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錚全集》是我國著名水工結(jié)構(gòu)和水電建設專家、兩院院士潘家錚先生的作品總集,包括科技著作、科技論文、科幻小說、科普文章、散文、講話、詩歌、書信等各類作品,共計 18卷,約 1200萬字,是潘家錚先生一生的智慧結(jié)晶。
他的科技著作和科技論文,科學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充滿智慧,反映了我國水利水電行業(yè)不斷進步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他的文學著作,感情豐沛、語言生動、風趣幽默。他的科幻故事,構(gòu)思巧妙、想象奇特、啟人遐思;他的雜文和散文,思辨清晰、立意深邃、切中要害,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這些作品對研究我國水利水電行業(yè)技術進步歷程,弘揚尊重科學、銳意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勇于擔責的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潘家錚全集》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潘家錚全集第十八卷積木山房叢稿》,主要包括《寒門瑣記》《秋魂集》《積木山房詩話》《錦屏之歌》《李卓吾先生評傳》!逗T瑣記》是作者個人的家族史敘述,對高祖、曾祖、祖父母、父母兄弟的追憶;《秋魂集》是作者懷念不幸罹病去世的小女兒的詩文,感人肺腑;《積木山房詩話》是作者對自己幾十年詩歌研究和詩學實踐的總結(jié),對中國詩歌發(fā)展史、詩歌文體流變、詩詞創(chuàng)作規(guī)律、詩人詞人詩詞風格、詩詞格律以及詩詞創(chuàng)作與時代人生的關系,都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和總結(jié);《錦屏之歌》是作者兩赴西南參加雅礱江水電開發(fā)期間所作的詩詞;《李卓吾先生評傳》是一篇作者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所寫的評傳,并附李贄詩若干。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古典文學尤其是古詩詞愛好者品讀,從中分享作者對詩詞的鐘愛和研究,也可供關心潘家錚先生的廣大讀者閱讀,從中了解作者不同時期的人生體驗、心緒情感。
《潘家錚全集 第十八卷 積木山房叢稿》多以文言寫成,體現(xiàn)了潘家錚先生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也反映出其身為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文情懷。
本卷前言
《積木山房叢稿》是潘家錚先生晚年在病榻上陸續(xù)寫作、編輯完成的,包括《寒門瑣記》《秋魂集》《積木山房詩話》《錦屏之歌》《李卓吾先生評傳》《吉光片羽集》共六卷,計三十余萬字。收入本卷的為前五種,《吉光片羽集》為潘家錚先生祖父與父親的各種文稿、詩詞匯編,未收入。
《寒門瑣記》是作者個人的家族史敘述,完成于2012年;《秋魂集》則是作者“文革”期間懷念不幸罹病去世的小女兒的詩文,寫于1969~1972年;《積木山房詩話》寫作時間很早,作者在“文革”之前已有《綠窗詩話》一卷,《積木山房詩話》亦成規(guī)模。晚年作者把“文革”期間查沒后又發(fā)還的《綠窗詩話》殘卷與《積木山房詩話》合編,成一專著;《錦屏之歌》寫的是作者兩赴西南參加雅礱江水電開發(fā)的經(jīng)歷,第一次是1964年,作者懷著“作十年不歸計”的壯心赴錦屏,第二次則是經(jīng)歷“文革”劫難之后“復出”再
赴錦屏。兩赴錦屏,心境完全不同;《李卓吾先生評傳》是作者為明代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寫的一個簡傳,并附李贄詩若干。
