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被風吹過的事物》是湖北作家謝倫十年創(chuàng)作的散文力作合集,它既是一本寫故鄉(xiāng)的書,也是一本悲天憫人的書,更是一個心懷夢想的人,對已逝田園的點滴追憶,與祭奠,其中有看得見的,更有看不見的。謝倫的語言優(yōu)美凝練,故事精彩,語言張弛有致,筆法精煉,尤顯難得。
《一些被風吹過的事物》尤其是作者對人與人性的思考,賦予作品思想的鋒芒。
我常常覺得,我是這樣的一個人:兩條腿子在不停地向前邁進,爭先恐后,可兩只眼睛又總在回望,望我的來路,生怕走丟。這樣的人生來虛弱膽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是處于尷尬境地:他遇事不能義無反顧,優(yōu)柔寡斷,看似急迫緊張,實際是烏鵲繞樹,徘徊再三,往往錯失良機;而來路也終究愈走愈遠,曲曲彎彎,人生之曲、之彎何其大也,因此我的回望也必然充滿了迷離、破碎,夢境一樣不可捉摸。但定心想想,也毫無辦法,偏偏就是這種讓我迷離、破碎、恍若夢境一樣不可捉摸的回望,在不斷給予我些許的生活勇氣、前進的力量,使我至今雖然步履蹣跚、倉促,卻仍能堅持行走而不至于倒下,不至于迷途。這就是說,縱然我懷有走向更遠、更為廣闊天地的渴望,但我生命的根系,依然是牢牢地扎在生我養(yǎng)我的那一片故土里,我的身體情感所需的一切滋養(yǎng),依然是來自那塊血地,并無可替代;而且我還相信,我一路跌跌撞撞的影子,到頭來也會像枯葉一樣,一片一片落回到那里。故土是我生命的底色,只有在不斷地回望中,我的內(nèi)心才會安寧。
我有幾位這樣的朋友,他們的父母過去有的是搞地質(zhì)的,有的是鐵道工程兵、或從事別的什么流動性很強的工作,因而他們的童年總在漂移,今天湖南,明天湖北,或福建或廣東,在一個地方往往住不到兩年,周圍的人、方言、生活習俗沒來得及熟悉就又要離開。他們不像我在一個村里待了整整二十年沒挪窩兒。每當我無意中談起村莊的往日物事,他們聽來就非常羨慕,臉上的微笑柔軟而溫暖,說他們是一群沒根的人,他們沒有故鄉(xiāng)。其實我生活的那個村莊自然風貌雖然美麗,卻是極為貧窮的,她有山,有河流,有田畈,但不知為何,在二十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還窮得穿不暖衣、吃不飽飯。如果誰有本事,在哪兒弄來裝肥料的小日本兒的尿素袋子做條褲子穿,那簡直就幸福到天上去了。這時候,我又覺得我的故鄉(xiāng)實際是乏善可陳的,F(xiàn)在村里新蓋了不少高樓,比高樹還高,但里面多數(shù)是空的,年輕人都忙著去城里打工,鐵將軍把門,一年到頭也不回來;有些住戶搬走了,可老屋還在那兒,年久失修,門廊屋檐齜牙咧嘴,磚墻開裂歪斜,搖搖欲墜,村巷里更是雜草叢生,到處是糞坑和垃圾;山上的樹也少了,砍了也沒人再去補栽。尤其在2008年前后,還記得那年我陪新華社記者回鄉(xiāng)做“三農(nóng)”調(diào)查,看到滾河沿岸建了不少的造紙廠、塑料顆粒加工廠,塑料顆粒加工廠村頭也有,回收的破塑料瓶、塑料袋堆積如小山,風一吹塑料袋滿天亂飛,河水都變成醬黑色的了,也沒人去管,上面成年漂浮著黃色泡沫,空氣里臭臭的,灰塵落滿莊稼的葉子。很顯然,這些都是城市化的結果,卻也又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商業(yè)帝國的誘惑誰都沒有辦法去抵擋,各種急功近利的“發(fā)展項目”已經(jīng)使村莊面目全非,呈現(xiàn)一種積重難返的病態(tài)。我有時想,村里現(xiàn)在的孩子,他們可能認為村莊原本就是這樣的吧?就應該這樣,他們早晨一睜眼所看到的不過就是這些?晌覅s像是一匹識途老馬,當我站在村街上,走在村子的四周,觀察村莊現(xiàn)實的富有和破敗時,心里焦慮,隱隱發(fā)痛,腦子里就有了恐懼——分不清到底誰是誰非。