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之星:現(xiàn)代文經典閱讀300題(高中2年級)
定 價:19 元
- 作者:李研 著 楊邦俊 編
- 出版時間:2010/6/1
- ISBN:9787313064301
- 出 版 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634.335
- 頁碼:13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交大之星:現(xiàn)代文經典閱讀300題(高中2年級)》按照經典敘事、經典抒情、經典議論、經典說明四大類別,精選60篇經典現(xiàn)代文,共設置300道高考訓練題。所選閱讀文段規(guī)范典雅,意境優(yōu)美,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每個閱讀文段之前設置“閱讀提示”,提供作者簡介及文章要義,文后設置難易結合的題目,并配有答案解析!督淮笾牵含F(xiàn)代文經典閱讀300題(高中2年級)》體例簡單,便于操作,既有“習得”之利,又有“學得”之便,是廣大師生的益友良師。
新華傳媒重點推薦 讀交大之星 圓名校之夢
進入21世紀,我國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課程變革,語文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的單純的課本,而是多元的、立體的、生態(tài)的文化課程。和著新課改的步點,我們跨進了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時文走進了語文學習的課堂,閱讀經典成為一種時尚。但一個新的問題也相隨而生,在浩如煙海的古今名作中,究竟什么樣的文章適合中學生閱讀,怎樣讀才能產生最佳效果呢?
一批語文教育專家和課改先行者對此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先后推出諸如《語文自讀課本》、《中學生文化讀本》、《新語文讀本》、《快樂語文讀本》、《青春讀本》在內的大批教學輔助讀物,與此同時,《讀者文摘》、《特別關注》、《時文選萃》、《智慧背囊》一類以中學生為主要閱讀對象的選刊也應運而生。這些創(chuàng)舉彌補了教材選文的不足和體例的僵化,對于拓展語文課堂的時空,優(yōu)化母語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然而,這些讀物雖然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閱讀材料,增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但也暴露出開放度太大、訓練量太小、針對性不強、費時多、見效慢的弊端,經過一陣火熱之后,日漸被人冷落。尤其是當人們逐漸發(fā)現(xiàn)新課改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以分數(shù)來評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能力,強化訓練仍然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時,各種以習題為主要形式的教輔資料死灰復燃,一本數(shù)冊,一編多輪,鋪天蓋地,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剛剛有所轉機的語文教學又重新陷入機械繁瑣,沒有靈魂的訓練怪圈。這些做法不僅加重了學生的經濟和學業(yè)負擔,而且扼殺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消磨了學生長期語文學習形成的那么一點有限的閱讀能力。能不能找到一種辦法,既滿足學生文化閱讀的需求,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又兼顧閱讀能力的規(guī)范化訓練,引導學生精細化閱讀呢?我們在對現(xiàn)階段語文教學的知識能力目標和人文教育目標進行認真梳理和仔細甄別的基礎上,組織一批課改優(yōu)秀教師和命題專家,以閱讀教學與考試能力培養(yǎng)為研究課題,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和實驗,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此基礎上編寫了這套叢書——經典閱讀300題》。
經典敘事篇
朦朧的敬慕
我所認識的梁漱溟
行吟閣遐想
故鄉(xiāng)的野菜
鑿井記勞
采蒲臺的葦
受戒(節(jié)選)
在西域讀李白
孤獨的普希金
耕作的詩人
程硯秋:一曲清歌動九城
西湖漫筆
我的中國色
古村的雨
懷表,很老很老了
經典抒情篇
云南看云
靜寂的園子
駱駝
大自然的禮贊
雨韻
漫步在凋零的樹林
春天的夢
愁鄉(xiāng)石
天籟
周莊煙雨中
寂寞書院冷
明月清泉自在懷
撲進畫框
清歡
西藏的陽光
經典議論篇
精進的程序(節(jié)選)
美與同情
雨的滋味
散文的時代
歷史的暗角
人與石頭的廝磨
“大家”與“名家”
爭先恐后
鳥兒中的理想主義
詩人自殺的意義(節(jié)選)
越來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誰扼殺了憂愁
珍惜憤怒
河流的秘密
古典之殤(節(jié)選)
經典說明篇
園林建筑的空間美感
江南園林與上海的豫園
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節(jié)選)
鴻雁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的審美意蘊(節(jié)選)
夕餐秋菊之落英
黃葉小談
說樹
人與地球
晉商與社火
古詩詞說霜
文赤壁
張家界
楚風越情牛尾山
宇宙膨脹
我們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參考答案
也許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卻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從沒有膽子向壽衣鋪里望望。夜半,即便從很遠很遠地方飄來的僧器或誦經聲,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頭來,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樣。我曾見過三位死人,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都將是我永不會忘記的。而且,我還該陳說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過:一個黃昏,我的母親死在我的懷抱里;小學時代,曾排著隊去中央公園社稷堂瞻仰過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最近,在魯迅先生靈前,我守了兩天靈。扶著那絳色幃幔,職務使我看見了數(shù)千張陌生的但是誠篤的臉,一個個腳跟都像墜了鉛球,那么輕又那么沉重地向靈堂踱。低垂的頭,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靈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們肅然駐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雙按住的手,他們的身子皆極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淚,用手巾堵著嘴,倉皇地奔了出來。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間,我特別留意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夾著的畫冊和石板說明了是剛剛放學,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頭玩耍的時候,然而他卻結伴迢迢跑到了這里。那個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只頗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魯迅先生的遺體,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畫冊,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紀念周,他還不知道“三鞠躬”的禮數(shù),然而,當我數(shù)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著小小腰身,他一連鞠了七個躬才紅漲著臉,也紅漲著眼睛,走出靈堂。如果稍換一個情況,我將忍不住笑出來的,然而,我那時是用極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開幃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殯儀館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