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至美其實就是極簡主義,這個世界大部分的事,大部分的人都和自己是無關(guān)的,我們一生做任何事,走過任何澎湃的人生,最終都會歸于極簡。
本書不僅能幫助你獲得整潔干凈的房間和輕松自如的精神世界,還能收獲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進退有度的人生之旅。
更適合中國讀者——歐美與日本的極簡主義與中國國情略有偏差
更適合當下社會——個人難以逃離信息泛濫與鋪天蓋地的廣告
更適合年輕讀者——更低的物欲更早帶來無比豐富充盈的人生
此時此刻,我正坐在窗前的電腦桌上,撰寫著這本書的前言。
陽光鋪灑在我的身上,溫暖而輕柔;電腦旁是一只朋友送的精致水杯,里面浸泡著色澤清透的紫筍茶;桌子上除了美術(shù)燈、筆記本、擴展屏和鼠標,再沒有其他的雜物。而我,穿著一身陪伴了自己兩個春夏的棉質(zhì)衣服,以及一雙舒適的平底鞋,一切都是那么簡單,那么平淡,
可我的內(nèi)心,品嘗到的卻是如水蜜桃薄荷糖一樣的甜蜜清新。
該怎樣形容這種感受呢?想象一下,當你身邊留下來的,都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真正需要的,沒有任何的將就和湊合,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或許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待在一起,東西不多,卻每一樣都愛不釋手,且都被用到了極致。放眼望去,沒有雜物的堆砌,又能保證生活的所需,在自身能力條件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享受最好的東西,換得身心的滿足。
回想起一年前,我的生活與狀態(tài),和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
房間里除了大件的家具,還囤積著各種零碎物品,有些落滿了灰塵,有些擱置在角落,想不起用,卻又不舍得扔。衣櫥里堆滿了各種衣物,出門之前卻總是感覺沒有一件合身的,每到換季收拾衣物都把自己累得精疲力盡。辦公桌上經(jīng)常堆滿了書本、筆筒、雜物,還有囤積雜物的小竹筐,桌面的空間顯得很逼仄,工作之前總得先花點時間整理一番。
我不停地為家里、為自己添置物品,可它們并沒有帶給我更多的幸福體驗,以及內(nèi)心的滿足,反倒是沖動消費過后,夜晚躺在床上時,萌生出一絲莫名的煩躁與焦慮。那些我?guī)Щ貋淼臇|西,似乎也不是那么地喜歡,那么地需要。
如果說,擁有更多可以讓人變得幸福,那么我應該很知足,可事實并非如此。我開始追問自己:購買和囤積物品對我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望著凌亂而逼仄的房間,我的腦海里不由得冒出了這樣三個字——掌控感。
漫無目的地囤積,是內(nèi)心混亂的信號,也是缺乏掌控感的表現(xiàn),似乎是害怕失去,害怕錯過。囤積的“廢物”,帶來的是形式上的充實,以及暫時的穩(wěn)定和安全,讓我在付賬購買的那一刻,體會到對生活的掌控感?上О。且磺卸际羌傧。
我決意,要換一種方式去生活,去繁就簡。
坦白地講,這并不容易。不是今天發(fā)過誓,明天就能夠百分百地執(zhí)行。不過,我確實開始嘗試斷舍離,丟棄無用的東西,或是把物品送給需要的人,讓它們真正地發(fā)揮價值。偶爾,依然會冒出沖動購物、囤積物品的念頭,但至少腦子里會有一個提醒音:你是真的需要嗎?你是真的很喜歡嗎?如果不是的話,那就暫時放一放。
時隔一年后,家的模樣、生活的方式、我的狀態(tài),都開始不一樣了。
我喜歡上了極簡的生活,只添置真正需要并喜歡的,不再擔心錯過什么“好事”,也不用再為了繁雜的衣物零碎而耗費精力……我選擇的,我留下的,都是我想要的。每一天每一刻,我都和喜歡的事物在一起,享受它們帶給我的便利和滿足。
我還要坦白一點,在嘗試極簡生活之后,我的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我愈發(fā)理解了,安全感就是我們內(nèi)心長出來的盔甲——有些東西,沒有了就沒有了;有些人,錯過了就錯過了,敢于放棄和丟棄,相信還會有更新、更好的生活。
松浦彌太郎說過:“認真對待每一段關(guān)系,就不需要太多的物品和朋友!
