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中國境外最好的中國花錢收藏圖典。
中國花錢也稱厭勝錢,有錢形,但沒有法定的流通價值。他們或有吉語,或有吉祥紋飾,或有傳說中的神仙人物。它們共同的作用在于驅(qū)疾辟邪。從歷史上來說,漢代就有花錢了,一直鼓鑄到清代甚至民國初期。從門類上來說,他們和中國的銅鏡一樣,可以細分為神仙故事、瑞獸與花草、吉祥紋飾、吉語等幾大類別。中國花錢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及其豐富,涉及宗教、藝術(shù)和民俗幾大領(lǐng)域。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和歐洲盛行的宗教幣章有著異曲同工的意味。也許正因為這個原因,十八和十九世紀在中國活動的外國傳教士、外交家和海關(guān)官員有不少喜歡并收藏這種錢形的物件。
本書收錄的花錢是作者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倫敦的時候逐漸收集的,一般是通過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國的錢商或拍賣行購買,也在中國的北京、上海、南京、廣州、香港、澳門等地購買了一些,還有一部分為家人和朋友的贈送。但是,絕大部分的藏品得自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所以,本書收錄的花錢,大多是中國流落在國外的花錢,大多源自名家,可以說是中國境外最好的花錢收藏。
本書作者方稱宇博士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和執(zhí)教十余年,曾任英語用法調(diào)查中心副主任,目前就職于香港城市大學。他曾是英國東方錢幣學會會員,多次應(yīng)邀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英國皇家錢幣學會做有關(guān)中國花錢的講座。
《中國花錢與傳統(tǒng)文化》向當今的讀者完整地展示了這些歷史的見證。作者方稱宇在此卷中所選錄的花錢,美輪美奐,極具品味,集中反映出花錢的幾大主要類別。他展示了花錢的詞匯、紋飾和傳統(tǒng)藝術(shù),并揭示了它們所表達的趨吉避惡的豐富內(nèi)涵。這些花錢充分地運用了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shù)表達方式,比如說蝙蝠代指福、鹿諧音祿、鶴喻長壽、劍以驅(qū)邪等等。此書通過對彩圖的使用,不僅充分展示出花錢的美麗圖案設(shè)計,也展示出錢體上悠久歲月所產(chǎn)生的奇妙包漿。
中國古代錢幣,有各種各樣的形制,有貝狀的,有鏟狀的,有刀狀的,但是通行最久、流傳最廣的則是圜狀的錢幣。海貝作為交換貨品的錢幣使用,源自遠古,商代的墓葬與遺址中時有出土。古文字的"貨"字從貝,不僅指的是貨品,也指的是可以進行物品交易的代替媒介,是反映貨品價值的貨幣。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銅錢開始普遍使用,中原三晉地區(qū)主要用鏟狀的布錢。鏟狀布錢的來源,是鏟地用的農(nóng)具“鑄”,“布”字則是“鑄”字的同音假借字!掇o!方忉尣紟诺陌l(fā)展,簡明扼要:“初期布幣還保留锝的形狀:首空可以納柄,形如今之鏟,故又稱鏟幣或空首布!痹邶R國和燕趙地區(qū),流行的是刀幣,顯然是由實用的刀具轉(zhuǎn)為交換的貨幣。至于圜狀的錢幣,有學者(如千家駒)指出,是從紡輪演變而來,因此體圓有孔,先是圓孔,后來變成方孔,或許與戰(zhàn)國時期逐漸流行的"天圓地方"觀念有關(guān)。
方稱宇,博士,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和執(zhí)教十余年,曾任英語用法調(diào)查中心副主任,目前就職于香港城市大學。他曾是英國東方錢幣學會會員,多次應(yīng)邀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和英國皇家錢幣學會作有關(guān)中國錢幣及花錢的講座。他是中國民俗錢幣學會的主要創(chuàng)辦人之一。
序(鄭培凱)
序(喬·克里伯)
前言
中國花錢概述
吉語錢
鶴鹿同春錢
錢文錢
神仙瑞獸錢
星象崇奉與四靈厭勝錢
生肖錢
張?zhí)鞄煷蠡ㄥX考
掛牌與異形錢
鏤空錢
參考文獻
索引
中國歷史紀年簡表
中國花錢概述
一、花錢的基本要素及含義
花錢也稱厭勝錢(或?qū)懽鲏簞馘X)、福錢和吉祥錢,也稱玩錢或雜錢,學界稱民俗錢。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它們是古錢學的一個分支,與行用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最起碼在宋代,古錢譜就開始收錄花錢了,但是直到現(xiàn)在,到底什么是花錢還是常有爭論。我認為,花錢的基本要素,須從形制、材料和功能這三個方面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