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
一
公元一一一五一二三四年的一百二十年間,女真族完顏氏所建立的金朝,統(tǒng)治了黃河流域。女真族本是比較落后的部族,但自從它和遼、宋接觸,經過相當長期的文化交流以后,這一個原來沒有文字的部族,文化逐步提高。特別是完顏統(tǒng)治者,慢慢懂得了提倡文學是鞏固統(tǒng)治的方法之一,所以自太祖阿骨打以來,盡力地羅致遼、宋文人,如韓昉、宇文虛中、蔡松年等,都受到金朝政府的優(yōu)遇;式y(tǒng)、正隆間,金政府在京師設太學、國子監(jiān),州鎮(zhèn)也置教官;同時又訂定以詞賦、經義取士的辦法。世宗更考選官吏中文理優(yōu)贍者,予以升官進爵,章宗旁求文學之士,以備侍從。在私有制度下,一個人必須為糊口而操心,所以必須奉承世界上的強人〔1〕。何況統(tǒng)治者鋪平了這一條升官的捷徑呢!這樣,自然對文學發(fā)展,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統(tǒng)治者這一系列的措施,只能說明在階級矛盾種族矛盾雙重壓迫下的金朝,對中國文學傳統(tǒng)保留著一線生機,并不意味著已經具備了文學繁昌的足夠條件。比如詞賦取士,好像跟文學發(fā)展有直接關系,其實,金朝科舉所采用的律賦,本是鉗制思想的一種工具,在利祿思想支配之下,作詩要揣摩皇帝和主考官的好尚,要斤斤于格調的推敲,見子弟輩讀蘇黃詩,輒怒斥〔2〕。所以不可能產生偉大的作品與作家。
金朝詩風演變的過程,劉祁做了概括性的敘述:明昌、承安間,作詩者尚尖新,故張翥仲揚由布衣有名召用,其詩大抵皆浮艷語。如:矮窗小戶寒不到,一爐香火四圍書;又西風了卻黃花事,不管安仁兩鬢秋。人號張了卻。……南渡后,文風一變,文多學奇古,詩多學風雅,由趙閑閑(趙秉文自號閑閑居士)、李屏山(李純甫自號屏山居士)倡之。……趙閑閑晚年,詩多法唐人李杜諸公,然未嘗語于人。已而麻知幾(麻九疇字知幾)、李長源(李汾字長源)、元裕之(元好問字裕之)輩鼎出,故后進作詩者多以唐為法也〔3〕。金朝自南渡(公元一二一四年)以后,現(xiàn)實矛盾斗爭日趨劇烈化,反映到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扭轉了風花月露的歪風,回復到現(xiàn)實主義的正路,其中,成就的詩人,則首推元好問。元好問所以被稱為偉大的作家,就是他能夠大膽地揭穿現(xiàn)實黑暗,傾吐人民的悲憤,無負于時代所交給他的任務。
金朝以外族統(tǒng)治者,入主黃河流域,在階級和種族的雙重壓迫下,它和廣大的漢族人民,形成為嚴重的對抗性的矛盾。這嚴重的矛盾,首先表現(xiàn)在括田上。完顏統(tǒng)治者占據(jù)北方后,把它原來老根據(jù)地形成的猛安(千夫長)、謀克(百夫長)組織,移植內地,進行封建剝削。派遣括地官到處括田,把大量民田,變作官田。這種暴政,我們且看看金世宗的自述:朕聞括田事,所行極不當,如皇后莊、太子務之類,止以名稱,便為官地。百姓所執(zhí)憑驗,一切不問〔4〕。可是他們霸占了民田,并不自己耕作,翻手間,轉佃給漢族農民,從中敲剝。如《金史·食貨志》指出:猛安謀克人惟酒是務,往往以田租人,而預借三二年租課。這個情況,南渡后更加激化起來,河南官民田相半,又多全佃官地之家〔5〕。統(tǒng)治集團與漢族農民之間,既然形成一條鴻溝,所以當金朝極盛時期的大定二十余年間,農民仍是前仆后繼的在起義〔6〕。而紅襖軍在山東燃燒的起義火焰,幾乎貫穿了金朝整個時代。元好問描述括田的情況說:
武夫悍卒,倚國威以為重,山東河朔上腴之田,民有耕之數(shù)世者,亦以冒占奪之。兵日益驕,民日益困,養(yǎng)成癰疽,計日而潰。貞祐之亂……向之倚國威以為重者,人視之以為血仇骨怨,必報之而后已。一顧盼之頃,皆狼狽于鋒鏑之下,雖赤子不能免。
《平章政事壽國張文貞公神道碑》
他指出括田可以導致王朝的崩潰,顯示出詩人對當時政治的敏感。而血仇骨怨,又刻畫出當時階級矛盾種族矛盾的本質。
公元一二一四年,已經走向下坡路的金王朝,抵擋不住骎骎南下的蒙古的軍隊,由中都(今北京)遷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史稱貞祐南渡。南渡以后的金朝,地盤縮小,僅僅保有河南、陜西。為了時時防御蒙古軍的進攻,為了要把喪失于蒙古的土地,求得補償,又連年興師伐宋,于是更加重了聚斂徭役。這時期,民之賦役,三倍平時。就連金哀宗守緒,也不得不提出南渡二十年,所在之民,破田宅、鬻妻子、竭肝腦以養(yǎng)軍的自供〔7〕。元好問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描繪出地方官吏逼民出租的圖樣:
軍租星火急,期會切莫違!期會不可違,鞭樸傷汝。
《宿菊潭》
至今三老背腫青,死為逋懸出膏雨。
《宛丘嘆》
金政府的另一蠹政,就是簽軍。劉祁說:每有征伐及邊釁,輒下令簽軍,使遠近騷動。民有丁男若皆強壯,或盡取無遺,號泣動乎鄰里,嗟怨盈乎道路〔8〕。這樣的軍隊,確是灞上真兒戲(《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在跟蒙古軍作戰(zhàn)的過程中,蒙古諸將常常殺戮殆盡,于是人民死的死,逃的逃,黃河流域頓呈一片蕭條、凄涼景象,元好問又做了如實的反映。如:
傷心此日河平路,千里荊榛不見人。
《續(xù)小娘歌》
井府虛荒久,大城如廢村。
《婁生北上》
亂后洛陽花木盡。
《送子微二首》
亂余村落不見人。
《高門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