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初版于1921年,是梁漱溟先生對東西方文化本質(zhì)的探討,以及對東西方文化融合可能性的反思。在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今日,書中的許多思想與見解仍有借鑒意義。作者在書中提出并且回答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何謂東方化?何謂西方化?中國文化、印度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特質(zhì)為何?文化與生活有著何種關(guān)系?東西方文化能否融合,或者融合之道為何?世界未來之文化以及我們今日應(yīng)持的態(tài)度為何?作者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是:對于西方文化及其帶來的沖擊,東方文化應(yīng)該在保持自信的前提下,有選擇性地學習有利于提升生活品質(zhì)的東西,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盤西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的東西文化論戰(zhàn)中引起了思想學術(shù)界的高度重視。本書被認為是現(xiàn)代新儒學的開山之作。
自 序*
這是我今年八月在山東濟南省教育會會場的講演,經(jīng)羅君莘田替我紀錄出來,又參酌去年在北京大學講時陳君仲瑜的紀錄而編成的,F(xiàn)在拿它出版,我特說幾句話在后面。
在別人總以為我是好談學問,總以為我是在這里著書立說,其實在我并不好談學問,并沒在這里著書立說,我只是說我想要說的話。我這個人本來很笨,很呆,對于事情總愛靠實,總好認真,就從這樣沾滯的脾氣而有這篇東西出來。我自從會用心思的年齡起,就愛尋求一條準道理,最怕聽無可無不可這句話,所以對于事事都自己有一點主見,而自己的生活行事都牢牢的把定著一條線去走。因為這樣,我雖不講學問,卻是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被我收來,加過一番心思,成了自己的思想。自己愈認真,從外面收來的東西就愈多,思想就一步一步的變,愈收愈多,愈來愈變,不能自休,就成今日這樣子。我自始不曉得什么叫哲學而要去講他,是待我這樣做過后,旁人告訴我說,你講的這是哲學,然后我才曉得。我的思想的變遷,我很愿意說出來給大家聽,不過此次來不及,打算到明年三十歲作一篇三十自述再去說。此刻先把變遷到現(xiàn)在的一步發(fā)表出來,就是這本書。我要做我自己的生活,我自己的性情不許我沒有為我生活作主的思想;有了思想,就喜歡對人家講;尋得一個生活,就愿意也把他貢獻給別人!這便是我不要談學問而結(jié)果談到學問,我不是著書立說而是說我想要說的話的緣故。大家如果拿學問家的著述來看我,那就錯了,因我實不配談學問;大家如果肯虛心領(lǐng)取我的誠意,就請撇開一切,單就自己所要做的生活下一番酌量。
還有,此刻我自己的態(tài)度要就此宣布一下。我從二十歲以后,思想折入佛家一路,一直走下去,萬牛莫挽,但現(xiàn)在則已變。這個變是今年三四月間的事,我從那時決定擱置向來要做佛家生活的念頭,而來做孔家的生活。何以有此變?也要待三十自述里才說得清。此刻先說明所以致變之一端,F(xiàn)在這書里反對大家做佛家生活。主張大家做孔家生活的結(jié)論,原是三四年來早經(jīng)決定,卻是我自己生活的改變,只是今年的事,所以我自己不認做思想改變,因為實在是前后一樣的,只不過掉換過一個生活。我以前雖反對大家做佛家生活,卻是自己還要做佛家生活,因為我反對佛家生活,是我研究東西文化問題替中國人設(shè)想應(yīng)有的結(jié)論,而我始終認只有佛家生活是對的,只有佛家生活是我心里愿意做的,我不愿意舍掉他而屈從大家去做旁的生活。到現(xiàn)在我決然舍掉從來的心愿了。我不容我看著周圍種種情形而不顧。周圍種種情形都是叫我不要做佛家生活的。一出房門,看見街上的情形,會到朋友,聽見各處的情形,在在觸動了我研究文化問題的結(jié)論,讓我不能不憤然的反對佛家生活的流行,而聯(lián)想到我自己,又總沒有遇到一個人同意于我的見解,即或有,也沒有如我這樣的真知灼見,所以反對佛教推行這件事,只有我自己來做。這是迫得我舍掉自己要做的佛家生活的緣故。我又看著西洋人可憐,他們當此物質(zhì)的疲敝,要想得精神的恢復,而他們所謂精神又不過是希伯來那點東西,左沖右突,不出此圈,真是所謂未聞大道,我不應(yīng)當導他們于孔子這一條路來嗎!我又看見中國人蹈襲西方的淺薄,或亂七八糟,弄那不對的佛學,粗惡的同善社,以及到處流行種種怪秘的東西,東覓西求,都可見其人生的無著落,我不應(yīng)當導他們于至好至美的孔子路上來嗎!無論西洋人從來生活的猥瑣狹劣,東方人的荒謬糊涂,都一言以蔽之,可以說他們都未曾嘗過人生的真味,我不應(yīng)當把我看到的孔子人生貢獻給他們嗎!然而西洋人無從尋得孔子,是不必論的;乃至今天的中國,西學有人提倡,佛學有人提倡,只有談到孔子羞澀不能出口,也是一樣無從為人曉得?鬃又嫒舴俏页鲱^倡導,可有那個出頭?這是迫得我自己來做孔家生活的緣故。
我在這書里因為要說出我自己的意思,不得不批評旁人的話,雖于師友,無所避忌。我雖批評旁人的話,卻是除康南海外,其余的人我都極尊重。并且希望指摘我的錯誤,如我指摘別人那樣,因為我自己曉得沒有學問,無論那樣都沒有深的研究,而要想說話,不能不談到兩句,所以最好是替我指摘出來,免得輾轉(zhuǎn)訛誤。我沒出國門一步,西文又不好,我只能從我所僅有的求學機會而竭盡了我的能力,對于這個大問題,我所可貢獻于世者止此,此外則將希望于大家了。
又我在這書里,關(guān)于佛教所說的話,自知偏于一邊而有一邊沒有說。又我好說唯識,而于唯識實未深澈,并且自出意見,改動舊說。所以在我未十分信得過自己的時候,我請大家若求真佛教、真唯識,不必以我的話為準據(jù),最好去問南京的歐陽竟無先生。我只承認歐陽先生的佛教是佛教,歐陽先生的佛學是佛學,別的人我都不承認,還有歐陽先生的弟子呂秋逸先生,歐陽先生的朋友梅擷蕓先生也都比我可靠。我并不全信他們的話,但我覺得大家此刻則寧信他們莫信我,這是我要聲明的。
古人作書都把序放在書后,我并不要依照古人,但我因為這些話要在看過全書后才看得明白,所以也把序放在書后。
中華民國十年十月二十二日
漱溟口說 陳政記
梁漱溟(18931988)
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改造運動者。生于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
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后投身鄉(xiāng)村建設(shè)運動?箲(zhàn)中參與創(chuàng)建民盟促進國共團結(jié)抗敵,后又為和平建國參與國共和談。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
一生用心于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即人為什么活著?中國往何處去?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主要著作有《印度哲學概論》《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xiāng)村建設(shè)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東方學術(shù)概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