(cè) 一九七 元趙文敏書張總管墓志銘卷 二〇四 元趙文敏書張文潛送秦少章序 二〇八 元趙文敏詩帖卷 二一一 元趙文敏軒轅問道圖巨幅 二一三 元趙文敏探梅圖 二一七 元趙文敏游行士女圖 二一七 元趙文敏畫陶靖節(jié)像軸 二一八 元趙文敏頭陀寺碑卷 二一九 元趙文敏金書金剛經(jīng)冊(cè) 二二六 元趙文敏書望江南浄土詞十二首冊(cè) 二三〇 元趙文敏書杭州福神觀記卷 二三三 元趙文敏小楷書洛神賦卷 二三六 元趙文敏行書洛神賦冊(cè) 二四三 元趙文敏札冊(cè) 二四三 元虞文靖書劉垓神道碑墨跡卷 二四四
辛丑銷夏記卷之四 二五六 元錢舜舉郵亭一曲圖卷 二五六 元錢舜舉梨花卷 二五八 元錢舜舉蘇李河梁圖 二六三 元錢舜舉漁樂圖軸 二六六 元高尚書山邨隱居圖 二六七 元方方壺仿米家山水 二七一 元李息齋紆竹圖軸 二七三 元李遵道竹柏軸 二七四 元張中太平春色 二七五 元王若水歲華宜子圖 二七五 元王孟端高梁山圖軸 二七六 元王孟端山水小軸 二七七 元王元章梅花軸 二七七 元王叔明松山書屋軸 二七九 元王叔明聽雨樓圖卷 二八〇 元黃公望秋山招隱軸 二九七 元倪云林優(yōu)盋曇花軸 二九七 元吳仲圭漁父圖軸 二九九 元龔子敬自書詩卷 三〇〇 元六家貞一齋稾敘卷 三〇四 元馮海粟虹月樓詩圖卷 三一五 元康里子山書梓人傳卷 三二〇 元王孟端墨竹小幅 三二〇 元倪云林鶴林圖 三二二 元倪云林札 三二三 元錢翼之札 三二四 元馮海粟詩 三二五 元倪子遠(yuǎn)詩 三二五 元宋仲珩詩 三二六 元釋雪庵書八大人覺經(jīng) 三二七 元楊宗道臨各帖卷 三三〇 元俞子中詞稿冊(cè) 三三六 元陳剛中詩冊(cè) 三三六 元錢伯全札 三三八 元明集冊(cè) 三四〇
辛丑銷夏記卷之五 三四六 明太祖墨教 三四六 明方正學(xué)詩冊(cè) 三四六 明黃文簡詩冊(cè) 三四七 明唐荊川詩冊(cè) 三四八 明戴文進(jìn)畫介子推偕隱圖 三五〇 明楊升庵詩冊(cè) 三五一 明劉仁仲詩冊(cè) 三五三 明聶壽卿尺牘詩卷 三五三 明姜立綱札 三六〇 明林承芳札 三六一 明黎惟敬詩札 三六一 明梁中玉詩 三六三 明王文成奏稾家書卷 三六四 明陳文恭詩卷 三六八 明唐子畏伏生授經(jīng)明文待詔高樹棲鴉圖 三七二 明金赤松詩卷 三七三 明海忠介書金剛經(jīng)卷 三七八 明沈石田谷林堂圖軸 三七九 明沈石田吳中山水卷 三八一 像沈石田詩合卷 三八三 明吳文中安禪圖軸 三八五 明文待詔七言詩卷 三八六 明文待詔五言詩卷 三八八 明文待詔醉翁亭圖小卷 三八九 明文待詔高樹棲鴉圖軸 三九四 明文待詔山水小軸 三九五 明文待詔袁安臥雪圖卷 三九六 明文待詔仿鵲華秋色卷 四〇四 明董文敏臨麻姑壇記卷 四〇六 明董文敏書王介甫金陵懷古詞卷 四〇八 明董文敏論書卷 四一〇 明董文敏溪山秋霽卷 四一三 明董文敏仿張僧繇小幅軸 四一四 明仇實(shí)父模清明上河圖卷 四一五 明仇實(shí)父玉洞仙源圖軸 四一九 明丁南羽布袋羅漢軸 四二一 明倪鴻寶黃石齋書畫合軸 四二二 明李長蘅善卷洞圖 四二四 明人模王右丞輞川圖卷 四二五 明藍(lán)田叔弄璋圖軸 四二五 明項(xiàng)孔彰筠清館圖 四二六 明吳中諸賢江南春副卷 四二七 明董文敏秋興冊(cè) 四四八 明黃石齋松石卷 四五三
