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是從陜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絕癥,路遙于1992年11月辭世。賈平凹說:“路遙是一位像牛一樣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他是陜西文學的英雄!
路遙是從陜北大地上走出來的著名作家,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創(chuàng)作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多部有影響力的作品。由于身患絕癥,路遙于1992年11月辭世。賈平凹說:“路遙是一位像牛一樣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家,他是陜西文學的英雄!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一書以年代為主線,采用大量一手資料,詳細記載了路遙一生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軌跡,將新中國文壇、陜西文壇的重要事件與重要人物穿插其間,將路遙及其作品置于整個新中國文藝發(fā)展的脈絡中思考,為讀者提供了路遙及其作品得以生成的文藝環(huán)境與地理條件,進而為重新審視路遙及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位置打開了新的空間。
全書廣泛利用傳主的著述、信札、序跋等材料及譜主同仁、朋友的回憶文章等,用資料翔實的資料,謹慎嚴密的考證,生動呈現(xiàn)出作家路遙不平凡的一生,具有較高的閱讀價值。
1. 以年代為主線,廣泛利用路遙自己的著述、信札、序跋等材料及路遙生前同仁、朋友的回憶文章等大量一手資料,生動呈現(xiàn)茅盾文學獎桂冠得主不平凡的一生。
2. 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的生活記錄里,看到路遙“平凡世界里的人生”。
3. 將路遙和他的作品置于整個新中國文藝發(fā)展的脈絡之中,將新中國文壇的重要事件與重要人物穿插其間,為讀者把握與解讀路遙作品提供了更加豐厚的寫作背景,從而使讀者對路遙的創(chuàng)作資源、精神氣質以及文學貢獻能夠有更加準確、深入的理解。
4. 全書資料翔實,史實豐贍,考證謹慎嚴密,極具閱讀與研究參考價值。
5. 路遙生前好友《長恨歌》作者王安憶、《出梁莊記》《中國在梁莊》作者梁鴻、延安大學文學院前院長厚夫、“企業(yè)家中的思想家”馮侖誠摯推薦。
6. 本書采用內外封裝幀,設計富有現(xiàn)代感,簡潔優(yōu)雅,不失時尚之美,紙張優(yōu)良,定價合理,閱讀體驗超值。
《我渴望投入沉重:路遙年譜》序言
路遙和他的文學時代
1992年11月17日,敏感、自卑、貧病纏身的路遙病逝了。
這位在20世紀80年代聲名鵲起的作家,是那個時代文壇當之無愧的佼佼者。他的作品被廣泛傳閱、研究至今,他的名字已經成為文壇重鎮(zhèn)——陜西文學的標簽之一。他短暫的一生碩果累累,但其生前卻幾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苦難的童年、饑餓的青少年、不順利的學業(yè)、不順心的生活、貧病交加……加之個人的英年早逝以及未上山的父母、未成年的女兒……他的一生, 比他的作品更加傳奇。
當然,一位作家的日常生活不能簡單地與其文學活動相關聯(lián),但是像路遙這樣一生中充滿斷層、傳奇、爭議的作家,其文學創(chuàng)作必然與日常生活狀態(tài)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作為路遙的清澗老鄉(xiāng),我與路遙之間也曾有過一段特別的緣分。2007年, 我在榆林市文聯(lián)《陜北》雜志編輯部獲得了一份“編輯”的差事,單位安排我暫住市文聯(lián)二樓辦公室十一號,一住就是三年。三年中,路遙常常被人談起。其中當然有特別的緣由。1983年夏秋之際,路遙帶著電影《人生》的劇組在榆林選景,選完景后,路遙在榆林小住過一段時間,完成了中篇小說《你怎么也想不到》。當時,路遙就住在市文聯(lián)二樓十一號。小說《你怎么也想不到》中也留下了一系列頗具榆林地方特色的詞匯,“毛烏素大沙漠”“古長城”“防護林”“治沙”“文化館”……據(jù)路遙生前好友、榆林市群藝館的朱合作回憶,路遙打鼾的聲音特別大,從市文聯(lián)大門一進來就能聽見路遙的呼嚕聲。他每天早上九點多起床,十一二點吃飯,然后開始創(chuàng)作,一寫就是一整天!赌阍趺匆蚕氩坏健吠旮搴螅愤b便離開了榆林,也離開了他夜以繼日工作過的市文聯(lián)二樓辦公室十一號。
我自小就對路遙充滿敬意,加之特別的緣分,以自己特別的方式向這位同鄉(xiāng)前輩致敬,就成為我的一個夙愿。2011年春節(jié)后,我初步確定了本書的寫作構想,開始收集整理與路遙相關的公開與非公開的資料與檔案,同時翻閱了大量年譜與傳記類書籍,希望以此完成自我訓練,為寫作《路遙年譜》積蓄力量。
在寫作之初,我就給自己定下了非常明確的目標——以編著其生平事跡的方式,嘗試理解那個文學語境中的路遙、陜北文化中的路遙,以及人世間最平凡的路遙……我期待《路遙年譜》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一個更加豐滿、真實、多層面、全角度的路遙?梢哉f,這是我寫作《路遙年譜》的初衷。今天,《路遙年譜》即將付梓,我期待這本拙著能為讀者了解這位陜北“大百科全書式”作家提供更多、更新的角度,甚至可以為路遙研究者理解路遙的文學資源、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文學觀念提供更豐富的參照。
