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是二十世紀公認的小說大師納博科夫長篇小說代表作,講述一個天才少年由于長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漸精神失常的故事,激情、迷醉、瘋狂和隕落是貫穿整部小說的旋律。主人公盧仁小時候是個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憂郁的孩子,現(xiàn)實生活總是讓他感到焦慮,于是他把象棋作為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避難所。事實證明,他是個象棋天才,并一躍成為象棋大師。然而,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棋局漸漸取代了他的現(xiàn)實生活,真實的生活反而成了夢境。納博科夫在這部早年作品中傾注了巨大的熱情,以解剖學(xué)般的精準筆法勾勒出天才光環(huán)背后的隱秘角落。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這種愛注定是毀滅性的!
★ 《洛麗塔》作者,小說大師納博科夫長篇代表作
★ 一個象棋天才的激情、迷醉、瘋狂和隕落
★ 以解剖刀般的精準筆法書寫天才少年背后的隱秘角落
作為二十世紀公認的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作品對英文文學(xué)乃至世界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凹{博科夫精選集II”精選五部納博科夫代表作,其中不乏市面上難以尋見、讀者翹首以盼的期待之書。
五部作品都是納博科夫的早年創(chuàng)作,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文字煉金術(shù)士的成長:處女作《瑪麗》懷念故國與初戀;《防守》以解剖刀般的精準描繪一位瘋狂的象棋天才;《眼睛》用“間諜”題材挑戰(zhàn)小說技法;《絕望》則玩轉(zhuǎn)“元小說”,主人公頗有后期《洛麗塔》中亨伯特的影子;《斬首之邀》是一部光怪陸離的超現(xiàn)實黑色寓言。透過跨越十年的五部杰作,可以看到年輕的納博科夫如何進行“風(fēng)格練習(xí)”和寫作探索,從早年天然敏銳的感受力和細膩的書寫,到后期對結(jié)構(gòu)與文體的自如掌控,逐漸構(gòu)建出獨一無二的小說宇宙。
《防守》是納博科夫長篇小說代表作,講述一個天才少年由于長期沉溺于棋局而逐漸精神失常的故事,激情、迷醉、瘋狂和隕落是貫穿整部小說的旋律。主人公盧仁小時候是個不引人注目、性格孤僻憂郁的孩子,現(xiàn)實生活總是讓他感到焦慮,于是他把象棋作為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避難所。事實證明,他是個象棋天才,并一躍成為象棋大師。然而,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棋局漸漸取代了他的現(xiàn)實生活,真實的生活反而成了夢境。納博科夫在這部早年作品中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勾勒出天才光環(huán)背后的隱秘角落。
歡迎來到納博科夫的小說世界。如果文字能喚起至純的感官享受,那么舍此無它。
前言
這部小說的俄文書名是Zashchita Luzhina,意思是“盧仁防守”,指的是國際象棋中的一種防守技巧,這種技巧可以說是我在這部小說中創(chuàng)造的主人公盧仁大師發(fā)明的。盧仁這個名字的發(fā)音,如果把“u”拖長一些發(fā)成“oo”,就和“illusion”一詞同韻。早在一九二九年春,我就開始寫這部小說了。當時我在法國東比利牛斯省的一個溫泉小鎮(zhèn)勒布魯療養(yǎng),常在那一帶捕捉蝴蝶。同年在柏林完成創(chuàng)作。當時的情景我記得特別清晰,長滿荊豆和冬青的山間有一塊斜面巖石,這部小說的主題構(gòu)思最初就是在那兒形成的。假如當時認真地多想想的話,說不定會有進一步的奇思妙想。
Zashchita Luzhina刊登在俄文流亡者季刊《現(xiàn)代紀事》(巴黎)上,用的是我的筆名“弗??西林”,之后立即由流亡者主辦的斯洛弗出版社出版(柏林,一九三○年)。紙面平裝本,二百三十四頁,長二十一厘米,寬十四厘米,純黑色的護封,燙金書名。這個版本現(xiàn)在很難見到,可能會越來越少。
可憐的盧仁不得不等待三十五年才出了一個英文本。不錯,三十年代后期有個美國出版商對該書表示過興趣,刮了一陣要出英文本的風(fēng)。但是后來證明,這位出版商原是那種夢想控制作家藝術(shù)靈感的人。他建議我用音樂取代象棋,把盧仁寫成一個發(fā)狂的小提琴家,這樣我們短暫的合作也就草草收場了。
今天重讀這部小說,重溫其故事情節(jié),我頗有點安德森[注:Karl Ernst Adolf Anderssen (1818—1879),德國著名國際象棋棋手,號稱無冕之王。一八五一年在倫敦執(zhí)白對萊昂內(nèi)爾??基耶塞里茨基,中局連棄雙車取勝,后世將此局譽為“安德森的不朽之局”。基耶塞里茨基(Lionel Adalhert Bagration Felix Kieseritsky, 1806—1853)為愛沙尼亞著名國際象棋棋手,一八三九年赴法國教授象棋并以下收費棋謀生。]回顧他那盤得意棋局的感覺。他向時運不濟而又高傲的基耶塞里茨基連棄雙車,基耶塞里茨基在后世無數(shù)的棋譜里帶著永遠的疑問反復(fù)遭此棄子攻殺。我的故事不好寫,但我非常樂意利用這樣或那樣的形象和這樣或那樣的場景,為盧仁的生活構(gòu)建一種致命的模式。我寫了一座花園,寫了一次旅行,還寫了一系列的無聊瑣事,都帶著技能比賽的味道。尤其是最后幾章,用一著正規(guī)的象棋攻殺的形式,瓦解了那個可憐人最深處的一點理智。