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齊是大清帝國的奠基人,他以堅強的毅力、巧妙的策略,統(tǒng)一了女真諸部,組合成了滿族共同體,然後再興兵征明,終於建立了後金汗國,被後人尊奉為滿族的民族英雄。他在遼東土地上活躍奮斗了四十多年,在滿族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在民國成立之初,由於國人對滿族抱有種族成見,努爾哈齊這位「反叛」?jié)h族明。
朝而為大清帝國開創(chuàng)龍興大業(yè)的關(guān)鍵人物,當然更是毀多於譽。因此如何正確地了解他的生平事功,評價他的歷史地位,是研究滿族歷史與清初歷史的重要課題。作者寫作本書的目的,即在於此。
《努爾哈齊寫真》由陳捷先所著,共分五十個專題,從各個角度闡述努爾哈齊的一生,如滿洲族之來源,努爾哈齊的先世及少年時期,努爾哈齊統(tǒng)一女真諸部及攻占明遼瀋大地的諸次戰(zhàn)事,如何創(chuàng)制滿文、組建八旗,他的用兵智謀,向遼東地區(qū)的大規(guī)模遷徙,計丁授田及分丁編莊的經(jīng)濟措施,穩(wěn)定朝鮮之策,屠殺遼民及士人,他所設計的八王共舉新汗的汗位傳承制度,「嗜殺」的努爾哈齊及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妻妾子女,家庭內(nèi)部矛盾,以及努爾哈齊的死亡等等。不少內(nèi)容,都是作者深入考察所得的成果。
清朝是滿洲族人建立的,而“滿洲”這個名詞在中國古代史書上沒有出現(xiàn)過,直到明朝末年,遼東女真人中才有一個部落以“滿洲”為他們的稱號,后來他們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形成滿族共同體。
“滿洲”名稱在中國雖前史未見,但這并不表示他的歷史從明朝末年才開始。相反地,他們的祖先有著相當悠久的源流,像先秦的肅慎、漢代以后的挹婁、勿吉、靺鞨(“羈”字原先可能作“羯”字)、女真等等,都是滿洲族人的先世。
肅慎人很早就居住在長白山以北、東臨大海以及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傳說他們在舜、禹時代就與中原人民建立了聯(lián)系。周朝時,肅慎人曾向武王、成王、康王以“桔矢石砮”為貢品來朝貢。所以周朝政府說:“肅慎、燕、亳,吾北土也。”表明肅慎曾是周朝的屬地。據(jù)地下發(fā)掘與文字資料,可以了解古肅慎雖是以狩獵為生,但家畜飼養(yǎng)也相當發(fā)達,青銅制品已廣泛使用,他們過著氏族定居生活,房屋都是長方形半穴居式的。不過黑龍江流域與濱海一帶的肅慎民族,雖然資料不多,相信他們?nèi)詮氖聺O獵生活,處在生產(chǎn)力水平較低而落后的階段。
戰(zhàn)國以后,史書中改稱肅慎為挹婁,他們的活動區(qū)域大體上與肅慎相同。挹婁人有了農(nóng)業(yè),地產(chǎn)五谷,擅長養(yǎng)豬,能織麻布,又會造小船,經(jīng)濟生活顯然得到了不少改善。據(jù)考古學者發(fā)現(xiàn),他們住土穴,認為越深越好,大家族的土穴有“至接九梯”的,“無大君長,邑落各有大人”。由于挹婁定居區(qū)內(nèi)出現(xiàn)漢代錢幣、陶器、玉石,從而可知挹婁人與中原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應該是十分密切的。
