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68 元
叢書名:中宣部2020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中國作家協(xié)會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工程
- 作者:潘小平著
- 出版時間:2020/11/1
- ISBN:9787533692483
- 出 版 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I253.3
- 頁碼:366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描繪了安徽金寨及大別山地區(qū)賡續(xù)紅色基因、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從貧窮走向小康、從落后走向振興的壯麗新生;展示了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豐碩成果以及大別山地區(qū)人民堅守信念、胸懷全局、團結(jié)一心、勇當前鋒的奮斗精神和時代風采。
第一次去安徽省金寨行脫貧攻堅主題創(chuàng)作的采訪,是在2019年10月9日。當時舉國上下,仍然沉浸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氛圍中。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小城,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旋律循環(huán)往復,在大山深處回蕩,渲染出老區(qū)所特有的氣氛。 大片高飽和度的綠色,覆蓋了大別山的山野。 大別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處,呈東南往西北走向,為長江與淮河的分水嶺,主峰白馬尖海拔1777米。大別山東視南京,西隔武漢,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是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要發(fā)源地,我國的老區(qū)之一。而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金寨縣,是一個集老區(qū)、山區(qū)、庫區(qū)于一體的貧困縣。 2011年,按照《中國農(nóng)村扶貧開發(fā)綱要(2011—2020年)》,大別山區(qū)和六盤山區(qū)、秦巴山區(qū)、武陵山區(qū)、烏蒙山區(qū)、滇桂黔石漠化區(qū)、滇西邊境山區(qū)、大興安嶺南麓山區(qū)、燕山—太行山區(qū)、呂梁山區(qū)、羅霄山區(qū)等11個地區(qū)是中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qū)。金寨縣被列為大別山區(qū)域扶貧集中連片開發(fā)重點縣,全縣人民開始向貧窮宣戰(zhàn)。歷經(jīng)坎坷,砥礪,2015年,金寨縣由區(qū)域扶貧轉(zhuǎn)變?yōu)榫珳史鲐,這片紅色的土地終于獲得了新生入壯麗的新時代。 有太多太多的人物,讓我感動;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書寫。
潘,1955年生,安徽蚌埠人。 作家,文化學者。著有《北方驛站》《城市囈語》《前朝舊事》《讀書的女人不會老》《無用之用》等散文隨筆集,報告文學《一條大河波浪寬:1949—2019中國治淮全紀實》(合作),歷史小說《翁同穌》,紀實文學《季風來臨》《長湖一望水如天》等。擔任《皖賦》《潮起江淮》等多部紀錄片、專題片撰稿。作品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安徽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專題獎、中國優(yōu)秀紀錄片獎、安徽文學獎等。
第一章 有多少人倒在了長征路上
第一節(jié) 隱秘的家族史
第二節(jié) 一切都變了樣子
第二章 晴朗的夜空中為什么滴下露珠
第一節(jié) 萬里難過得說不出話來
第二節(jié) 共和國沒有忘記
第三節(jié) 三個“10萬”讓人動容
第三章 大灣村的脫貧樣本
第一節(jié) 在陳澤申的小院
第二節(jié) 大灣村的媳婦們
第三節(jié) 在綠色脫貧之后
第四章 不是黨的政策好,人早就沒了
第一節(jié) 貧困戶再不怕看不起。09l
第二節(jié) 啃下這塊“硬骨頭”
第五章 將軍百戰(zhàn)碎鐵衣
第一節(jié) 老將軍的“洪氏家風”
第二節(jié) “六星上將”的傳奇人生
第三節(jié) 大畈村的“鄉(xiāng)村治理”
第四節(jié) 就是要用數(shù)字說話
第五節(jié) 農(nóng)耕有年華
第六章 紅軍田里好耕田
第一節(jié) 張功國的“野心”真大啊
第二節(jié) 紅軍小路與紅軍公田
第三節(jié)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chǎn)業(yè)
第七章 在那些“鬧紅”的日子里
第一節(jié) 扶貧先扶志
第二節(jié) 立夏節(jié)的槍聲
第三節(jié) 希望的種子
第四節(jié) 鄉(xiāng)村的新文明時代
第八章 沉沒在水下
第一節(jié) 被淹沒的繁華三鎮(zhèn)
第二節(jié) 老移民的今與昔
第三節(jié) 高高的抱兒山
第九章 八月桂花遍地開
第一節(jié) 羅的紅色家譜
第二節(jié) “一村一品”成氣候
第三節(jié) 詹谷堂的鐵骨
第四節(jié) 羅銀青的笑容
第十章 弄潮兒向濤頭立
第一節(jié) 融人互聯(lián)網(wǎng)
第二節(jié) 以列寧的名義
第三節(jié) 騰空而起
結(jié)語 老區(qū)不老
附錄一 主要采訪筆記
附錄二 主要參考資料
后記
在金寨.我收集并記錄在冊有紅色背景的貧困戶,一共是158戶,而實際上,有紅色背景的貧困戶數(shù)量要遠遠大于這個數(shù)字。
所謂“紅色背景”,是指他們的親人,在戰(zhàn)爭年代,為事業(yè)付出了生命。
金寨是中國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fā)源地。第二次國內(nèi)戰(zhàn)爭時期,金寨境內(nèi)爆發(fā)了的立夏節(jié),組建了12支主力紅軍隊伍.曾有10萬名子弟參加紅軍。他們有的活到了勝利的那一天,其中有的成為共和國的將軍,而更多的人卻死在了的路上,他們沒有留下后代,甚至沒有留下姓名……之所以一切,都是以紅色為底色,是因為那是鮮血的顏色,一切都需要流血,需要犧牲,需要獻出寶貴的生命。
有一種紅叫“金寨紅”,那是10萬人的鮮血所染成。
而他們的后人.在很長一個歷史階段,都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第一節(jié)隱秘的家族史聽說過“滴血人墓”嗎在大別山區(qū)有多少人是通過“滴血入墓”魂歸故里
現(xiàn)在,我就坐在他的對面。
是上午的9點來鐘,風靜的一刻,大別山冬日的陽光,甚至有些耀眼。
76歲的馮紀耐沉默地坐著,右目深陷。
這只右眼,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失明了,“是因為生病嗎?”我問。
他搖了搖頭,沒有回答,似乎是不想觸及這個話題。之后他用手指了指對面的山坡,說:“喏,就在那面坡上,就在那邊哩。”
他指給我看的,是他養(yǎng)父的墳墓,年年清明,他都帶著他的兒孫,去到養(yǎng)父的墳上添土。一年一年添下來,墳頭已經(jīng)很高了,在樹木茂盛的夏季,沒膝的蒿,把碑上的字跡掩蓋了。
“我看得見哩,”老人擦了擦深陷的眼窩,有些賭氣地說,“我看得見!”
我瞇起眼睛,看了一眼對面的山坡,冬季的大別山木凋零,一片衰白。大別山群峰巍峨,雄踞淮甸,綿延數(shù)百里,坐落于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其腹地大部分是在安徽省境內(nèi)。大別山脈與西部的秦嶺山脈,橫亙于我國中部,是中國南北水系的分水嶺。
這個名叫西山的小山村,坐落在大別山深處,周遭群山環(huán)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