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繪畫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注重對歷代名家經(jīng)典繪畫作品的畫法、鑒賞、品評的研究與整理,強(qiáng)調(diào)學(xué)理與繪畫技法的關(guān)系與影響,以便在理法之間尋求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推動中國畫的發(fā)展。
中國歷代經(jīng)典繪畫粹編叢書是以中國繪畫史的發(fā)展為線索,分析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理與法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更深入地認(rèn)識與理解歷代經(jīng)典作品,為當(dāng)代藝術(shù)的發(fā)展服務(wù)。
中國歷代經(jīng)典繪畫粹編叢書按照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根據(jù)朝代和流派的發(fā)展分卷編寫。朝代以魏晉、隋唐、五代、兩宋、元代、明代、清代幾個時間段分卷。
引言撰文/聶松
第一部分 生命軌跡與山水形式
一、早年畫學(xué)之始
圖1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二
圖2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三
圖3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一
圖4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四
二、澄心滄桑入畫圖
圖5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五
圖6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六
圖7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七
圖8 清龔賢山水八景卷之八
圖9 清龔賢山水冊之三
圖10 清龔賢贈周燕及山水冊第二十頁
圖11 清龔賢白龍藏影
圖12 清龔賢疏林茅屋
圖13 清龔賢課徒稿之一
圖14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
三、辟世必隱與形式生命
圖15 清龔賢課徒稿之三
圖16 清龔賢課徒稿之四
圖17 清龔賢課徒稿之五
圖18 清龔賢課徒稿之六
圖19 清龔賢課徒稿之七
圖20 清龔賢課徒稿之八
圖21 清龔賢課徒稿之九
圖第一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
圖23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一
圖24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二
圖25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三
圖26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四
圖27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五
圖28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六
圖29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七
圖30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八
圖31 清龔賢課徒稿之十九
圖32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
圖33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一
圖34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二
圖35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三
圖36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四
圖37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五
圖38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六
圖39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七
圖40 清龔賢課徒稿之二十八
圖41 清龔賢高崗茅屋
第二部分 關(guān)于山水的幾個話題
一、畫:隱跡的荒寒
圖42 清龔賢墨筆山水冊
圖43 清龔賢墨筆山水冊
圖44 清龔賢水墨山水
圖45 清龔賢山水冊之一
圖46 清龔賢山水冊之二
圖47 清龔賢山水冊之三
國48 清龔賢山水冊之四
圖49 清龔賢山水冊之五
圖50 清龔賢山水冊之六
圖51 清龔賢山水冊之七
圖52 清龔賢千巖萬壑
二、千巖萬壑:萬象的生命體驗(yàn)
圖53 清龔賢高第一居圖
圖54 清龔賢千巖萬壑卷(局部)
圖55 清龔賢千巖萬壑卷
圖56 清龔賢山間茅屋
圖57 清龔賢列巘攢峰
圖58 清龔賢書畫冊第四頁
圖59 清龔賢書畫冊第五頁
圖60 清龔賢書畫冊第六頁
圖61 清龔賢書畫冊第七頁
圖62 清龔賢書畫冊第八頁
三、攝山棲霞:游與凝想
圖63 清龔賢攝山棲霞卷
圖66 清龔賢自藏山水冊
圖67 清龔賢山水冊之八
圖68 清龔賢山水冊之十一
圖69 清龔賢山水冊之十二
圖70 清龔賢隔溪山色
圖71 清龔賢掛壁飛泉
圖72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一頁
圖73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二頁
圖74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三頁
圖75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五頁
圖76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六頁
圖77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七頁
圖78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四頁
圖79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九頁
圖80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四頁
圖81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八頁
圖82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頁
圖83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一頁
圖84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二頁
圖85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六頁
圖86 清龔賢山水書畫冊第十五頁
圖87 清龔賢贈長翁山水卷
圖88 清龔賢十二景山水冊之一
圖89 清龔賢十二景山水冊之二
圖90 清龔賢十二景山水冊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