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是數字革命的參與者。大數據帶來的信息風暴正在變革我們的思維、工作和生活;ヂ摼W、機器和算法使人類行為變得越來越容易量化,也逐漸將我們的社會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對于如何看待數字革命,我們的視角可能各有不同,但數字革命下,高度效率化的機器已然威脅了人類作為施動者或是自身命運主宰者的地位,甚至,機器正越來越像人,也將變成我們的愛人或情人。
數字革命會聲勢漸消嗎?在數字時代,工作依舊是人類的常態(tài)嗎?愛上一個機器人是何滋味?本書將放眼展望數字革命的未來前景,去探索數字革命究竟會將人類帶往何方。讀完本書,讀者會對應當以何種身份和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自動化帶來的挑戰(zhàn)具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 語言通俗易懂,不是生硬地探討與數字化相關的理論和概念,而是結合實際,從人性的角度闡述人類在數字化浪潮中面臨的挑戰(zhàn)和抉擇,適合普通大眾閱讀。
- 超級實用,向讀者展示了當今信息爆炸時代,與大眾生活、工作以及社交相關的方方面面,給大眾以指引。
數字顛覆浪潮正撲面而來。當我們醉心于數字變革帶來的極大便利,對科技和互聯網日益依賴的時候,數字平臺也在借助數據,窺探我們的日常,預測我們的行為,并試圖建立起操控我們生活的算法,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被計算、訪問和消費的商品……
面對科技發(fā)展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巨大挑戰(zhàn),如果你深感愕然、亢奮、焦慮、迷茫、恐懼、不安,但又不知何去何從,本書將給你指引。
我們應當消除對計算機的偏見,摒棄人類例外論
如果我們想從容應對計算機向人類能動性發(fā)起的挑戰(zhàn),那么我們就必須擺正位置,客觀地評估自身在未來將面臨的危機。人類認為,萬事萬物將按照當前的軌道一直沿襲下去,這是天性使然。我們容易被直接呈現在感官面前的證據所迷惑。專家聲稱人類文明將面臨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可我們坐落在沙灘上的房屋分明還沒被淹沒,超市的貨架上也還滿滿當當地擺放著新鮮蔬菜。據說氣候在不斷變暖,可今天早上卻無疑是異常涼爽的。即便是那些理性地接受氣候變化會帶來威脅的人也沒能給予這個問題足夠的重視。當一切似乎都還歲月靜好時,我們很難接受未來將變得糟糕至極的推測。
這種即時偏見讓我們低估了機器給人類能動性帶來的危機。 許多當下的人工智能產品顯得十分愚蠢,它們根本就無法對我們的工作構成任何威脅?僧斘覀兎叛廴謺r,便能將未來的人類與未來的機器放在一起一較高下。人類會進步是因為我們靈活的大腦能讓我們學到新的技藝。但是機器的改進速度一日千里。現有的機器的局限性不該讓我們一葉障目,看不到它們的下一代可能擁有的實力。 對于今后或許將取代我們的機器,我們的處境大概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初的國際象棋大師。我們一方面要保留在現有某些機器面前所秉持的驕傲態(tài)度,一方面又要展現對這些機器實力爆棚的后代該有的謙和。
我們在努力實現常見的人工任務自動化時,會對機器導致的事故尤為警覺。雖然人工駕駛員也遠遠不夠完美,但我們對他們所釀成的災禍已習以為常。然而,自動駕駛車輛程序如果出現了疏失,這轉眼就會成為世界頭條新聞。 相反,除非嚴重到讓王妃香消玉殞,否則人工駕駛員的種種致命失誤都無法引發(fā)全球關注。 從邏輯上來說,所有的數字技術都無法實現零誤差。但我們不應當將至臻完美設為衡量數字技術的標準。百分之百的安全性只能是空想,但實現安全系數遠大于人工駕駛員的標準卻不僅是有希望的,而且還指日可待。或許打造計算機深藍(Deep Blue)的程序員中有人幻想要造出一臺能完美地下國際象棋的機器,在機器首度落子之前,它就能細致描繪出其人類對手將如何一步步落敗,以讓它的對手在雙方未對戰(zhàn)時就甘拜下風。這種遐想或許不太可能實現,但正如深藍電腦和它的后繼者所展現的那樣,讓機器達到把國際象棋下得比人類棋手強的標準已經成為了現實。機器無法擊敗上帝這位人類假想中的完美棋手,但它們可以戰(zhàn)勝任何一個人類個體。
目前我們對未來計算機的實力所懷有的偏見還夾雜著對人類自我能力的過高認知。我把這種偏見稱為人類例外論信仰(belief in human exceptionalism)。當我們將今天的人類與現有的計算機放在一起進行理性比較時就會發(fā)現,有些事情我們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可計算機卻無能為力。信仰人類例外論的人承認,計算機在許多領域已經超越了人類,在其他方面也步步緊逼。但他們堅信人類擁有的核心能力是計算機永遠都望塵莫及的。這些能力足以讓我們在超級計算機無處不在的年代里仍然能保住自己的崗位。
