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內的流言傳播行為是工作生活中最頻繁發(fā)生的行為之一,它對個體和組織具有多重影響。雖然流言傳播研究的相關文獻已有很多,但依然存在實證研究缺乏和研究不足的問題,這也是導致流言傳播研究現有結論存在分歧的原因。本書將從多角度對組織內流言傳播行為作詳細研究,補充現有文獻的不足,通過實證研究回答流言傳播對組織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
本書將從社會網絡的研究視角來對組織內的流言傳播問題進行研究。本書包含九個部分:第一章介紹了流言傳播及其基本理論;第二章介紹了基于社會網絡研究方法下的新模型;第三章分析了組織內流言傳播的路徑;第四章分析了流言傳播與友誼之間的相互影響;第五章分析了流言傳播與信任之間的相互影響;第六章從社會地位、工作滿意度和個體表現出發(fā),分析了流言傳播與個體行為的共同進化問題;第七章從結構視角,通過兩種不同測量方法的經驗研究,分析了組織內流言傳播對個體表現的影響;第八章從社會資本和社會認同理論視角出發(fā),根據現有理論,分析了流言傳播對團隊表現的影響;最后一部分給出本書的研究結果,通過對結果的分析,提出了控制流言傳播的消極影響的管理建議,并最終給出整體結論。
本書對于相關學術領域具有一定貢獻,從三方的角度對組織內流言傳播行為做了系統研究,并以全新的視角分析了流言傳播對表現的影響以及流言傳播與個體行為的共同進化,擴充了現有研究;提出了流言傳播的傳播路徑,并以實證方法研究了流言傳播與友誼和信任,補充了現有研究;提出了12條管理建議,認為流言傳播本身并不會給組織帶來問題,而消極影響的根源是缺乏信任,這對以往文獻的分歧給出了解釋。
本書的研究是為了回答三個問題:組織內的流言是如何傳播的?流言的傳播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流言傳播會對組織和個體有何影響?回答這三個問題的最終目的是要了解組織內的流言傳播究竟是一種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行為,從而為實際的管理提出建議。
縱觀以往的研究,關于組織內流言傳播的定量研究十分稀少,這與管理學研究者進入該領域較晚有關,而本研究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社會網絡的視角對組織內的流言傳播行為做分析。由于本研究是以社會網絡的視角來分析組織內的流言傳播行為,因此,研究的重點自然與關系、影響有關,與上文綜述對應的是流言傳播與其他關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流言傳播的影響部分。在流言傳播與其他關系的相互作用這部分,本書將研究流言傳播與友誼、信任的關系;在流言傳播的影響部分,本書將研究流言傳播對組織內個體和團隊表現的影響。
在主要研究開始之前,本書將對組織內流言傳播的傳播路徑做簡略分析。由于以往的文獻主要研究的是廣義上的流言傳播,很難對其傳播路徑做分析,當把流言傳播控制在組織內部的時候,流言涉及的傳播人、接收人和目標人都屬于同一組織,從而,對于傳播路徑的分析成為可能。而目前為止,很少有文獻系統地研究組織內流言傳播的傳播路徑,因此,本研究并不重復。之所以在做主體研究之前簡略分析組織內的流言傳播路徑,是因為了解流言的傳播路徑對于分析流言傳播的影響有幫助?梢哉f,關于傳播路徑的研究是一個整體的鋪墊。
對于流言傳播與友誼的研究,本書除了總結以往研究,分析友誼與流言傳播的相互影響外,還將從社會網絡的角度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是否在組織中的受歡迎程度對傳播流言或成為流言傳播的接收者有影響?是否傳播或接收流言的多少對個體在組織中的受歡迎程度有影響?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也可以解答流言傳播對個體在組織中的受歡迎程度是否有影響,從而為提出管理建議做鋪墊。
對于流言傳播與信任的研究,以往的文獻中定量分析很少,本書將以實證的方法來做分析。關于這部分的內容,本書將從流言的傳播人與目標人的角度來做分析。截至目前,還沒有從這個角度分析組織內流言傳播與信任之間相互影響的研究。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本書除了分析信任對傳播正負面流言的影響外,還要回答以下三個問題:是否正負面流言傳播網絡中(傳播者和目標人)的受歡迎程度對個體的受信度有影響?是否個體的受信度對傳播正面或負面流言有影響?是否經常傳播流言的人會被認為是一個不可信的人?與流言傳播與友誼的研究類似,這些問題的回答可以了解流言傳播對組織內個體受信度的影響,為提出管理建議做鋪墊。
對于組織內流言傳播的影響研究,本書將聚焦在個體和團隊表現上,因為在組織管理研究中,個體和團隊表現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在過去的文獻中,僅有一篇文章研究了流言傳播對個體表現的影響,還沒有文章對流言傳播對團隊表現的影響做研究,并且本書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與現有研究完全不同,這讓這部分的內容研究顯得十分有意義,這部分研究的中心思想是要找出流言傳播對個體和團隊的影響究竟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而歷史文獻關于流言傳播的影響一直存在分歧,本書希望以實證的方法來對此進行回答。