由于各種原因,現(xiàn)行的當代文學史似乎存在一些淡化路遙及其創(chuàng)作的傾向。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論述了社會主義形態(tài)下文藝由“一體化” 格局逐漸向多元化發(fā)展的這一過程,但或許是由于該書寫作時間較早,作者并未對路遙的兩部現(xiàn)實主義代表作品《人生》與《平凡的世界》展開論述,而只在書末的“中國當代文學年表”中列出了作品的發(fā)表年代與出處。而作為“重寫文學史”的重大研究成果之一,陳思和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在第13章第4節(jié)專門討論了路遙的《人生》,而對《平凡的世界》的論述卻只有寥寥數(shù)言。這兩部文學史著作可謂經典,但對路遙及其創(chuàng)作的論述卻都不約而同著墨甚少。盡管其中原因復雜,但當代文學史論著對路遙及其創(chuàng)作存在某種“集體忽視”卻是客觀事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文藝作品遭受冷落的現(xiàn)實。
今天,我們回望路遙,便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沒有過時,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也永遠不會過時,甚至,正如路遙曾經所言,“我們和缺乏現(xiàn)代主義一樣缺乏(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梢哉f,路遙留給我們的文學遺產是一個獨立的、科學的、超前的文學形式,甚至其價值遠遠超越了文學本身的意義。
身處劣境卻不斷挑戰(zhàn)苦難、自強奮斗,這是路遙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 路遙的人格魅力與其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時代精神——給予所有卑微人物以勇氣和光亮,并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夠走多遠。路遙的一生為我們所展示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追求。這也是路遙逝世多年之后,其作品愈發(fā)為無數(shù)讀者所歡迎的原因之一。
路遙曾在給蔡葵的一封信中談到:“對作家來說,所謂現(xiàn)實,同時也就是未來,也就是歷史,因此必須有更具深度的思考,才有可能進入真正有價值的勞動。”閱讀路遙,要在大時代中發(fā)現(xiàn)他細微的生活。只有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實的“日!保覀儾拍芨玫亟咏骷冶旧,理解在時代的留白處那個更廣闊的“路遙”空間,更加直觀地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真實的一面。
寫作本書的時候,筆者常常驚嘆于路遙對這個世界“初戀般的熱情”和他那“宗教般的意志”,他如此熱愛著這個世界,愛著他愛的人,卻又無力對抗這個世界。他是文壇上真正的苦行僧。無數(shù)次閱讀路遙,沿著路遙曾經踏過的足跡前行,讓我有了一次次與路遙跨越時空的交流,這無疑成為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自我學習、自我審視的過程。
感謝路遙的同學、同事、朋友,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筆者參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很可能就失去了這些重要文獻。感謝那些熱愛路遙的讀者和研究路遙的學者們,正是他們使得這本小書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另外,還要感清澗路遙紀念館與劉艷館長對我所做工作的鼓勵與支持、策劃編輯王水對本書的賞識、責任編輯程帥在編校方面嚴謹?shù)膽B(tài)度,對此,我深表感謝。
最后,我要特別感謝的是為這個“平凡的世界”創(chuàng)下不凡文學成就的路遙。在道德缺失、文學疲軟的今天,審視路遙留下的這份遺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路遙堅守著的現(xiàn)實主義陣地——正是我們民族精神家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如路遙自己所說:“現(xiàn)實主義在文學中的表現(xiàn),決不僅僅是一個創(chuàng)作方法問題,而主要應該是一種精神。”路遙用生命恪守的這塊精神陣地,使他與他所屬的時代保持了一種緊張而良性的關系,而這種關系對今天,乃至未來都意義重大。
本書難免存在錯誤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指正批評。
王剛 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