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東北地區(qū)、內蒙古東北部,蒙古國東北部、俄羅斯之遠東,向東延伸到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這一廣闊地帶,處亞洲東北部,概稱東北亞。
從地理學上說,東北亞無疑是亞洲的一個地理單元。若與亞洲的其他地理單元相比,東北亞的位置占優(yōu),自然條件更為優(yōu)越。諸如肥沃的東北大平原,水草豐茂的蒙古大草原,雄奇的長白山、內外興安嶺、錫霍特山等,皆為林海所覆蓋;從南到北,自東至西,江河湖海縱橫交錯,為大地注滿生機!
東北亞物種之多,生態(tài)之盛,實居亞洲前列。在這里,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可農墾,可游牧,可漁獵,可采伐,適合人類從事各種生產實踐活動。肥沃的土地、豐厚的自然資源,孕育出眾多民族,產生出不同類型的文明與多姿多彩的文化。
打開世界地圖,把目光投向東北亞,馬上就會發(fā)現(xiàn):我國東北地區(qū)處東北亞中心,同時也是多民族活動與文明文化凝集的中心。這些民族及文化都詳載于中國歷史典籍,地下出土文物及地面留下的殘跡,與文獻相印證,無可置疑,證明東北地區(qū)確屬東北亞文明文化的發(fā)源地。
本書(《東北亞古絲路民族與文物研究》,以下簡稱《文物》)以東北亞為研究對象,闡述了這一區(qū)域諸民族的各自歷史及其文化創(chuàng)造。這是一個全新的學術命題。在此之前的數(shù)十年間,我國學者尤其是東北地區(qū)的學者從未對東北亞民族歷史文化展開研究,當然,也未提出過相關的命題。他們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東北地區(qū),迄今已出版長短不一的8部東北通史,幾無一點東北亞地區(qū)的信息!已發(fā)表成千累萬的學術論文,也沒有東北亞的研究成果。個別論文在論及東北亞國際關系時,才提到東北亞,這只是地理位置概念,不具文化意義。可見,東北亞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長期無人問津,留下一塊學術空白。《文物》之作,終于彌補此空白,可喜可賀!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本書研究的內容,不也是東北史的內容嗎?與研究東北史有何不同?表面看,兩者似無不同,但換個眼光,從深層次看,兩者是大不同。研究東北史者,只見東北,不見東北亞;對東北史的研究就事論事,重復書寫歷代東北史的演變過程,卻忽略東北諸民族對東北亞及對中國有何影響。其結果,至今還未識東北在歷史上的戰(zhàn)略地位,還不承認東北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造,一提到具體文物遺存,總是論定是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或說成是從中原傳來的。甚至連紅山文化也未看重,在一些東北通史及一些論文中,紅山文化只作為一般考古發(fā)掘,與其他一般性文物予以簡單介紹而已!考古學界對紅山文化早有定論,以已故考古大家蘇秉琦為代表,稱此文化為中華文明曙光,如女神廟、積石冢已證明此時代已經進入文明社會的門檻,它的出現(xiàn),把中華文明提前了1000余年,中國與埃及、印度一樣,已成為與之并列的文明古國。這些結論已在20世紀80年代由《光明日報》發(fā)表。遺憾的是,一些學者還不能認識到它的價值,因而也不認識東北地區(qū)的重要性。具體說,就是東北對中國歷史發(fā)展有多大作用,不予了解,因為不予認識,也難以解釋清楚。那么,紅山文化在東北地區(qū)應居何種地位,有何價值,更不可能為學者們所認識!