肅慎與挹婁的后裔在北朝與隋唐的史書里分別稱為“勿吉”與“靺鞨”。唐代,靺鞨族人居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分為七大部,其中粟末與黑水兩部最強。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冊封粟末部首領(lǐng)大祚榮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渤?ね”,加授。忽汗州都督”,這就是著名“渤海國”政權(quán)(滿族先世建立的第一個政權(quán)),它建國二百多年,政治與軍事制度都按唐制,使用漢文,最盛時轄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管轄著牡丹江、綏芬河流域和烏蘇里江以東一帶的廣大地區(qū)。歷代渤海國王幾乎每年都派使臣到長安朝貢,又經(jīng)常派留學生入唐學習政治與經(jīng)濟的各種制度;文化相當發(fā)達,被稱為“海東盛國”。渤海的士大夫,甚至國王、王子都通漢文,有些更能賦詩。唐朝名詩人溫庭筠曾在送別渤海王子時寫過“疆里雖重海,詩書本一家”的名句,生動地表明了彼此文化關(guān)系的親密。靺鞨人在漢人影響下,曾創(chuàng)造出燦爛的“渤海文化”,也曾為朝鮮、日本當擔當過傳布中華文化的橋梁任務。
公元926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契丹太祖興兵推翻了渤海國,改稱東丹國。由于靺鞨族人居地不同,自然環(huán)境各異,內(nèi)部發(fā)展很不平衡,渤海王朝雖然文化鼎盛,但北部及濱海的散居族人生活仍然清苦落后。遼朝契丹人統(tǒng)治靺鞨人時改稱他們?yōu)榕嫒,并以其發(fā)展程度分為生女真與熟女真。后來又為避諱遼興宗的御名,再改女真為女直。契丹人以嚴厲手段對待女真人,因此到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時,以完顏部為核心的女真首領(lǐng)阿骨打帶領(lǐng)族眾起兵反抗,結(jié)果打敗了遼朝,建立了滿洲族先人所建的第二個政權(quán)——大金。金朝后來不但消滅了遼朝,又戰(zhàn)敗了北宋,并俘擄了徽、欽二宗,勢力南下發(fā)展到中原地區(qū)的黃淮流域。金朝的北邊到達外興安嶺,東臨大海,西與蒙古為鄰,成為歷史上與南宋并立的大王朝;不過大部分女真人也因南遷中原定居,融入了漢民族。盡管金世宗時常告誡族人要保持“國語(女真語)騎射”等自身文化,但統(tǒng)治者的希望并不能扭轉(zhuǎn)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尤其到蒙古人滅了金朝之后,留居南方的女真人事實上都變成廣義的“漢人”了。
南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黑龍江與烏蘇里江流域的女真人歸元朝遼陽行省的開元路與水達達路管轄,新統(tǒng)治者不但重抽女真人實物稅,還經(jīng)常征用女真人為兵員從征南宋與日本,給女真人帶來極為沉重的負擔。所幸為時不長,元朝被朱元璋的大明取代了,東北女真人也得到了解放。
明朝政府在東北女真地區(qū)推行“分而治之”的撫綏政策,在政治上,大量建立“羈縻”衛(wèi)所,、加強統(tǒng)治,給女真上層加封不同等級的衛(wèi)、所官職,如都督、都指揮使、指揮僉事、千戶、百戶等,授予印信、敕書、衣冠、鈔幣以及部分首領(lǐng)賜姓等辦法,拉攏他們,以加強政治與文化上的聯(lián)系。在經(jīng)濟上,明朝除允許受封的女真首領(lǐng)到北京交換及領(lǐng)賞物品外,又在遼東開設幾處馬市與女真人貿(mào)易。明朝方面供應食鹽、糧食、布匹、鍋碗、鐵制農(nóng)具等生話所需品,女真人則以人參、獸皮、蜂蜜、蘑菇、松子等物交易。