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再殖型神話是講述洪水滅世后人類再繁衍的一個故事類型。這類故事幾乎在全世界都有發(fā)現(xiàn),是國際學界百年來長盛不衰的討論熱點。圍繞故事的中心母題,全世界的洪水再殖型神話發(fā)展出許多亞型和變體,既呈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恒久不變的互動律則,又潛藏著文明史上剪不斷理還亂的族群關系。本書以680余篇洪水神話文本為素材的整體模型分析,對華夏神話的文化價值認識提供系統(tǒng)觀照案例,反映了華夏上古神話不突出戰(zhàn)爭元素卻大力弘揚戰(zhàn)勝自然災害的正能量主題。啟發(fā)人們去思考:為什么全世界的洪水神話大多著重講如何逃生(方舟故事型),唯獨華夏洪水神話突出講述英雄治水功績和災后重建?這和“多難興邦”與艱苦奮斗的華夏精神是怎樣的關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書除上篇系統(tǒng)研究和下篇文本呈現(xiàn)外,還包括中國洪水再殖型神話母題代碼表、《民間文學母題索引》洪水母題編號、中國洪水再殖型神話文本索引和中國洪水再殖型神話母題分析數(shù)據(jù)庫等附錄。這些附錄中豐富的神話資料凸顯該書夯實的文獻基礎,尤其是設置掃描二維碼,能超級鏈接到數(shù)據(jù)庫會給讀者提供更多系統(tǒng)的知識。
前 言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歷史可以從兩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方面是密切相聯(lián)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
——馬克思、恩格斯
自從人類誕生于這個星球,不知道有多少人喪生于洪水之中。本世紀來,2004年印度洋海嘯,2011年日本海嘯,都使得數(shù)十萬鮮活的生命在洪水中瞬間消失。這樣慘痛的記憶,在人類幾千年的歷史中屢見不鮮。那些在災難中僥幸逃生的人,將洪水事件代代傳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集體口頭敘事,就是洪水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我們總能看到神靈的身影,他們既是洪水的制造者又是洪水的治理者,既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人類的毀滅者,所以人們習慣地稱這些故事為洪水神話。
本書所說的洪水神話,指的是一個故事類型,用故事學的術語來說,叫作洪水滅世后人類再繁衍的故事,簡稱“洪水再殖型故事”。這個故事類型的中心母題有兩個:一是毀滅大地的洪水,二是洪水中僥幸逃出的遺民再次繁衍出人類來。圍繞著這兩個中心母題,全世界的洪水再殖型神話形成了許多亞型和變體。這些亞型和變體,既呈現(xiàn)了人類與自然恒久不變的互動律則,又潛藏著文明史上剪不斷理還亂的族群關系。
洪水神話是世界上流傳最廣泛的民間故事類型之一,正如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著名民俗學教授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所說:“在世界上所有的神話中,大概沒有哪一個像洪水神話那樣,引起了有史以來若干世紀的人們的注意。的確,不可勝數(shù)的圖書、專著和文章為這個神話而作。以數(shù)量而言,洪水神話無疑是過去被研究得最多的敘事作品。沒有哪個神話或哪個民間故事、民間傳說,像這個關于一場災難性洪水的故事這樣,被人們加以細致深入的研究!保ˋlan Dundes, ed., The Flood Myth,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1988,p.1.該書是一本論文集,書中匯集了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學者研究洪水神話的一些代表作。作為這個研究計劃的一部分,筆者已和研究生們一起將全書42萬多字譯出,阿蘭·鄧迪斯教授積極主動地幫助我們聯(lián)系解決了它在中國出版的版權問題。中譯本幾經曲折,于2013年經過謝國先教授的精心校對,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總社出版,總算可以告慰這位杰出學者的在天之靈。)
1989年10月,鄧迪斯教授伉儷訪問華中師范大學,將他編著的《洪水神話》(The Flood Myth)惠贈筆者。這部西方學界有關洪水神話研究的經典論文匯編,引起了筆者的極大興趣:洪水神話中究竟有什么東西,吸引著那么多學者將他們的生命消耗在對這個神話的苦苦探究上呢?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國家、那么多民族的學者們,都對洪水神話情有獨鐘呢?
筆者本以為在閱讀鄧迪斯教授所編文集后,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然而事實卻正相反: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術精英以無數(shù)心血凝成的研究成果,向筆者展開的是一個神秘的知識深淵。在人類許多族群都傳講的這個神話中,隱藏著無數(shù)被時間吞噬了的秘密。而最為神秘的莫過于:在人類早已脫離了蒙昧時代的今天,洪水神話仍在處于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信奉不同宗教的族群中廣泛傳講,其中的母題更是在各種藝術形式中反復再現(xiàn)。人類對洪水神話的興趣,并沒有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退。人事代謝,故事依舊,似乎人類有一個共同的靈魂,潛藏在洪水神話之中,活動在洪水神話之中。
閱讀鄧著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對在中國廣為人知的洪水神話,西方學界知之甚少。筆者試著檢索中國各族流傳的洪水神話文本,結果令人瞠目。在中國當代大規(guī)模的民間文學采錄活動所編引的作品集中,洪水神話隨處可見。筆者曾瀏覽過《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全部省卷和《中國歌謠集成》部分省卷,查檢過貴州、遼寧、湖北等省的各縣市全套民間文學資料集(共數(shù)百種)和其他省市的零散資料集(幾十種),發(fā)現(xiàn)了大量相關資料。僅筆者建立的文本數(shù)據(jù)庫,就收錄了中國40多個民族中流傳著的682篇洪水再殖型故事。這還只是筆者個人眼界所及,不啻冰山一角。就中國洪水神話的時間深度、地域跨度和異文數(shù)量而言,不要說西方學界,就是一個中國的故事學家,他了解的故事世界也是極有限的。
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自1990年以來,筆者在教學之余,一直留心搜求中國洪水神話的不同異文,以及有關中外洪水神話研究的著作與論文。承蒙諸多師友幫助,集腋成裘,資料積累終于達到了相當規(guī)模。2005年,筆者的學位論文《論中國洪水故事圈——關于568篇異文的結構分析》通過了博士學位答辯,被評為當年湖北省的優(yōu)秀博士論文。許多師友一直催促筆者將此論文整理出版,但遲遲沒有問世,一則因為筆者的拖延個性,二則因為總是感到現(xiàn)有研究尚很粗淺。今天,筆者對這個著名故事已做了長達三十多年的追蹤,自己也從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學者,變成了個退休的老叟,是應該有個階段性的了結了。不然,實在是對不起眾多幫助和關心過筆者的人。
值得欣慰的是,由于長期追蹤洪水神話,又在多年高校教學過程中對民間故事的基本理論加以探究,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方法與個案的結合、一般與特殊的結合。筆者希望自己的這些試探,對民間故事基本理論有所貢獻。但究竟做得如何,只能交由時間這個無情的法官裁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