附錄 吳榮光傳 四五九
辛丑銷夏記卷之一
宋搨五字不損真定武蘭亭敘 王澍書簽。紙本。高八寸,長二尺一寸。廿八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huì)于會(huì)稽山陰之蘭亭,脩稧事也。羣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領(lǐng),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僧蹔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閑,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脩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shí)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dāng)堈,亦將有感于斯文? 《蘭亭敘》出定武者凡三本。其一,宋景文帥是邦,實(shí)慶歷之歲,得于李學(xué)究,所謂「玉石本」,傳為陳僧法極字智永所橅。逮薛師正來牧,其子紹彭別刊本易去。宣和中,紹彭之弟嗣昌帥長安,有旨取石寘睿思殿。嘗以墨本分賜近臣,即此本也。其二,紹彭所橅有鋒鍔,字差大,亦亂真,往往目為舊本也。其三,修城得于役夫,自「崇山」字上下中斷,頗瘦勁。后歸康為章家。為章伯可之尊。伯可嘗題后云:「與岐陽石鼓俱載以北。宋元功頃從使虜,聞在所謂中京者!挂虿⒂浿。今觀幼文所藏,真第一本,宜保持。淳熙十三年六月八日右北平榮芑跋。 桑世昌澤卿《蘭亭考》:定武《禊序》,李學(xué)究歿于妓家,時(shí)定帥宋景文以入官庫,此真本也,名「玉石本」。薛師正帥定武,其子紹彭別刻,寘公寢。師正數(shù)日乃悟,曰「頗瘦」。此「瘦本」也。紹彭又刻「肥本」,遂缺真本「湍」、「流」、「帶」、「右」、「天」五字,易之以歸,謂之「公庫本」。真本則名「五字損本」。「公庫本」宣和中入內(nèi)府。繹曾見定武刻多矣,唯鮮于伯幾郎中、趙子昂學(xué)士二家本「敘」字波腳作螳蜋肚形,趙本墨色頗晦,鮮于本膠礬得所,至為精妙,「欣」字腳作九轉(zhuǎn)折。余所見,皆肥瘦本耳。侍御王公得此真「玉石本」,有紹興「希世有」印,淳熙榮芑跋,右丞東平性齋馬公、喬饒州仲山、校書井西王芝子慶,皆今代絕識(shí),印志唯謹(jǐn)。此本由會(huì)稽王修竹監(jiān)簿所入東平王朋益廉訪家,今歸侍御王公矣!鹅颉钒偈榔鎸,凡歸三王,皆名世巨人,青氈所還,豈偶然哉!「敘」字波腳與鮮于、趙氏本正同,而五字未缺,尤為可貴。至元六年后庚辰歲,陳繹曾書。 會(huì)稽晉名山,中有千世寶。所以臨池波,歷歷照穹昊。流傳長安道,老僧惕如擣。昭陵云霧深,玉匣失所保。周成顧命篇,乘戈列經(jīng)誥。至今天下人,欲觀何由討。