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先生為何說日本茶道無聊?
被國人詆毀600年,倪瓚為何被無印良品推崇?
朱元璋殺了駙馬,為何茶葉走私更加猖獗?
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里都流淌著茶的基因,我們經常喝茶,卻未必了解茶背后的文化。在《茶葉偵探》中,作者不談各種高深莫測的茶道,也不談繁瑣的茶葉知識,而是用客觀事實和冷靜的分析,講述茶的文化內涵,還原茶的真實歷史。
通過本書,你會發(fā)現,錢鍾書竟然是茶葉拼配的高手;標價千萬的古董茶,絕對價有所值;廣東人的早茶離不開報紙……
◎不喝茶也可以看的“茶書”
不細究茶葉成分,不講茶藝流程,本書講的是每個中國人都浸潤其中的茶文化。即使你不經常喝茶,也可以借此了解一片茶葉背后的故事。如果你喜歡茶,那就可以通過本書,進一步了解茶葉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細節(jié)。
◎六重透視,了解茶的方方面面
茶道、茶人、茶趣、茶探、茶戰(zhàn)、茶貿,六重視角,既有對一杯冰島茶的品味,也有對清代茶葉貿易興衰的深入分析。一本書,入門茶世界,了解茶文化,探索茶所折射出來的社會萬象。
◎用客觀事實解析茶文化
談到對茶的理解,總是眾說紛紜,而且玄之又玄。本書不談情懷,不講玄理,用客觀事實和冷靜分析,揭開茶文化的各種神秘面紗。原來茶道也會很世俗,我們也得接受中國沒有“茶道”的事實……
◎知ming茶人周重林作序推薦
知ming茶人周重林親自作序,誠意推薦。在本書中,既有《茶葉戰(zhàn)爭》的宏大視角;也有《民國茶范》的茶趣;更有細致的偵探,冷靜的分析,撥開茶文化眾說紛紜的迷霧,還原茶的本真內涵。
別人談茶,先動嘴。
曾園談茶,先飛腿。
唐德剛抱怨曹雪芹紅樓中人都看不到腳,他還指望某人不經意間露出腳,看看是大還是小,好教人辨認描寫對象是漢人還是滿人。曾園感嘆眼下茶界一線制作者也把那雙揉茶的大腳收起,收得如此刻意,茶葉偵探再也無著眼處。
我們還天真地以為,茶葉里那殘留的汗水,會指點我們感知這茶出自一位16歲的傣族少女之腳?她一定得到佛祖的眷顧,依稀有著蓮花的模樣。
茶葉大盜羅伯特·福瓊到安徽訪茶,看到這里品茶專家都把第一泡茶倒掉,說什么頭道姑娘二道茶,倒掉第一道茶水以為是過濾砂子泥巴什么的,但他萬萬沒有想到是為了消除腳氣。
我在一張古老的照片上,看到祁門紅茶有一個用腳揉捻茶的環(huán)節(jié),現在這場景已經不再。在十三行門口裝載茶箱的外國人并不覺得用腳有什么,從大量的照片、繪畫以及文字流程,我們便可以知曉,必須用腳使勁踩過的箱子才能裝更多茶。
2004年我去云南云縣某茶廠采風,一位胸口正在流汗的資深胖子穿著拖鞋沓沓而來,他身后小山似的熟普堆子望之儼然。我對看得到的“污染”有極大的包容心,臟眼睛的東西往往稍縱即逝,但要動腦筋的事才要命呢。
曾園開創(chuàng)茶葉偵探學,大有順藤摸瓜、蔓引株求之意。我在昆明見周渝之時,從未想過這個頭發(fā)花白稀疏的糟老頭會有一位翻譯哈耶克著作的父親。我在臺北一個小巷尋找殷海光故居時候,也斷然不知道殷海光的自由之路始于周渝的父親周德偉。昔日他們相見的書房,如今已是名揚天下的著名茶館紫藤廬。曾園極善于找到茶故事的上下家,并告訴我們家底這種東西,是急不得的。就好比普洱茶,自然陳化總需要三五年甚至十多年,而加速發(fā)酵人為造假的玩意,必然會曝光在世人面前。曾園指引我們,茶之路的另一種走法。
錢鐘書是拼配高手,瞧不起日本茶,也不明白宋人的分茶是何物。周作人只愛綠茶,對工夫茶有敵意,但他哥哥周樹人卻娶了工夫茶高手許廣平。葉利欽連任,是他以茶親民。余秋雨對自己的品茶品位相當自信;蔡瀾隨身裝袋泡茶;日本人驚嘆的“蛾毛”不過是“鵝毛”;吳疆對石昆牧有著非比尋常的愛;廣東人吃早茶愛看報紙;伍秉鑒確實富可敵國;俄羅斯人吃茶的樣子只能用可愛來形容;在云南雅賄中普洱茶占的比例較高……類似的故事,宛如讀《世說新語》,相當好看。
作者先居昆明,后去澳門,現居廣州,習文淫茶一身本領,說起珠江水、普洱茶來,瀟灑自如。兄弟我恰好經歷過某些部分,講講本書中常出現的幾位。
田壯壯到昆明去拜訪云南民族史與地方史的專家木芹教授,遇到回家看父母的木霽弘,就坐著喝茶聊天,木霽弘說起茶馬古道的種種好玩。田壯壯很快便被木霽弘的描述打動,一起上茶山,入藏區(qū)調查,后來他們一起拍攝了深受曾老師喜歡的《德拉姆:茶馬古道》。2004年,鄒家駒《漫話普洱茶·普洱茶辨?zhèn)巍烦霭婧,我(guī)缀踉诘谝粫r間寫了書評,木霽弘看了后,讓我?guī)o他看看。他看后說,鄒家駒也在吃茶馬古道這碗飯啊。我聽著有情況,就追問。他翻箱倒柜拿出一份策劃書,已經發(fā)黃。木老說,1990年,他拿著策劃案去找鄒家駒拉考察資助,時任中茶(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省茶葉分公司)總經理的鄒家駒拒絕資助,說等書出來買一本。木霽弘說,看來鄒總真的買了一本,不然他咋個知道茶馬古道?
盡管書中寫了很多種茶,但能談都是往事。只有普洱茶喝著好喝,看著也好看,F在能讓大家因為茶吵得你死我活的,只有普洱茶了。普洱茶神奇處還在于,消費歷史很久,但文化尚在筑基期,這讓大家都看到其可塑性一面,于是臺灣人、云南人、廣東人、上海人、湖北人……先后紛紛加入話語權爭奪,一切才剛剛開始。
這些年,我與曾老師見面都在喝茶聊茶,但我更懷念一起喝酒的日子。
周重林
2018年8月27日蘇州—上!ッ魍局
曾園,作家、媒體人,前新周刊、南都周刊主筆。曾在《讀書》《三聯生活周刊》發(fā)表書評、翻譯與文化評論。在《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等媒體開設專欄。2009年出版隨筆集《詞的冒險》。2015年起在《南方都市報》《南都周刊》開設茶文化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