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蔥蘢十年》以1990年代軍事題材戲劇創(chuàng)作與演出為背景,講述作為親歷者,以個人獨特視角,通過紀實描述、史論結合等多種方式與手段,展現(xiàn)了當時創(chuàng)作與演出的情景,同時描寫了活躍在當時劇壇的軍隊戲劇藝術家,包括鄭振環(huán)、姚遠、孟冰、蔣曉勤、唐棟、王樹增、王儉、龐澤云、王海鸰、宮曉東等人的形象。
立秋時,收到吳然兄的新作《蔥蘢十年》,他囑我以“導演闡釋”為題寫一篇序。他的書文體新穎,像是一部散文體的戲劇故事。書中記敘的,正是1990年代的部隊戲劇活動。所有往事歷歷在目,仿佛天上的白云還是那樣從容,而劇場里的氣氛還是那樣火熱,當年那一臺臺看熟了的戲還在臺上立著。這激情燃燒的十年,其實就是一出大戲,大戲里面更是一系列的戲中戲。我開始想提議增加一張演員表,后來感覺弄不成,因為全軍戲劇團體有十多家,加上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和一些經(jīng)常排演戲劇的文工團,幾百號人參演了這臺大戲,他們不是在演別人,而是在演自己,因此,這張演員表少了誰都不行。
吳然是我在總政藝術局工作時的同事,開始是干事,后來當了副局長。他聰明、好學且敬業(yè),分管戲劇給了他一展才情的機會。這十年,軍隊戲劇園地呈現(xiàn)出一派芳華爭妍、連林競奇的繁茂景象。這當然是全軍戲劇工作者同心深耕的結果,卻也飽含著吳然付出的心血。今日憶之,不禁感慨良多。
軍隊文藝隊伍其實是一支特別能戰(zhàn)斗的特種兵。軍隊的戲劇團體集合著的這些編劇、導演、演員、舞美人才,是一群有學識、有才干、有熱血的精英專家。直至今日,我還十分懷念這些可敬可愛的良師益友,感謝他們的真誠,感謝他們的創(chuàng)造,感謝他們對我的幫助和支持。軍隊戲劇團體有一個好的作風,那就是:在前進路上從不停滯懈怠,總是密切關注現(xiàn)實,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性和戰(zhàn)斗性;在成績面前從不固步白封,總是在藝術上大膽探索,始終保持可貴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不孤芳自賞,總是互相鼓勵,互相幫助,始終保持全軍一盤棋、共同滾動前進的良好態(tài)勢。在1992年第六屆全軍文藝會演和1999年第七屆全軍文藝會演中,各推出了13臺戲劇,加上會演之外的作品,這十年創(chuàng)作的劇目,竟有30臺之多,真是成果斐然,蔚為大觀。
那時候都說“抓”創(chuàng)作。嚴格講,“抓”這個動作并不準確。戲劇生產(chǎn)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改為“促”也許更合適。那么,是怎么“抓”或者怎么“促”的呢?
一、舉辦高級研修班。在年底全軍文藝隊伍進入排練、演出季,創(chuàng)作人員相對比較空閑的時候,把較為活躍、有成就而且有潛力的編劇、導演集中起來,請軍內(nèi)外各方面、各專業(yè)的一流專家授課,觀摩國內(nèi)外優(yōu)秀劇目,給他們補課、充電、加油。同時,交流平時創(chuàng)作中的困惑和苦惱,研討軍隊戲劇創(chuàng)作中阻滯創(chuàng)作、難于突破的癥結,目的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調(diào)整心態(tài),鼓勵創(chuàng)作。
吳然,祖籍安徽廬江,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曾在軍事院校教授文藝理論及寫作近十年。曾長期在軍內(nèi)外文化機關從事文藝政策制定、行業(yè)管理工作,并在軍內(nèi)外數(shù)個文藝機構擔負管理職務。出版學術專著、文藝論集、長篇譯著、長篇小說十多部,多次獲軍內(nèi)外獎項。出品、策劃電視劇和舞臺劇《激情燃燒的歲月》《舊京絕唱》等多部。
十年大戲的臺前幕后——拉幕人語(代序)/陸文虎
序幕 漫長的等待
第一幕 場燈亮起來
第二幕 主角紛紛登臺
第三幕 大戲剛剛開始
第四幕 漸入佳境
第五幕 熱鬧的過場戲
第六幕 幕間與換場
第七幕 大舞臺上的小作品
第八幕 高潮迭起
第九幕 異彩紛呈
第十幕 波瀾壯闊
第十一幕 大會師之眾生相
尾聲 主觀視角的回望
謝幕“劇”中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