細想來,人與物品的關(guān)系,其實就是人與自己的關(guān)系。物質(zhì)也好,情感也罷,不必貪多,但一定要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一旦因為其他原因,摻入了違和與勉強,縱然擁有了,也很難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更難體會到它的珍貴。我們要的是選擇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選擇。
極簡不是禁欲,不是苦行僧主義,它不是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為生活本身服務。身邊沒有繁冗的雜物,頭腦里沒有惱人的雜念,我們才能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以及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一切更少,最終都是為了更好。
舒婭
舒婭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心理科學傳播講師;
女性專欄作者。
關(guān)于極簡,她認為極簡不是禁欲,更不是苦行僧主義,極簡不是否定物的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利用物,為生活本身服務。身邊沒有繁冗的雜物,頭腦里沒有惱人的雜念,我們才能把時間和精力留給生命中重要的人,以及那些讓自己變得更幸福、更美好的事。
極簡生活 day01 持有≠美好≠享受 001
持有與美好,不是對等的 002
最大的浪費是物不盡其用 006
極簡生活 day02 不舍丟棄的根源 009
房間的樣子,折射出生命的樣子 010
丟掉了舊物,就像丟掉了過去 013
極簡生活 day03 人與物品的關(guān)系 017
物品越多,消耗的能量越多 018
再見吧,毀人的“偽精致” 021
囤積換不來真正的安全感 024
極簡生活 day04 斷舍離的真意 027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028
舍=舍棄多余的廢物 031
離=脫離對物欲的執(zhí)著 034
極簡生活 day05 添置物品的法則 037
選擇必需的、品質(zhì)好的物品 038
絕不因價格便宜而去購買 042
讓打折的必需品待在商超 045
極簡生活 day06 回歸理性的消費 047
愛自己不只是“買買買” 048
在心里列一個購物清單 051
借助記賬做好預算支出 053
極簡生活 day07 騰出生活的空間 057
定期進行雜物大清理 058
扔掉那些重復的物品吧 061
分類收納提升整潔度 063
極簡生活 day08 來一場衣櫥革命 067
不買衣服的100天計劃 068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衣服 071
跳出“沒衣服穿”的坑 074
極簡生活 day09 最低限度的攜帶 077
以極簡的方式去旅行 078
出行簡配“身手鑰線錢” 082
極簡生活 day10 不做手機的奴隸 085
嘗試關(guān)閉“朋友圈” 086
控制微信聊天的時間 089
精簡手機里的APP 091
極簡生活 day11 逃離泛濫的信息 095
有選擇性地看社會新聞 096
不輕易被廣告牽著走 099
偶爾回歸斷網(wǎng)的生活 102
極簡生活 day12 放棄無效的社交 105
真正的朋友寥若星辰 106
拒絕無效的社交 109
不必逼著自己合群 113
極簡生活 day13 保持自己的節(jié)奏 117
以自己的節(jié)奏為主軸 118
勉為其難的事請拒絕 122
聽從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 126
極簡生活 day14 少說沒有價值的話 129
言簡意賅,達意則靈 130
話說得太多容易惹麻煩 133
嘮叨是最無用的語言 135
極簡生活 day15 保持辦公桌的整潔 137
整潔是一種儀式感 138
告別亂糟糟的辦公桌 140
極簡生活 day16 念起即動不拖延 143
拖延是另一種囤積 144
快速行動5秒鐘法則 147
該解決的問題即刻處理 151
極簡生活 day17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153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154
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157
摒棄一切干擾與雜念 160
極簡生活 day18 成為高效能工作者 163
真正有效地利用時間 164
抓住最重要的那件事 167
