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公余輯錄(附雜著)(全二冊)(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刊)
定 價:98 元
叢書名:近代中外交涉史料叢刊
- 作者:張煜南 編,王晶晶 整理
- 出版時間:2020/7/1
- ISBN:9787532596058
-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829.342
- 頁碼:59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32開
本書是晚清時期史料整理作品。作者張煜南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印尼的著名華僑實業(yè)家和地方僑領,1895年后曾任中國駐檳榔嶼副領事。本書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海國公余輯錄》,共六卷,分別為《檳嶼紀事本末》《辨正瀛環(huán)志略》《名臣籌海文鈔》《槎使游歷詩歌》《海國軼事》《海國詠事詩》,主要是輯錄時人著作,間附按語;第二部分《海國公余雜著》三卷,分別為《推廣瀛環(huán)志略》《增益瀛環(huán)近事》《續(xù)海國詠事詩》,為作者自著。記述了19世紀各洲、各國之政治、經濟、地理、歷史、氣候、風土人情,等等。
本書稿是《海國公余輯錄》及《雜著》的新式標點整理本,簡體橫排,間有校勘和注釋,并有前言對作者生平、全書內容、版本、價值等作了介紹。
一、張煜南及其《海國公余輯錄》
張煜南(1851-1911),號榕軒,廣東梅縣淞口人。其弟張鴻南(1861-1921),號耀軒。張氏兄弟“幼時極其寒苦”,待至青年,張煜南隨父經營小買賣,但經營不善,屢遭虧損,生活艱難,不得不遠走南洋,來到印尼的巴達維亞(Batavia,今雅加達)謀生。初時“投入園林作苦工”,不得溫飽,繼而到華人商號當店員。由于勤奮踏實、吃苦耐勞,深獲巨商張振勛的信任和賞識,被擢拔為高級職員。在張振勛的一再提攜之下,張煜南得以自立門戶、發(fā)家致富。張振勛(1841-1916),字弼士,號肇燮(兆燮),廣東大埔縣人,晚清著名南洋華僑富商和僑領,曾任中國駐英屬檳榔嶼副領事、駐英屬新加坡領事。1878年,張煜南和張振勛合資開辦笠旺墾殖公司,墾荒種植咖啡和茶葉。后來二人又合資創(chuàng)辦一家日惹銀行。張煜南為了開拓商機,把目光投向了蘇門答臘島東北部日里平原上的棉蘭,那里當時還是一塊榛莽瘴癘之地,遍布沼澤、人煙稀少,但張煜南看到了這里的商機。他雇傭從家鄉(xiāng)來的鄉(xiāng)親和當地民眾,開墾種植煙草、橡膠、甘蔗等經濟作物,不久胞弟鴻南也被召來協(xié)助。兄弟二人開辟了七八座橡膠園以及茶葉、油、糖等加工場,占地面積達100多平方公里,職工人數多達數千,最多時達一萬多人。招工辟土,開拓利源,張煜南兄弟的辛勤努力帶來了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和市場的繁榮,吸引世界各國種植園主前來棉蘭投資。1898年,張煜南兄弟又與張振勛合股創(chuàng)辦了廣福號、裕昌號兩家輪船公司,往來于棉蘭、檳榔嶼、新加坡、香港、上海各埠,逐漸形成了一個資本雄厚的商業(yè)帝國。因張煜南為富商中之翹楚,在南洋商業(y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且開埠有功,被荷印政府任命為“甲必丹”(Kapitein音譯),管轄日里,一時“財土大辟,商賈輻輳”。晚清張之洞最早奏請在南洋各島設立領事,保護華民、振興商務,薛福成則建議“檳榔嶼、馬六甲應作一起辦法。該埠各有華商一人充當甲必丹,既為華民素所仰望,如飭兼充領事,或可允從”。清政府在新加坡設一總領事;統(tǒng)轄南洋諸島,在檳榔嶼則設副領事。1893年3月,張振勛被清政府任命為檳榔嶼第一任副領事,1894年,在新加坡總領事黃遵憲被召回國后接替之。張振勛調任新加坡任總領事后,張煜南則接替了張振勛檳榔嶼副領事的職務(1894-1896年任職)。由是,張煜南被稱為“服官中外、恩洽華夷,卓著政聲、口碑載道”。
張煜南一生中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建筑潮汕鐵路。在《海國公余輯錄》中,不難看出張煜南對“修建鐵路以致富強”的格外關注。在近代中國,張煜南不僅是最早認識到鐵路重要性的有識之士之一,而且是最早投資鐵路建設的華僑資本家。甚至有論者認為,“在清朝末年,如果不是張煜南率先行動,可能不會出現華僑對中國鐵路建設的大規(guī)模投資。1904年到1905間建設的潮州鐵路為華僑投資者樹立了榜樣”。甲午戰(zhàn)爭(1894-1895)中國戰(zhàn)敗后,一方面清政府認識到鐵路的國防、軍事價值;另一方面,更刺激了列強爭相奪取中國的鐵路建設權——獲得鐵路權,也就獲得了勢力和利益的擴張。1896年簽訂的《中俄密約》主要內容即關于俄國在中國東北修筑鐵路的特權:俄國要求中國允許其在黑龍江、吉林“接造鐵路以達海參崴”,而且無論戰(zhàn)時和時,俄國均可用此鐵路“運兵、運糧、運軍械”。同年,法國迫使中國簽訂協(xié)議,允許其從中越邊境的諒山修鐵路通廣西龍川……抵制列強勢力深入,中國就必須建設自己的鐵路網。張煜南很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他說,中國一直以來防范的都是來自東南沿海的敵人,可因為有鐵路,運兵神速,國家更應加大邊境的防衛(wèi),而防衛(wèi)辦法,就是同樣也修筑鐵路(“竊恐將來防邊之亟,甚防海矣。節(jié)節(jié)而防之,必有防不勝防之害,不如亦修鐵路,以通兵餉”)。1897-1900年中國展開了圍繞收回鐵路和礦山權的斗爭,然而清政府修建鐵路的計劃和努力,卻缺乏建設資金的支持。張煜南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投資潮汕鐵路建設的。潮汕鐵路共花費300余萬銀元,張煜南,鴻南兄弟各認股100萬銀元,實際后來又加上林麗生退股的加價30萬銀元。
張煜南(1851-1911),號榕軒,廣東梅縣松口人。清末民初印度尼西亞著名華僑實業(yè)家、僑領。光緒二十一年(1895),張煜南繼張弼士之后出任中國駐檳榔嶼副領事。 王晶晶,1983年生于江蘇鹽城,文學博士,2013-2016年任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社會與文化系講師、研究助理;2017年至今任教于鹽城師范學院,在《中國比較文學》《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新文學史料》等刊物發(fā)表論文、翻譯、評論若干,著有《客廳內外——林徽因的情感與道路》。
總序
整理凡例
前言
序
自序
凡例
題詞
海國公余輯錄
卷一 檳嶼紀事本末
卷二 辨正《瀛環(huán)志略》
卷三 名臣籌海文鈔
卷四 槎使游歷詩歌
卷五 海國軼事
卷六 海國詠事詩
海國公余雜著
卷一 推廣《瀛環(huán)志略》
卷二 增益瀛環(huán)近事
卷三 續(xù)海國詠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