信仰人類例外論讓我們給人類引以為傲的心智能力賦予了帶有些許神秘色彩的稱謂。智能機器人服從于運算法則,但人類擁有天賦,靠直覺尋求答案,靠智慧展現風采。將天賦直覺智慧等字眼作為數字產品的品牌名稱或許還算合乎情理,但我們絕不能接受任何認為計算機的確擁有這些品質的說法。 按照這個邏輯來說就是,一臺計算機也許可以執(zhí)行每秒10億次的運算,但它絕不可能擁有智慧。流行文化也在為這種人類例外論的理念推波助瀾。系列電影《星際迷航》中的柯克艦長技高一籌,提出執(zhí)行所謂的卡博米特策略,其實那不過是他腦子里瞎想出來的東西,但這個所謂的策略卻一下子就把看似高高在上的外星智慧生物迷惑住了?驴伺為L告訴入侵者進取號飛船上攜帶著卡博米特,一種可以摧毀一切攻擊者的神秘物質。外星人那邏輯受限的大腦似乎無法看穿這個把戲。
人類例外論信仰旨在設置屏障,防止機器復制或模仿任何人類通過科學想象創(chuàng)造的杰出成果。德國化學家奧古斯特·克庫勒(August Kekule)費盡心思地想要弄清苯分子的結構。他知道這種分子是由六個氫原子和六個碳原子組成的,也知道每個氫原子要與另外一個其他原子結合,且每個碳原子需要三個原子小伙伴。起初,他一籌莫展,但后來,他在一個白天打了個盹兒,夢到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正是這個夢讓他迸發(fā)出了靈感,發(fā)現苯環(huán)的原子是呈環(huán)狀封閉式排列的。機器或許能算出氫原子和碳原子所有可能的排列組合,但它們可不會白日做夢。
……
尼古拉斯阿加(Nicholas Agar),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倫理學教授,過去幾十年來,一直致力于探索技術變革給人類帶來的影響,以及基因技術和控制論可能改變人類的方式。
譯者簡介:
蔡薇薇,福建醫(yī)科大學文理藝術學院英語系講師,曾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北京時代華文書局、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等出版多部譯著。
引言 展望數字革命 /001
人類能動性的危局 /004
我們應當消除對計算機的偏見,摒棄人類例外論 /010
邁向社會-數字經濟的未來 /014
哲學方法漫談 /024
本書概要 /026
章 數字革命會是下一顆明日之星嗎? /033
數字革命會聲勢漸消嗎? /038
人工智能與數據的奇妙融合 /044
人工智能如何改變交通行業(yè) /048
人工智能將如何讓健康行業(yè)煥然一新 /057
結語 /063
第二章 人工智能的分裂人格 /065
聚焦機器思維的哲學關注與實用關注:擁有思維能力還是承擔腦力工作? /069
真假思維之辨 /078
超敏生物探測器與仿人機器人 /082
道德之辨:禁止制造擁有思維能力的機器 /085
結語 /089
第三章 數據:一種新型財富 /091
數據何以成為財富? /093
不公平感與新型財富 /098
數據需要自由嗎? /103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谷歌、臉書等公司想用我們的數據是否要支付小額酬勞? /110
結語 /120
第四章 在數字時代,工作依舊是人類的常態(tài)嗎? /123
數字時代:探索成效性與治愈性兼具的工作 /126
經濟學家歸納出來的樂觀主義 /128
數字技術集成包的改天換地之力 /134
人類是否可以始終制霸選擇權中的后一英里? /141
數字時代的勞務市場猜想 /151
從哲學視角看待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之爭 /155
結語 /162
第五章 機器人戀人和機器人服務員是否擁有真情實感? /165
愛上一個機器人是什么滋味? /167
從戀愛關系到工作關系 /178
何為社會型工作? /187
我的人類偏見論能夠自圓其說嗎? /189
結語 /196
第六章 數字時代社會經濟的特征 /197
數字時代的兩大經濟模式 /199
社會經濟產品與數字經濟產品的顯著差異 /203
銷售員迷霧重重的數字未來 /215
優(yōu)步與愛彼迎的數字未來涇渭分明 /218
社會型工作:太空探索 /225
結語 /230
第七章 以溫和的樂觀心態(tài)暢想數字時代 /233
預言與理想之間的邏輯差異 /235
生機勃發(fā)的理想是心之所望 /244
社會-數字經濟與協作共同體 /247
社會-數字經濟與全民基本收入 /250
全民基本收入:應對數字時代不平等性的下下之策 /253
是否要拓展基本收入? /259
結語 /262
第八章 數字時代的新盧德運動 /265
看透數字暈輪效應 /266
科技上,千萬別癡迷于所謂的別無選擇 /271
如若可以欺騙算法,何樂而不為? /275
可以為樂施會免費工作,但臉書必須付酬 /278
千萬別等到后一役 /280
結語 /288
第九章 締造極致人性化的數字時代 /289
迎接社交時代 /297
注釋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