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6
一.東廓思想研究的相關(guān)進展 7
二.東廓之學的思想性格和定位 9
三.東廓講學及社會歷史活動的相關(guān)研究 12
第一章 半生心路:浩浩誰立萬物表 15
第一節(jié) 家世源流與學術(shù)傳統(tǒng) 15
第二節(jié) 早年教育及思想困惑 17
第三節(jié) 師事陽明與宗旨確立 20
第四節(jié) 從學陽明的九載經(jīng)歷 24
第五節(jié) 不滿一紀的仕宦生涯 30
第二章 講學與政事:文章政事無二門 47
第一節(jié) 講學與官員交游網(wǎng)絡(luò) 47
一.與江西官員的交游網(wǎng)絡(luò) 47
二.官員參與講學的情形 53
三.以道相勉 62
第二節(jié) 陽明學對地方官員的影響 67
一.為政之道的三個心性層面 67
二.政學一體與萬物一體 73
三.以儒術(shù)宰吏治 78
第三章 講學與化鄉(xiāng):幾為蒼生涕拂襟 88
第一節(jié) 講學與書院建設(shè) 89
一. 早期講學與書院建設(shè) 89
二.歸田后講學與書院建設(shè) 96
第一節(jié) 講學士友與地方宗族網(wǎng)絡(luò) 102
一.講學士友的規(guī)模、構(gòu)成及影響 102
二.講學士友與地方宗族的關(guān)系 104
三.草根學者對地方社會的影響 111
第三節(jié) 化鄉(xiāng)實踐 120
一.撰譜序與倡鄉(xiāng)約 120
二.丈田及賦役改革 132
三.地方社會救濟 141
四.講學、化鄉(xiāng)與心性工夫 144
第四章 戒懼說的思想脈絡(luò):須從戒懼識中和 147
第一節(jié) 學庸合一、戒懼慎獨合一 148
一.朱子釋戒懼、慎獨 149
二.陽明釋戒懼、慎獨 156
三.東廓論學庸合一、戒懼慎獨合一 159
第二節(jié) 依托《中庸》展開戒懼說 161
一.陽明學建構(gòu)的思想背景 161
二.戒懼以致中和(良知) 163
第三節(jié) 以濂洛之學會通戒懼說 166
一.濂洛之學與陽明學的關(guān)系 166
二.濂洛之學與戒懼說的會通 170
第五章 戒懼說的義理與實踐:好從瑟僩栽根本 175
第一節(jié) 戒懼真體 175
一.良知至善 175
二.天然自有之規(guī)矩 182
三.帝規(guī)帝矩 186
四.本體精明 190
第二節(jié) 戒懼之功 194
一.自戒自懼與安排、警惕 194
二.戒懼不離與寂感動靜 202
三.一體兩面、全生全歸 212
四.與朱子、陽明、蕺山之比較 215
第三節(jié) 戒懼之功的其他德目 226
一.無欲 227
二.不逾矩、絜矩 228
三.克己復(fù)禮與修己以敬 229
四.“復(fù)”本體 232
五.思誠 234
六.研幾 235
第四節(jié) 戒懼工夫的實踐歷程 236
一.早年:戒懼于念慮 237
二.轉(zhuǎn)變:戒懼于心體 238
三.戒懼實功 241
四.默識心體 245
第六章 結(jié)語:敦于實行——東廓之學的意義 251
一.平生事業(yè) 251
二.思想定位 260
三.學術(shù)價值 268
附錄《澈源鄒氏七修族譜》人物傳記選錄 274
鄒義傳記 274
何子壽 明故承直郎順天別駕里泉鄒先生墓志銘 274
鄒美傳記 277
鄒善 明鄉(xiāng)進士昌泉鄒公壙志 277
鄒德泳 明故鄉(xiāng)進士今贈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昌泉府君行實 277
王時槐 明鄉(xiāng)進士今贈中憲大夫太常寺少卿昌泉府君墓志銘 280
鄒善傳記 283
鄒德溥 先考太常卿穎泉府君行狀 283
曾同亨 明故太常卿穎泉鄒公墓志銘 289
鄒德涵傳記 297
鄒德溥 伯兄汝海行狀 297
耿定向 明故奉議大夫河南按察司僉事鄒伯子墓志銘 301
焦竑 僉憲聚所公墓表 304
鄒德溥傳記 306
鄒德泳 先兄宮洗泗山老師行狀 306
葉向高 宮洗泗山公墓志銘 309
鄒元標 宮洗泗山公墓表 311
鄒德泳傳記 313
蔡懋德 明正議大夫刑部右侍郎瀘水鄒公墓志銘 313
附表 317
附表一 鄒東廓與江西官員交游一覽表 317
附表二 安福陽明學者暨鄒東廓弟子一覽表 323
附表三 明代安福人才鄉(xiāng)族分布統(tǒng)計表 335
附表四 江西其他府縣鄒東廓弟子一覽表 342
附表五 其他省鄒東廓弟子一覽表 345
附表六 鄒東廓講會、游學活動一覽表 348
附表七 鄒東廓鄉(xiāng)族實踐一覽表 354
參考文獻 355
后記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