除了以上幾部分的研究外,本書還將考慮流言傳播的三個重要影響因素:社會地位、工作滿意度和個體表現。因此,從動態(tài)網絡的角度,對流言傳播與這三個個體屬性的共同進化做了分析,以發(fā)現是否這些個體特征相似的人更容易建立流言傳播關系,并且分析這三個個體屬性對流言傳播的影響。了解更多流言傳播的影響因素對于提出管理建議有一定幫助。
為了完成上述研究,需要搜集相應的網絡數據,因為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是社會網絡法,模型包含動態(tài)的和靜態(tài)的兩種。而由于組織內流言傳播的特殊性,使得數據的采集面臨一定困難,因此,本研究采集了三組數據。在流言傳播與友誼的研究中,忽略了流言傳播的正負,選取一個小型組織采集動態(tài)網絡數據,采集時間是2013年7月至12月;而對于流言傳播與信任和表現的研究中區(qū)分了流言的正負,采集了靜態(tài)的網絡數據,采集時間是2014年9月。具體的數據采集方法將在相應的部分做詳細敘述。
以上,簡略介紹了本書的主體研究,本書將通過這些研究來回答組織內流言傳播對個體和組織的影響究竟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如果有害,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減少不利影響,本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提出組織管理建議。
王越乙,1986年生,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畢業(y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訪問學者。2015年進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工作,在《管理世界》《清華大學學報》等期刊發(fā)表文章若干篇。近三年,主持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級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一項和校級高等教育研究重點項目一項,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網絡、組織行為學。
第一章 流言傳播及其基本理論1
第一節(jié) 組織內流言傳播的研究現狀1
第二節(jié) 何謂流言?何以傳播?5
一、什么是流言傳播?5
二、為什么要進行流言傳播?8
三、流言傳播會產生什么影響?11
四、流言傳播與友誼和信任之間的關系14
第二章 基于社會網絡研究方法下的新模型18
第一節(jié) 社會網絡分析模型18
第二節(jié) 指數隨機圖模型(ERGM)20
一、馬爾可夫隨機圖模型(Markov random graphs Models)21
二、指數隨機圖模型的新描述24
第三節(jié) 動態(tài)網絡模型29
一、動態(tài)網絡模型的算法30
二、動態(tài)網絡與個體行為的共同進化模型(Coevolution Models)33
第三章 組織內流言傳播的路徑39
第一節(jié) 正式的工作關系與流言傳播42
第二節(jié) 非正式的情感關系與流言傳播47
第四章 流言傳播與友誼55
第一節(jié) 流言傳播與友誼的聯系57
一、從友誼看流言傳播57
二、從流言傳播看友誼60
第二節(jié) 實證研究及分析62
一、數據測量與模型建構62
二、分析結果68
第三節(jié) 朋友的選擇與流言傳遞76
第五章 流言傳播與信任81
第一節(jié) 流言傳播與信任的聯系81
一、信任對流言傳播的影響83
二、流言傳播對信任的影響87
第二節(jié) 實證研究及分析89
一、數據測量與模型建構89
二、分析結果96
第三節(jié) 信任是流言傳播的催化劑106
第六章 動態(tài)網絡和個體行為:流言傳播與個體行為的共同進化112
第一節(jié) 流言傳播與個體行為之間的聯系115
一、流言傳播與社會地位115
二、流言傳播與工作滿意度118
三、流言傳播與個體表現118
四、流言傳播與個體屬性的共同進化119
第二節(jié) 實證研究及分析121
一、數據測量與模型建構121
二、分析結果131
第三節(jié)流言傳播會影響個體行為,其傳播也會被個體行為影響141
第七章 結構洞視角下的流言傳播與個體表現147
第一節(jié) 結構洞與流言傳播之間的聯系150
一、結構洞與中間人150
二、流言傳播網絡中的中間人152
三、中間人與個體表現155
第二節(jié) 采用一般方法測量個體表現的動態(tài)驗證(SIENA)157
一、樣本選取與測量157
二、分析結果159
第三節(jié) 采用網絡方法測量個體表現的靜態(tài)驗證(ERGM)163
一、樣本選取與測量163
二、分析結果171
第四節(jié) 信息的守門人與聯絡官177
第八章 社會資本和社會認同理論視角下的流言傳播與團隊表現182
第一節(jié) 流言傳播的中間人182
第二節(jié) 中間人與團隊187
一、中間人連接了什么樣的人/團隊?187
二、中間人屬于什么樣的團隊?191
第九章 控制流言傳播消極影響的管理建議194
第一節(jié) 研究中的假設與驗證匯總194
第二節(jié) 一種不可消除行為下的管理建議201
參考文獻206
附錄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