另外,為加強防御力量,明朝又在遼東各地建造邊墻,形成對女真與蒙古的防線。從明初到萬歷年間,明政府在遼東共設三百八十四個衛(wèi),二十四個所管治女真,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時,又在黑龍江口特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管轄所有衛(wèi)所。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各女真部族的遷徙、沖突,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以及明朝本身的由盛而衰,到明朝后期,遼東女真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居住于現(xiàn)今吉林以北松花江轉(zhuǎn)折后江南以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邊阿什河流域的海西女真;=是分布在長白山以北、牡丹江與綏芬河流域的建州女真;三是生聚在偏遠精奇里江下游直到庫頁島的整個黑龍江南北廣大地帶的野人女真。
海西女真有葉赫、哈達、烏喇、輝發(fā)四部,又稱海西四部或扈倫四部。葉赫居葉赫河畔,經(jīng)濟發(fā)達,是四部中最強者。哈達居開原城東,其首領(lǐng)王臺曾受明冊封為龍虎將軍。哈達和葉赫與明朝關(guān)系良好密切,又近明設的馬市“南關(guān)”(廣順關(guān))與“北關(guān)”(鎮(zhèn)北關(guān)),故兩部又有“南關(guān)”哈達、“北關(guān)”葉赫的稱號。烏喇部居吉林北部,極為強悍。輝發(fā)則為四部中較弱的一部,居輝發(fā)河流域。建州女真原住牡丹江下游,其一部為斡朵里,位于牡丹江人松花江處之西岸,另一部為胡里改,位于牡丹江人松花江處之東岸(今依蘭),二部隔江相望,關(guān)系密切。后經(jīng)遷徙,到15世紀中期先后定居于渾河支流蘇子河(一稱蘇克蘇滸河)畔,分為建州三衛(wèi)(建州衛(wèi)、建州左衛(wèi)、建州右衛(wèi)),其中左衛(wèi)為努爾哈齊的出生部落。建州女真人與明朝貿(mào)易關(guān)系頻繁,促進了他們社會經(jīng)濟的較快發(fā)展。留居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經(jīng)濟生產(chǎn)落后,明朝稱他們?yōu)橐叭伺,包括東海瓦爾喀部、虎爾哈部、薩哈連部等等,他們主要仍以狩獵為生。
明朝推行的衛(wèi)所政策雖然能羈縻女真人于一時,但也為眾多女真頭目提供了管轄部眾和加強統(tǒng)治地位與權(quán)力的機會。在明廷勢衰之后,女真內(nèi)部有了多頭并起的現(xiàn)象,相互兼吞的動亂時有發(fā)生。
努爾哈齊就降生在明朝走向衰亡的世宗嘉靖時代,他的父親與祖父都當過明朝邊區(qū)的小官,為明朝盡心盡力地奔走效勞過,但最后都被明兵“誤殺”了。努爾哈齊胸懷大志,發(fā)誓要為父祖報仇,他以堅強的毅力、巧妙的策略,先統(tǒng)一了女真諸部,組合成了滿族共同體,然后再興兵征明,終于建立了后金汗國。他個人也因而成了大清帝國的奠基人,被后人尊奉為滿族的民族英雄。 努爾哈齊在遼東土地上活躍奮斗了四十多年,在滿族發(fā)展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如何正確地了解他的生平事功、評價他的歷史地位,是研究滿族歷史與清初歷史的重要課題。我寫作這本《努爾哈齊寫真》,原因即在于此。