發(fā)展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保護兩難對峙,一方面中央一再強調(diào)要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要給子孫留飯吃,而另一方面GDP又像一根鞭子,抽得你馬不停蹄飛奔向前。我們精神的原鄉(xiāng)就這樣消失了嗎,出路在哪里?想到這兒,我就莫名其妙的心懷愧疚,F(xiàn)在的村里的孩子們都不認識我了,仿佛我不該出現(xiàn)在這兒,神情詫異而疑惑。他們和我小時候一樣在到處瘋跑,身后跟著狗,爬樹、游戲、打架,但他們已經(jīng)沒有野兔可攆了,也很少掏到鳥蛋,更不可能下河里去抓魚摸蝦逮螃蟹。因為到處是農(nóng)藥(特別是除草劑),沒有野兔的生存空間,鳥也少見,河里的魚蝦和螃蟹早就死絕了。他們的童年里注定沒有這些。村里多年就不唱戲了,也沒有了說書人,他們不知道皮影兒是什么,石磙是干什么用的,村里連一頭牛也沒有了(耕地已機械化),他們只看電視,他們從電視上知道了牛。因為電視,他們在童年里接受的外面的信息比我們那時候多一千倍。眼下村里的孩子們上完小學就不愿再讀書了,因為村東頭的張葵連小學也沒畢業(yè),混得比上完大學的人還要好,在棗陽、襄陽都開有化工廠,在城里買了別墅,開寶馬車。他手下干活兒的人都是研究生。張葵成了村人的榜樣。
事實上我已經(jīng)不是這個村莊的人了,或者說,我曾經(jīng)生活過的那個村莊和時光一起消逝了,我和我城里的那幾個朋友一樣,也成了一個沒有故鄉(xiāng)的人。但我又分明在這個村莊里生活了有二十年。我在這個村里經(jīng)歷了成長,見證了死亡。那時候村里有六十多戶,三百多號人,現(xiàn)在我一閉上眼,他們說話的神情,走路的姿態(tài)依然鮮活。但現(xiàn)在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已入土,老年人自不必說,中年人,青年人也都像風吹茅草一樣倒下去。特別是最近幾年,我接到村里的電話,十有八九就是這些,接得我心驚肉跳。這使我覺得,在那樣的一個村莊里,從那樣一個時代過來的一群村人真是太平凡了,他們活著的活著,死去的死去,螞蟻似的,沒有誰會在乎他們。但我們是在一起生活過的,他們的死,就如同我的骨血親人的離去讓我悲傷和失落,我不能有一刻的忘記他們,包括村里的那些河流,山岡,那里的一草一木……這么說來,我的故鄉(xiāng)又分明還在那里,這大概就是我離開村莊三十多年仍要不斷去回望的根由所在!同時也因為這根由,使我有了做人的警醒、敬畏,有了去感悟人生艱難和悲涼的力量。
謝倫,湖北棗陽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散文》《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長江文藝》《芳草》《中國作家》《黃河文學》《北京文學》《上海文學》等雜志。作品被收入多種文學選本及年度精選集
回望的疼痛(代序)卷一◎ 童謠◎ 一些被風吹過的事物小莊子/ 大水/ 靠在大棗樹上打盹的爺爺/ 老屋院子◎ 桃花林花子/ 大周爺,戈黨員/ 狗娃兒/ 桃花◎ 通往村小學的另一條路衛(wèi)生所/ 喜歡糧站的桂瘋子/ 通往村小學的另一條路/ 獸醫(yī)站的快刀吾◎ 響水凹記憶放蜂子的老陜/ 田角灣窯場/ 響水凹記憶/ 土地廟卷二◎ 我的村莊鐵匠孫五/ 做豆腐的閻老西兒/ 豬精黨三炮/ 瓜老板紀盛魁/ 打油佬孫為民◎ 雀之殤狼/ 一頭自投火海的野豬/ 雀之殤/ 藥雁◎ 空中的聲音空中的聲音/我所親歷的一場反革命事件/從一張照片說起◎ 大隊文藝宣傳隊人物速寫◎ 村里的樹卷三◎ 火車開往哪里去◎ 讓靈魂作伴◎ 鄉(xiāng)之味◎ 村后面◎ 滾河筆記◎ 大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