高效的番茄工作法 170
極簡生活 day19 恰到好處的孤獨 173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174
愛,不妨“半糖主義” 177
極簡生活 day20 認真對待每一頓飯 179
再見了,情緒性進食 180
認真對待每一份食物 183
品嘗食物本真的味道 187
極簡生活 day21 簡而美地過生活 189
簡單中蘊藏的美好 190
放慢腳步,品味生活 193
感受身邊的小確幸 196
囤積換不來真正的安全感
格雷厄姆是紐約的一位科技新貴,坐擁豪宅名車,他甚至有專門的買手幫他選購家具。然而,這種瘋狂購物的日子沒能持續(xù)多久,格雷厄姆就對此感到無趣和麻木了。
當新奇的物品再也無法讓格雷厄姆產(chǎn)生一絲一毫的興奮感時,他開始捫心自問:我這是怎么了?為什么擁有了財富之后,我比過去更焦慮了?更讓格雷厄姆痛苦的是,房子及其里面添置的各種物品,似乎正在一步步地“越位”,成為他的主人。因為,格雷厄姆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它們。
看到格雷厄姆的經(jīng)歷時,你是否留意到了一個細節(jié)?格雷厄姆說了這樣一句話:“為什么擁有了財富之后,我比過去更焦慮了?”我相信,這個問題不只是格雷厄姆一個人的困擾,它可能是很多人,也許就是當下的你和我,正在向自己發(fā)出的疑問。
在我們的社會里,存在著一種觀念:擁有足夠多的財物,才能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這樣的想法有其道理——解決溫飽的食物和水,能夠保暖的衣物,可居住的房子(無論租或買),這些都是我們生存的必需品,也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底層的需求——生理需求。然而,絕大多數(shù)的現(xiàn)代人,已經(jīng)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并擁有了那些東西。既如此,為什么還會感到焦慮不安呢?
答案就是,我們把需求和欲望、安全、舒適混淆了。許多人拼命地奮斗,為的就是擁有豐厚的收入、可觀的存款、寬敞的房子,以及更多的生活用品。仿佛,獲得了這一切,就能獲得長久的安全感,甚至不惜犧牲正常的作息與業(yè)余生活。
真的擁有了這些,就能換來想要的安全感嗎?
看過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朋友,應該對里面的“小官巨貪”趙德漢印象深刻。這個騎自行車上下班、住簡陋的筒子樓、吃炸醬面對付晚飯的吝嗇小官,實則在一棟別墅里私藏了貪污來的上億現(xiàn)金。沒錯,都是現(xiàn)金。
在貪污罪行被揭露的那一刻,趙德漢說:“我一分錢都沒花,全在這兒,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nóng)民,窮怕了,一分錢都不敢動!蔽覀兛吹贸鰜,趙德漢真正的需求并不是金錢,因為他可以心安理得地過著樸素的日子,且貪污來的上億資金,他分文沒動。他真正想要的是,囤積金錢給他帶來的安全感,只要聞著這些錢的味道,看著它們一點點地增加,他就覺得安全。早年的貧窮經(jīng)歷,物質(zhì)上的匱乏,已經(jīng)在他心里扎根了。這種匱乏,讓他走上了錯誤的道路,當他用權(quán)力換來了大量金錢,他依然沒能擁有安全感,因為他只敢囤積而不敢花。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師瑪格麗特·克拉克表示,安全感與物質(zhì)財富具有支持性的關(guān)系。但是,為了得到安全感,人的心理也很容易失去平衡。
如何來理解這番話呢?人有保護自己的本能,會為自己爭取生存的資源,如食物、衣服、住所等,這些東西組合起來,才會讓人感到安全。如果對某種安全感的來源過分看重,就會不自覺地忽視其他的心理需求。
克拉克教授及其同事,通過兩項調(diào)查和分析,得出了上述結(jié)論。
他們還發(fā)現(xiàn),那些在個人關(guān)系方面無法感受到安全感的人,通常都會覺得,擁有物質(zhì)財富會讓自己更有安全感。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有囤積物品的習慣,那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相信這些東西可以給你安全感。
親愛的,現(xiàn)在你應該知道了,那不是事實。不要再過分依賴金錢和物質(zhì)去彌補安全感,那是一個錯誤的方向。讓我們回到文章的開始,再說說格雷厄姆,他是如何解決焦慮問題的。
答案是這樣的:格雷厄姆賣掉了他的大房子,選擇住在一間40平方米左右的屋子里,床可以折疊到墻上,餐桌是可伸縮的,他有6件白襯衫,10只淺碗……是的,他沒有那么多的物品了,但他卻比以往過得都要舒適。