幸然定武石,難容以智造。宋家?guī)撞y,惜哉跡如掃。眼明偶相遇,精神更美好。五字未曾缺,攙出紹彭早!饵S庭》亦不存,《瘞鶴》殊渺渺。摩挲憶真者,須發(fā)空自皓。王士熙。 至正七年暮春三日,沂川董復(fù)、江陰張瑄同觀五字不損本《蘭亭》于惠山僧舍。天水趙熙拜題。 平生右軍書,固自歷代寶。永和修禊事,醉筆落晴昊。粉蠟冰一方,蘭膏玉萬擣。繭紙化飛埃,摹搨貽永保。相傳金鉤帖,貴比漆書誥。多事桑澤卿,雌黃費(fèi)探討。巧偷竟沈淪,肥瘦異鐫造;硭烨|,濁俗不可掃。昭代二王家,會(huì)稽王修竹監(jiān)簿,東平王菊圃廉使。玉匣尚精好。東山賢相君,購之苦不早。寶氣白虹蜿,逸思青云渺。想象清閟堂,石玉光皓皓。 清閟堂,薛紹彭家藏「玉石本」處。門下士陳繹曾頓首。 淮西事蕑閑讀蘭亭 明牕浄幾讀蘭亭,定武珍藏百祀經(jīng)。妓館事沈逢識(shí)見,墨池夢(mèng)破稧辰靈。牡丹翻刻迷所以,蘭若集真聽使令。玉匣昭陵今妄想,一天明月粲晨星。士熙。 庚午春,戴景陽自嘉禾來,攜示項(xiàng)墨林宋搨定武《蘭亭》。紙墨奇古,神彩煥然,五字不損本也。第一行「初」字下有宋高宗「希世有」小印,是思陵所藏本。賈秋壑、楊盤齋、喬仲山、王子慶諸名公鑒賞各印章,極其精妙。淳熙榮芑,至元陳繹曾、王士熙題跋精詳,備述是卷之傳授來歷,可信可寶。按文文水手錄嚴(yán)分宜籍沒單,書畫數(shù)目計(jì)二千五百二十四件,有《蘭亭》二卷,此其一也。一為先宗伯所得韓侂胄羣玉堂藏本,傅行簡、呂君詩、真西山、李伯和各賞鑒家定為真定武本。斯二卷皆為嚴(yán)氏所得,后沒入天府,又歸成國朱箑菴。朱以乏嗣,所藏書畫悉又散之四方。時(shí)先宗伯在京師,故得其數(shù)卷,內(nèi)有《蘭亭》一卷,是羣玉堂藏本也。此萬歷甲戌年事,余尚未生。稍長,篤好法書,先宗伯遂以羣玉堂本賜余,命日臨學(xué)。每于明窗浄幾閑日臨一過,夜則收之枕中。珍重寶愛,過于頭目,與之寢興者五十余年。至崇禎庚午,又購得此卷,不勝慶幸,與羣玉棠本為延津之合,是余生平機(jī)緣之大幸也。兩卷較之,原是一石刻,但搨有先后耳。二卷之裝裱,皆為宋時(shí)工匠所作,箱篏精致,短長闊狹,如出一手,誠非近代人所能制也。昔聞先宗伯云有古董陳海泉者,將成國書畫盧鴻《草堂圖》、虞世南《廟堂碑》真跡、宋搨定武《蘭亭》、懷素《自敘》真跡等共九卷,至嘉興售項(xiàng)墨林,酬價(jià)八百金之語。今閲是卷,尾有墨林手跡并題識(shí),定價(jià)及印章歷歷具存,確為九卷中之一也。八十年來,二卷之離而復(fù)合,大是一段美談奇事。蓋神物之出處固奇,然余之所遇亦奇矣。天啟甲子,解組歸來,厭居城市,移寓郊原。小閣長松,閑日惟焚香滌硯,以自樂其余年;匾曃羧站〾m十丈,炎荒萬里,奚啻天淵哉!草土余生,實(shí)厚幸矣。癸酉秋七月七日,韓逢禧在半山草廬避暑漫識(shí)。 摹本截去九十余字。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píng)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