在民國成立之初,由于國人對滿族抱有種族成見,出版的有關(guān)專書與論文,常見反清仇滿的內(nèi)容,努爾哈齊這位“反叛”漢族明朝而為大清帝國開創(chuàng)龍興大業(yè)的關(guān)鍵人物,當然更是毀多于譽。20世紀80年代,大陸學者閻崇年、滕紹箴分別出版了Ⅸ努爾哈赤傳》與《努爾哈赤評傳》二書,詳細論述了這位滿族杰出英雄的生平事跡、歷史事功,為努爾哈齊的一生作了比較公允的論斷。我這本小書就是受他們舊作的影響而以新體裁與一些新看法寫成的。閻、滕兩位先生給我的啟示很多,謹在此致以謝忱。
我這本小書的主人翁為什么稱作“努爾哈齊”而不稱為“努爾哈赤”呢?我們從史料里可以了解:明朝人稱他為“奴”、“奴賊”或“奴兒哈赤”,朝鮮人則稱他為“老酋”,“奴酋”、“老乙可赤”、“奴兒哈赤”等等,都是有貶意與不理性的仇意在的。清朝官書里則有“弩爾哈奇”與“努爾哈齊”的寫法,后來定本《實錄》稱作“努爾哈齊”。大陸學者多稱他為“努爾哈赤”,據(jù)說是大家慣用的寫法,并無史料根據(jù)。事實上,在努爾哈齊出生之時,滿洲文字還沒有創(chuàng)制,后來一些老舊滿文檔冊中凡遇“努爾啥齊”名字時,都按漢人制度“敬避御名”,不書人名而只貼黃紙以示尊敬。只有在清朝的玉牒中記為Nurgaci,音譯應為“努爾噶齊”,這可能是蒙古文的寫法。我個人以為今天寫這位清朝奠基者的事跡生平,不應再懷有種族成見了,不應該再稱他為“奴酋”、“奴賊”、“奴兒哈赤”了。清代官書中既然為他確定了名字“努爾哈齊”,我們也應照清官書的說法寫作為宜。
這本小書的問市,我要感謝內(nèi)子侯友蘭女士與尊敬的好友韋慶遠、馮爾康、閻崇年、倉修良、劉景輝、葉達雄、莊吉發(fā)等先生的鼓勵,也要感謝游奇惠、陳穗錚、傅郁萍三位小姐與陳龍貴老弟在出版事務上的協(xié)助幫忙。
2003年元旦于佛光大學
陳捷先,江蘇江都人,一九三二年生,一九五六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歷史系,一九五九年獲臺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后應邀赴美加入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計劃研究,返臺后曾任臺大歷史系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等職。
一九八○年應聘為美國麻州大學客座教授,一九九○年榮獲韓國國光大學名譽博士學位。一九九五年退休,移居加拿大,現(xiàn)任臺灣大學名譽教授,南開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專攻清史、滿族研究、方志學、族譜學,著有專書《滿洲叢考》、《清史雜筆》(一至八輯)、《清代臺灣方志究》、《東亞古方志探論》、《不剃頭與兩國論》、《康熙寫真》、《雍正寫真》、《乾隆寫真》、《努爾哈赤寫真》、《皇太極寫真》、《順治寫真》、Manchu ArchivalMaterials、The ManchuPalace Mernorials及中英論文百余篇。
推薦人的話:揭開神秘面紗的求真之作——話說《努爾哈齊寫真》
前言:略述努爾哈齊的老祖先
一 滿洲源流神話
二 說“滿洲”
三 “愛新覺羅”新解
四 建州三衛(wèi)
五 努爾哈齊的先世
六 少年努爾哈齊
七 萬歷十一年
八 統(tǒng)一建州女真
九 建立舊老城政權(quán)
十 九部聯(lián)軍之役
十一 靈活的擴張策略
十二 消滅哈達、輝發(fā)
十三 并烏喇、撫野人
十四 葉赫的滅亡
十五 努爾哈齊對蒙古的初期策略
十六 建州與朝鮮
十七 建州勢力的坐大
十八 創(chuàng)制滿洲文
十九 成立八旗制度
二十 手刃胞弟?
