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圖志》刊行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朱孝純主持編輯。朱孝純,字子穎,號思堂,一號海愚,東海(今山東郯城西)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舉人。與姚鼐同師古文家劉大櫆,工詩善畫。乾隆年間曾任泰安知府,今岱廟內(nèi)仍保存其泰山贊碑及泰岱全圖石刻。
朱孝純?nèi)翁┌仓陂g,征集史料,探稽山水,終成是書,分盛典、祀典、封禪、山水、祠宇、金石、名跡、藝文、雜綴八卷。共冠圖三十四幅,圖文結合,為其特色,故以“圖志”命名。清人周中孚《鄭堂讀書記》加以著錄,稱其“在山言山”“體裁悉當”“足為后來志山者之法矣”,為研究泰山的重要文化史料。
本次點校,以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清乾隆三十九年刊本為底本。校記所用文獻,除明確有出處的以外,涉及二十四史的,依據(jù)中華書局1999年1月出版的簡體字版本,其余均據(jù)文淵閣四庫全書影印本加以點校。因錄文常有節(jié)略,一般不做處理,除非底本有明確的訛、脫、衍、倒等情況時,出校注。所引金石碑文,有碑刻存世的,依據(jù)碑文校對。凡異體字、避諱字、俗體字,徑改為正字,不出校。人名,堅持“名從主人”原則,如果簡、繁之間是一一對應者,用簡化字,否則盡量用原字。
孝純重被恩命,來守泰安。泰安,古東魯?shù),泰山在其封?nèi)!对姟匪Q“泰山巖巖,魯邦所詹”者也。顧惟庸虛,謬典名郡,實主七鬯,早夜兢兢,思所以仰佐圣天子,理明治幽事萬分之一。幸賴臺府諸大吏仁賢,而僚屬六七君子之交修而罔棄也。政洽人和,晏以無事,考圖數(shù)典,乃喟然日:是其所以為泰山者與?岱為岳宗,神日青帝。帝出乎震,有長子之義焉。地居東方,大明生于東,又下土之所照臨也。出云降雨,既已仁體造化,而其雄威又足以驅(qū)役萬靈,奔走一世。非第如四岳之靜鎮(zhèn)一方而已。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此是何等氣象?作者猥欲以丸泥封函谷,人知其傎矣。
蓋府縣舊各有志,語泰山事都不詳。號專門者,則有明人查志隆《岱史》、孔貞碹《泰山紀事》①等書,又率踣駁不中史法,以故泰山之面目終不顯。夫揚攉古今,使封內(nèi)名山不蝕簡蠹,此真太守事也。爰求亡書,聘名士,同官協(xié)心,分曹授簡,悉力搜剔。蓋秉文者之研摩編削,凡閱歲余而始蕆厥事,勒為一書,命日《泰山圖志》。是役也,非敢遂擬諸紀泰山之牒,與赤文綠字相焜耀。然以觀于上下四十余里中,隱轔郁律,延屬施靡,星之繁然,井之劃然。雖于岱宗大體勢其一段,超鴻漾,混希夷,朝暉夕陰,渾淪辟闔,氣象仍是,天地元氣,不許漏泄。而其間覙縷根角,累累如貫,真可使萬物皆相見乎離。《詩·魯頌·閟宮》日:孔曼且碩,萬民是若。先之以“奚斯所作”,斯《志》之成,豈徒以徼神貺,惟望秩之典,隆于廟享。而董正治官,設以方之奚斯,竊亦未肯多讓!
立岱宗之弘毅——序《中華泰山文庫》
泰山圖志序
漢柏唐槐圖
泰山全圖
泰山圖志卷首
泰山圖志弁言
泰山圖志纂修職名
泰山圖志?帐
泰山圖志目錄
天章
圣祖仁皇帝御制
詩:東巡出都
登岱
百丈崖觀瀑
岱頂對月
汶水吟
經(jīng)泰山之麓
夜登泰山
望岱憶舊
文:泰山龍脈論
南巡筆記
世宗憲皇帝御制
詩:望岱
題碧霞祠寶幡步虛詞二首
皇上御制
……
泰山圖志卷一(上)
泰山圖志卷一(下)
泰山圖志卷二(上)
泰山圖志卷二(下)
泰山圖志卷三(上)
泰山圖志卷三(下)
泰山圖志卷四(上)
泰山圖志卷四(下)
泰山圖志卷五(上)
泰山圖志卷五(下)
泰山圖志卷六
泰山圖志卷七(上)
泰山圖志卷七(下)
泰山圖志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