從寫作時間來看,《積木山房叢稿》中除了《寒門瑣記》完成于作者辭世前夕外,其他則是潘家錚先生在繁重的科研、工程設計工作之余的日積月累之功。作者的這些詩文,有一部分曾經(jīng)在作者其他散文隨筆里作為引用發(fā)表,比方《積木山房詩話》(簡稱《詩話》)里的《新安竹枝歌》《秋魂集》中若干哭兒詩,以及《錦屏之歌》中的《西行吟草》《杞憂吟》等,但如此集中地呈現(xiàn)給讀者,還是第一次。所以,盡管有些內(nèi)容似曾相識,但任何人都會感到驚艷,驚嘆潘家錚先生這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和水力發(fā)電專家、大壩工程
師,居然有如此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事實上,作者在晚年編輯與增益《積木山房叢稿》,其目的僅是為了留下一些家乘資料和個人讀書隨感給后代和親屬,無意出版和發(fā)表!斗e木山房叢稿》都用文言寫成,個人化色彩非常深厚,恰恰是這樣一種傳統(tǒng)而獨特的敘述與表達,讓讀者看到一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文化構(gòu)成,反過來又可以印證潘家錚先生作為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文情懷。
潘家錚先生的祖父、父親曾是紹興當?shù)赜忻慕逃,有著深厚的?jīng)學、史學、詩學修養(yǎng),涉獵甚廣,著述頗豐,常有詩作,今天所留不能十一。潘家錚認真加以整理歸類,將之輯為《吉光片羽集》一卷。雖然沒有收入《潘家錚全集》,但不妨一窺其家學淵源。從上小學開始,作者就在父親的督責之下,接受嚴格的傳統(tǒng)文史訓練,即便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這種訓練也沒有停止過,再加上潘家錚受強烈的好奇心驅(qū)使,閱讀過大量的傳統(tǒng)小說、戲劇,對傳統(tǒng)文學浸淫頗深,十多歲開始,就開始模仿作詩,到十六七歲獨自外出
謀生,他已經(jīng)以詩人自期,逐漸有了自己的詩學主張,立志走文學創(chuàng)作與研究之路。1946年報考大學的時候,毫不猶豫在志愿里填上中文系。只是在父親的干預下,出于謀生考慮,才不得不放棄這一夢想,改學“實科”。在許多文章里,潘家錚談起這段經(jīng)歷,說他從事水電行業(yè),實在是“先結(jié)婚后戀愛”。文學之事,只好成為一個夢想。但是他一直沒有放棄這一夢想,尤其是詩詞創(chuàng)作,幾乎一生未輟,留下的詩歌作品數(shù)量相當可觀,質(zhì)量也可圈可點,一些雋永、精煉、生動、鮮活的詩句常在同事間流傳,其詩作也得到詩詞專家的肯定。
《積木山房詩話》是潘家錚先生總結(jié)自己幾十年詩歌研究和詩學實踐的一部作品,凡十三萬字。在這部作品中,他對中國詩歌發(fā)展史、詩歌文體流變、詩詞創(chuàng)作規(guī)律、詩人詞人詩詞風格、詩詞格律以及詩詞創(chuàng)作與時代人生的關系,都做了深入、全面的研究和總結(jié),在評析具體詩句,論述詩人詞人作品時,常有非常精辟而獨到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他提出明確的詩學主張,“發(fā)乎情,感于懷,律于聲,以言志者,詩也”,“凡為詩,無論何體裁,感情必須真摯,意境必須深切,文辭必須優(yōu)美,且音調(diào)必須諧和協(xié)調(diào),格式必須均衡蟬聯(lián),切忌草率、鄙俗、捏造、不文,此千古不易之法也”!斗e木山房詩話》是一部意趣盎然的詩歌理論著作,雖是憑一己之所好日積月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學術價值。比如,在《詩話》中,作者梳理、品評歷代才女詩作,專列“竹枝·俚謠”一章以論述民歌俚謠與經(jīng)典詩詞創(chuàng)作的關系,整理圍繞《紅樓夢》創(chuàng)作的詩歌唱和,都體現(xiàn)出作者獨特的學術眼光、學術趣味、思想積累和學術素養(yǎng)。尤其首章《原詩》,作于一九六〇年代,在“文革”中被抄沒,發(fā)還時僅為殘簡,這篇近四萬言的詩歌論述文字是可以獨立構(gòu)成一篇精到的詩學論文的,作者甚為珍視。直到2011年,作者二次入院化療,在無法查閱參考文獻,無法核對引詩原著的情況下,在病榻之上憑著記憶,將這一殘簡補齊。文竣工成,所引詩句和古詩話原文,雖偶有脫漏,甚或張冠李戴,總體錯訛絕少!对姟返靡匀,與其說是憑借非同尋常的記憶力,莫若說是對中國詩詞深厚的愛意使然。
