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娜是個乖孩子。她做什么都很好,也很聽話?墒怯幸惶欤l(fā)現(xiàn),做一個乖孩子很無趣。她想變得搗蛋、頑皮。她想成為一個淘氣鬼。別人越夸她是個好孩子,她就越覺得不開心,直到有一天她完全變得與好孩子絕緣。
如今每個人都說妮娜是個淘氣的小女孩。作為懲罰,她被送進了自己的房間。妮娜受夠了。她厭倦了一直做一個淘氣的孩子。一直做個乖寶寶或淘氣鬼都讓她覺得很無聊。
于是,她不再刻意去讓自己變得乖巧或者淘氣……現(xiàn)在,妮娜只是做她自己。
這是一段尋找我是誰的心靈探索旅程。
主人公的行為、想法、心理變化完全是孩子的思維方式。一開始,孩子都為了獲得成人的贊揚而裝成一個乖孩子,可是這樣的日子畢竟太憋悶了,于是他們開始想著法子變壞,想看看成人的底線究竟在哪里。不過想方設法地做個淘氣鬼也是很辛苦的,于是,孩子自動自覺回歸自我。
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同妮娜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地發(fā)現(xiàn)做自己這一人生的真諦。
像妮娜一樣做自己
從刻意做個乖寶寶,到故意做個淘氣鬼,直至最后做她自己,這真是一段耐人尋味的心靈探索之旅。
書里的故事很家常,很普通,可是描繪了大部分孩子都有的心路歷程。
剛出生的孩子以生理性反應和直覺性反應居多。隨著他們能聽懂成人的語言,讀懂成人的表情,他們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合作、反抗等富有社會意義的言行。等到再大一點,孩子會預見到成人會對他的行為產生何種反應,并根據這種預見來計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
這就是孩子逐步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個人需要與社會需要不斷磨合,他們會漸漸懂得,通過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可以同時滿足社會、家庭和自我的不同期待。如果孩子順利通過這一過程,他們將成長為言行得當、個性獨特的社會人。
看看書中我們的小主人公妮娜吧。一開始,她站在社會和家庭期待的立場上,正所謂人言可畏,她努力讓自己的言行符合成人世界好的評價標準,并發(fā)展出一套又一套印象管理策略,終于成為了一個別人眼中的完美小孩。
然而,她卻開始困惑了:成為完美小孩又怎么樣呢?個人的自我需求被完全地無視了!于是她迅速滑向了另一個極端立場 隨心所欲,她故意忽略社會的要求和評價,竭盡所能地干一切搗蛋的事,和成人對著干,惹成人生氣。最后她如愿以償?shù)仡嵏擦送昝佬『⒌男蜗螅毁N上了淘氣鬼的標簽。
不過,她還是高興不起來:成為淘氣鬼真的好嗎?這個時候,聰明的她終于醒悟過來:特意做個乖寶寶或者特意做個淘氣鬼,其實都很無趣。我只要做妮娜。于是,妮娜開始學習在一定的社會規(guī)則之內堅持自我。她不再完美,但是變得快樂起來。故事就這樣畫上了一個漂亮的句號。
我相信妮娜將引起孩子們強烈的心靈共鳴:我不就是這樣的嗎和我好像啊。每個孩子都曾經、將會或正在面對做乖寶寶還是做淘氣鬼這道令人頭痛的選擇題。
做乖寶寶得壓抑調皮好玩的天性,但是對不起自己;做淘氣鬼雖然舒暢,卻讓身邊的人不好過。真是左右為難。
不過,隨著故事的一步步發(fā)展,書翻至最后幾頁,已經皺起眉頭的孩子們想必會松一口氣吧。妮娜終于解出了這道選擇題,原來這道題還有一個選項 做自己。
相信讀到這里,孩子們會產生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當他們在生活中盲目追求乖寶寶稱號時,當他們用惡作劇來發(fā)泄對成人或諸多社會規(guī)則的不滿情緒時,便會不知不覺想起妮娜,意識到自己正在陷入與妮娜一樣的陷阱,從而明白做一個讓大家舒服,自己也舒服的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而我們成人應該做的,就是支持我們的孩子以恰當?shù)皿w的角色獲得社會大舞臺的入場券,然后留出足夠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們去探索與沉思我是誰我想要什么……相信我們的孩子會同妮娜一樣,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地發(fā)現(xiàn)做自己這一人生的真諦。
(章淼榕,上海東方社會工作事務所兒童項目主管,并擔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兒童社會工作發(fā)展中心專家。)
茱莉葉邁克伯格,從劍橋的Girton College畢業(yè)后,她花了好幾年時間在倫敦和羅馬尼亞的學校做志愿者。和孩子在一起,使得茱莉葉獲得了大量的創(chuàng)作靈感。她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就開始自己創(chuàng)作圖畫書故事,F(xiàn)在,她和丈夫及三個孩子生活在薩塞克斯。
安娜勞拉坎托內,1977年出生于北意大利,1999年畢業(yè)于米蘭的歐洲設計學院,在學時便開始職業(yè)插畫生涯。 她的作品曾兩次入選博洛尼亞國際童書插畫展,還曾入選過國際安徒生獎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大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