外在世界是內(nèi)在世界的一面鏡子,囤積外物往往是想填補內(nèi)在的匱乏。很可惜,金錢和物質(zhì)無法幫你實現(xiàn)這樣的愿望。真正的安全感,來自與他人建立親密友愛的關(guān)系,來自對真實自我的接納,也來自對眼下所擁有之物的欣賞與珍視。
試著從囤積中走出來吧,將你擁有的東西極簡化,尊重真正的需求,和真實的自己相處,才能慢慢在心底里長出安全感,那是任何外物都無法擊碎的“盔甲”。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剛開始嘗試極簡生活時,我把“扔”當成了核心。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把家里徹底整理一番,舊的衣物、鞋子、書籍、物品,不喜歡的全部扔掉。不過,我在購物方面并沒有太大的改善,無論是在網(wǎng)上還是在實體店,依舊會對那些“感覺還不錯”的東西下手。
然后,我就掉進了一個“怪圈”,不斷地扔,又不斷地買,周而復始。結(jié)果就是,家里的物品不過是以新?lián)Q舊,并沒有減少太多,而我的時間和精力,依然被那些外物捆綁著。
極簡生活需要“斷舍離”,但真正的“斷舍離”是什么?那時的我,懵懵懂懂。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像我一樣片面認識“斷舍離”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有些網(wǎng)友分享說,幾乎把家都要“扔”空了,表面看起來是輕松寬敞了不少,可過后才發(fā)現(xiàn),有些還需要用的東西,也一并被扔掉了,還得重新購買。
如果我們的“扔”,只是為“買”創(chuàng)造更充分的理由,這樣的“斷舍離”,其實毫無意義。想要開始極簡生活,享受極簡帶來的美好,我想還是應該先弄清楚“斷舍離”的真意。
在“斷舍離”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斷”,何謂“斷”呢?
在我看來,“斷”,就是斷絕那些不需要的東西,不讓它們進入自己的生活。換而言之,就是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就是哲學家說的“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不停止盲目添置物品的行
為,再怎么扔,都只是以新物代替舊物,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
“斷”的核心,表象在于物質(zhì),實則在于心靈。
我們在內(nèi)心深處能否對物品的價值進行理性判斷——它僅僅是我想要的(欲望),還是我真正需要的(需要)?這是一個重要的自我提示。心靈上的“斷”,就是要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只專注于最簡單質(zhì)樸的必需品。
有了這樣的自我提示后,我們就會逐漸清醒:如果一件物品只是出于想要(欲望),卻沒有實際的用途(價值),或者在生活中的使用頻率較低,把它帶回去的結(jié)局會怎么樣?可以想象得到,就是被束之高閣,任由它侵占家里的空間。而我們卻要在未來的日子里,為這個沒有太多實際用途的物品,消耗時間和精力去收拾整理。當這樣的物品一件接一件地被帶回來,家里的空間就會越來越擁擠,越來越逼仄。
新鮮有趣的物品,總是層出不窮的,身處在萬花筒一樣的世界,我們時刻都要面對誘惑!皵唷钡哪康,就是要我們識別出欲望的面具,看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為我們對很多東
西的追逐,通常都不是源于需要,而是因為被欲望牽制,或是隨波逐流,抑或出于世俗虛榮,才陷入了對物質(zhì)的迷戀中。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陽臺夢,坐著舒適的搖椅,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吹著徐徐的微風,手里捧著一杯熱茶或咖啡,眺望著遠方……可回到現(xiàn)實中,我們的陽臺往往變成了曬衣坊、雜物室、儲物間,囤積著一堆不用的物品,而自己卻要小心翼翼地才能找到一處下腳之地。
這樣的生活,是我們想要的嗎?這樣的生活,主角還是我們自己嗎?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時,不妨回想一下:支撐自己這一天生活的物品到底有哪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有沒有想象中那么多?這樣的反思,往往會讓我們驚訝,就如同蘇格拉底到鬧市
逛了一圈,最后感嘆:這個世界上,原來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