《詩話》是潘家錚先生詩學修養(yǎng)集中體現(xiàn),他在科學家和工程師中是少有的詩才和專門家,就是在人文相關領域,其傳統(tǒng)詩學修養(yǎng)能達到這樣境界的,也屬不易。詩歌創(chuàng)作,伴隨潘家錚先生一生,須臾不曾離棄,是他對人生、社會的情感表達,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作者一生創(chuàng)作詩歌甚夥,質(zhì)量或有高下(如創(chuàng)作于“文革”時期的《讀報志感》,便黯惡不忍卒讀,只為存歷史之真,作者才沒有悔其少作加以摒棄),但其格律、音韻、煉字的功夫是相當深厚的,很難在技術、技巧層面挑出毛病。尤其是作者在逆境中寫就的許多篇什,直可視作現(xiàn)代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的精品力作。如作者在小女兒去世之后,一連寫了88首悼亡詩,讀之者莫不裂肺撕肝,珠淚灑襟,一位身處逆境,慈愛又無能為力的父親,一位天真爛漫,聰明伶俐的小女兒,在詩句中交互出現(xiàn),形象豐滿,令人擊節(jié)復一唱三嘆;少年時期創(chuàng)作的《雙山竹枝詞》,意境清新,詩句洗煉,情真意切,柔情似水,讀來令人欣然悵然;而若干《無題》,煉句之精之傳神,詩境之清新,既飽含深情,又富含哲理,可視作向唐代李商隱千古名篇《無題》的致敬之作;另外,《新安江竹枝歌》之意氣風發(fā),《西行吟草》之壯志凌云,《杞憂吟》之沉郁憂憤,直可視作一個時代的詩史,個人精神世界變遷的史詩。反過來講,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從《詩三百》到《古詩十九首》,從唐詩、宋詞直到元曲,代有天才巨子,群星璀璨,積累浩瀚,博大精深,這一流淌在中華文化血脈里的藝術,又為作者撐起一片遼闊的精神天空。
潘家錚先生一生的科學技術論著以千萬字計,文學作品加起來有一百多萬字,《寒門瑣記》完成于作者2008年第一次入院化療期間,可視作作者留給世界最后的文學作品!冬嵱洝房|述家世,記述祖父、祖母、父親、母親、兄弟行狀,敘述簡約而聲情并茂,寫作的初衷雖是為家族親人留念,但行文中家國情懷錚然若響,是家史,也折射著國史,是研究作者作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成長、成才不可多得的資料,也可視作良好家風建設的好教材。對潘氏家族有相當意義,對全社會的教育意義當不言而喻。
需要說明的是,因為作者無意發(fā)表示人,《積木山房叢稿》手稿通篇無標點,通篇無分節(jié),一切依古籍刻印體例格式。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編者不揣冒昧,越俎代庖代為句讀標點,尤其《詩話》一卷,依傳統(tǒng)詩話著作編輯成例,尚貿(mào)然分節(jié)標題,并查對引文引詩原著,訂正若干脫漏及打印訛錯。學識淺陋,不能望潘公項背,穿鑿臆測、附會牽強處當不在少數(shù),尚待見教于方家。
魯順民
2016年3月12日
潘家錚(1927年11月~2012年10月),水工結(jié)構(gòu)和水電建設專家,設計大師,科普及科幻作家,水利電力部、電力工業(yè)部、能源部總工程師,國家電力公司顧問、國家電網(wǎng)公司高級顧問,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副組長及技術總負責人,國務院三峽工程質(zhì)量檢查專家組組長,國務院南水北調(diào)辦公室專家委員會主任,河海大學、清華大學雙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資深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者。
總序言(路甬祥)
總前言(編輯委員會)
本卷前言(魯順民)
編輯說明
寒門瑣記
淵源
高祖、曾祖
祖父母
父親胤初公簡傳
先母薛孺人小傳
大哥痛史
三弟生平
四弟遺痕
秋魂集
自序
亡女定兒小傳
己酉志痛
志痛余錄
祭女文
哭女絕句
悼殤律句
葬女辭
最后之悼念
跋
積木山房詩話
自“綠窗”至“積木山房”(代序)
卷一 原詩
卷二 本事
卷三 閨秀
卷四竹枝?俚謠
卷五 趣話
卷六 雜志?詠史
錦屏之歌
序
卷上西行吟草
卷中錦山后唱
卷下杞憂吟
附錄一讀報志感
附錄二酬引玉女史詩
附錄三無題詩草
李卓吾先生評傳
李卓吾先生評傳
附錄一:李卓吾先生詩選
附錄二:前人寫李卓吾先生詩作集錄
編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