二十一 幽禁長子
二十二 后金汗國建立
二十三 “七大恨”告天
二十四 計取撫順
二十五 戰(zhàn)克清河
二十六 撫順戰(zhàn)后的對明政策
二十七 薩爾滸山大戰(zhàn)
二十八 薩爾滸山戰(zhàn)役勝敗原因
二十九 朝鮮參戰(zhàn)者談薩爾滸山之役
三十 取開原、克鐵嶺
三十一 努爾哈齊與熊廷弼對峙
三十二 陷沈陽
三十三 破遼陽
三十四 輕取廣寧
三十五 明朝與后金的再度對峙
三十六 征服遼陽后的治漢政策
三十七 遼東漢人反抗后金
三十八 大遷徙、大屠殺
三十九 計丁授田與分丁編莊
四十 八王共治
四十一 穩(wěn)定難纏的朝鮮
四十二 寧遠之敗
四十三 努爾哈齊之死
四十四 努爾哈齊的妻與妾
四十五 努爾哈齊的子與女
四十六 “用兵如神”的努爾哈齊
四十七 “嗜殺”的努爾哈齊
四十八 努爾哈齊與《三國演義》
四十九 努爾哈齊的宗教信仰
五十 努爾哈齊的《實錄》
結(jié)語:兼論努爾哈齊
努爾哈齊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的父親塔克世至少有三個妻妾,有史料可考的發(fā)妻是阿古都督的女兒,姓喜塔拉氏,名額穆齊。她為塔克世生了三子一女,即長子努爾哈齊、三子舒爾哈齊、四子雅爾哈齊和一位名字不詳?shù)呐畠。塔克世的繼室是海西女真哈達部萬汗所收養(yǎng)的族女,名叫懇哲(又作肯姐),姓納喇氏,她生了一子,即塔克世的五子巴雅喇。史書中還記述塔克世另有一妾為李佳氏,r生有一子,即第二子穆爾哈齊。
努爾哈齊出生的時候,女真各部互相爭斗,紛亂不堪,即使建州左衛(wèi)內(nèi)部也是四分五裂。據(jù)《明世宗實錄》所記,當時部里稱都督的先后就有章成、方巾、撒哈、松巾、斡黑納、柳尚、古魯哥、蟒子、松塔等近十人,他們互不相屬,你爭我斗,后來巨酋王呆崛起,筑城于古勒(今新賓縣古樓鄉(xiāng)),為蘇克蘇滸河部長,統(tǒng)轄群酋,包括努爾哈齊父祖在內(nèi),他掌握建州女真五百道欶書,常冒貢取賞,勢力強大。不過萬歷初年王杲被殺,建州女真一度陷入混亂,明朝政府也對他們停市閉關(guān),使這一部分女真人的生活大受影響。
努爾哈齊就生長在這樣一個時代,物質(zhì)生活的艱苦可以想象,而最令他傷心的是當他十歲的時候,他的生母額穆齊就去世了,他和年幼弟妹們在心地不好的繼母肯哲的虐待下,不但失去了家庭親情的溫暖,而且身心也受到傷害,這使得童年的努爾哈齊不得不尋求獨自謀生的道路了。
努爾哈齊幼年艱苦奮斗的傳聞故事很多,先舉近世史家蕭一山與稻葉巖吉的說法,他們分別在《清代通史》與《清朝全史》里都說清太祖努爾哈齊幼年時“親上山采人參、松子之類,持往撫順市賣之”。事實上,女真人每年上山采集的還不止人參與松子,木耳、蘑菇、榛子、蜂蜜以及獵取野生禽獸也包括在內(nèi),他們經(jīng)數(shù)月在山中集取,然后到馬市進行交易,換取生活物資,或賺得生活費用。
當時明朝在遼東設有幾處與女真人及蒙古人的馬市,如鎮(zhèn)北關(guān)(在開原城東北七十里)、清河關(guān)(在開原城西南六十里)、廣順關(guān)(在開原城東六十里靖安堡)、新安關(guān)(在開原城西六十里慶云堡)以及撫順關(guān)(在城東三十里)。這些“馬市”規(guī)定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開市二次,讓夷漢人等“兩平交易”。女真人以人參等山產(chǎn)、馬匹、貂皮、猞猁猻皮等參加貿(mào)易。他們從漢人處買回去的則是耕牛、鏵子等生產(chǎn)物件或布匹、鐵鍋等生活用品。文化落后的女真人通過這種互市,豐富了物質(zhì)生活,也促進了經(jīng)濟發(fā)展。努爾哈齊則在多年多次馬市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了解了不少漢人文化,對遼東政治動向與官場運作以及山川形勢等事都熟知了許多內(nèi)情,這對他未來創(chuàng)建大事業(yè)是絕對有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