說到這里,我想為那些為賺錢而寫評論的人省些時間和氣力。這些人看書一般都是邊看邊念,遇到一部對話不多的小說時,只要能從《前言》中撿到夠用的信息,就別指望他們認真讀完全書。所以我不妨提醒他們注意磨砂玻璃窗意象(這個意象與盧仁的自殺有關(guān),更確切地說是與他的“自將”有關(guān)),它要到第十一章時才首次出現(xiàn);蛘哒埶麄冏⒁馕夜P下這位悶悶不樂的大師回憶他下棋之旅時的感傷方式,他想起的不是淺橘紅色的行李標簽和幻燈演示片,而是不同的旅館衛(wèi)生間和走廊公共盥洗室里的瓷磚——那些呈藍白相間的方格的地面,他坐在寶座般的坐便器上,垂眼一望,想象中便出現(xiàn)了酣戰(zhàn)中的棋局;要么是鋪在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和房門之間的亞麻地毯上故意排得不對稱的圖案,市場上稱為“瑪瑙彩”,按著馬一步三彩格的樣式在這里或那里破壞著地毯灰色的底色,不然還是挺規(guī)則的方格;要么是一些又大又光的黑黃色相間的長方形,它們的H形縱列被熱水管這條黃褐色垂直線無情地截斷;要么是那個豪華衛(wèi)生間,他從漂亮的大理石地板上認出了一個完整而朦朧的棋局,布局和多年前一天夜里他拳頭支著下巴沉思過的一模一樣。不過我設(shè)置的象棋效應(yīng)不光出現(xiàn)在這些獨立的場景中,在這部引人入勝的小說的基本結(jié)構(gòu)中也能找到象棋效應(yīng)的連鎖反應(yīng)。于是在第四章快結(jié)束時,我在棋盤的一角走出了意想不到的一步,十六年的歲月用一段文字一筆帶過,盧仁突然長成一個邋遢的中年人,到了德國的一個旅游勝地。讀者在一張花園小桌旁發(fā)現(xiàn)了他,他正用手杖指著一扇他想起來的旅館窗戶(不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塊玻璃方格)同一個人說話。從放在鐵桌上的坤包可以斷定這是個女人,但直到第六章我們才會見著她。這時從第四章開始的往事回憶逐漸集中在盧仁已故的父親身上,第五章中專寫他的過去。寫到他時,讀者可以看出他一面回憶兒子早期的象棋經(jīng)歷,一面在自己頭腦中將其程式化,好把它編造成一個青少年感傷故事。到第六章,我們轉(zhuǎn)回庫爾豪斯,發(fā)現(xiàn)盧仁還在擺弄那只坤包,還在同他那位讀者尚未看清的伙伴說話。這時讀者看清了她,她從他手中拿回坤包,說了老盧仁的去世,她也就成為小說布局的要緊部分。這三個中心章節(jié)的整體部署使人想起——或者說應(yīng)當使人想起——某種象棋難題,其要點不僅僅是通過這么多步將死對方,還要有一個被稱為“逆向分析”的過程,其要求是根據(jù)當前態(tài)勢圖進行復(fù)盤研究,證明黑方剛走的這一步不可能是王車易位,或者肯定是吃了白方的過路兵。
在這篇只作初步介紹的《前言》中,沒有必要多談棋子和攻防策略方面更為復(fù)雜的問題。不過有一點必須說明,在我的所有俄語書中,《防守》包含、散發(fā)著最大的“熱情”——鑒于想象中象棋是種玄而又玄的東西,說“飽含熱情”也許不合常理。事實上,即便是那些對國際象棋一竅不通的人或者對我的其他作品一概憎惡的人,也素來認為盧仁很可愛。他笨拙、邋遢、不合時宜——但正如我筆下那位溫柔的小姐(一位當之無愧的好姑娘)很快注意到的那樣,盡管盧仁皮膚灰白粗糙,深藏的天賦不為人知,但他的確有不可貌相之處。
我的俄文小說陸續(xù)出了一些英文版本(還會再出一些),在我最近為這些英文版本寫的前言中已經(jīng)形成了一條規(guī)則,那就是對維也納學(xué)派說幾句鼓勵的話。手頭這篇前言也不會例外。我希望,精神分析學(xué)家和接受精神分析的人都能欣賞盧仁精神崩潰后接受治療的具體方法(比如暗示療法,即暗示棋手把自己的“后”看成媽媽,把對方的“王”看成爸爸)。弗洛伊德學(xué)派的小后生將開鎖的玩具裝置當成了解讀小說的真正鑰匙,他們毫無疑問會繼續(xù)把我的父母、我的情人和一連串的我自己漫畫化,并將我筆下的人物和這些漫畫形象等同起來。為了讓這些偵探進展順利,我不如現(xiàn)在就承認,我把我的法語女家教、我的袖珍象棋、我的好脾氣和我在自家有圍墻的花園里拾到的桃核統(tǒng)統(tǒng)賦予了我筆下的盧仁。
弗??納博科夫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于蒙特勒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1899-1977)
納博科夫是二十世紀公認的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納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爾什維克革命期間,納博科夫隨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國。他在劍橋三一學(xué)院攻讀法國和俄羅斯文學(xué)后,開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學(xué)生涯。
一九四〇年,納博科夫移居美國,在韋爾斯利、斯坦福、康奈爾和哈佛大學(xué)執(zhí)教,以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和翻譯家的身份享譽文壇,著有《庶出的標志》《洛麗塔》《普寧》和《微暗的火》等長篇小說。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納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麗塔》由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并引發(fā)爭議。
一九六一年,納博科夫遷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