《文物》與以往的研究完全不同。首先,它是以東北亞的視野看東北,使我們清楚地看到:東北亞的文明與文化皆源于我國的東北地區(qū),如上文提到的紅山文化,其不只是中華文明的曙光,也是東北亞的文明曙光!東北地區(qū)周邊的國家與地區(qū),沒有一個文明走在紅山文化的前面。以朝鮮為例,中國典籍記載,至周滅商時,其商之貴族箕子率華夏族人經遼東,進入朝鮮北部立國。其后,直至清代,朝鮮一直是中國歷代王朝的屬國,東北地區(qū)的南部遼東(今遼寧)一直是朝鮮朝貢中原的通道,它所受的文化全是華夏文化即儒家文化的影響。至于日本之文明同樣遠在紅山文化之后。俄之遠東,是東北亞北端,其族遲至17世紀中期才出現(xiàn)在中國黑龍江流域。所以,東北地區(qū)的文明文化對東北亞之影響是決定性的,因而提升了我們對東北地區(qū)歷史地位的認識。其次,東北史的一個基本問題,就是民族問題。數(shù)千年間之東北民族知多少,不知道有哪部東北通史做過統(tǒng)計,人們常見的無非就是那么幾個主要民族,反復重復書寫。尤其是這些民族如何活動,對東北亞產生什么影響,幾無關注。
《文物》以第四紀猛犸象、披毛犀動物群為東北歷史之開端,接著是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展示著兩個時代的生產生活工具,然后進入到青銅時代至早期鐵器時代,各民族相繼登上人類的歷史舞臺,以中國朝代為序,從夏商周至清代,逐朝逐代對東北民族梳理清晰,逐個闡述他們的實踐活動和文化創(chuàng)造。諸如橐離、夫余、穢族、貊族、肅慎、挹婁、沃沮、勿吉、靺鞨、女真、滿洲,等等。民族不論大小,也不論存續(xù)多久,只要在某代時期存在過,皆予表述。在上列民族中,如橐離、夫余、沃沮、勿吉、東夏、黑水靺鞨、東丹等民族與文物研究,迄今國內外還沒有一部學術著作進行整體論述,而《文物》全面系統(tǒng)地論列,當屬首次!展示東北民族之繁盛,當推《文物》!特別要指出的是,《文物》具體開列東北亞古絲路沿線的民族,計有東胡、肅慎、橐離、穢與貊、烏桓、鮮卑、夫余、挹婁、匈奴、高句麗、契丹、女真、靺鞨、蒙古、滿洲等族。這些民族的實踐活動,對于東北亞歷史的發(fā)展尤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因為東北亞的民族,絕大多數(shù)都集中在東北地區(qū),即使生息在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也必向東北靠攏,在這里再獲發(fā)展壯大的機會。
《文物》突破傳統(tǒng)的東北史研究局限,放眼東北亞,這不是眼界的擴大問題,更重要的是,真正揭示東北史的真相與本質,從亞洲的一角揭示中國華夏文明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貢獻!
前面已提到東北亞古絲路問題,這是《文物》首次提出的一個新的學術概念。此前,我們只知道西北有一條絲綢之路,興于漢代通西域,歷代相沿,我國生產的絲綢、瓷器等就通過此條通道達西亞各國。東北亞是否也有一條絲路?改革開放初,確有個別學者提出東北亞地區(qū)烏蘇里江下游與黑龍江匯流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還有生活在庫頁島上的蝦夷,通過海上,把內地絲綢、瓷器、茶葉等販運到日本列島的北海道,稱這條水道為海上絲綢之路,僅此而已。其后,不見有學者繼續(xù)此項論證。直至今日,始有《文物》提出東北亞古絲路不僅存在,且論證始于漢,此路一經開通,歷代相沿,直到清代,有所擴大。此路之起點,皆起自歷代王朝之都城,經遼東,再分路前進。如前已提出,自遼東通過今丹東入朝鮮。還有水路,自遼東入遼河,進入吉林,再連松花江,至下游江口與黑龍江匯流,直達北海,今屬俄境,當為東北亞北端。唐在黑龍江中游設黑水都督府,元在此地區(qū)設征東元帥府,明在此設奴兒干都指揮使司,清設置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分轄黑龍江流域地區(qū)。這些地點與地段,皆為東北亞古絲路的必經地。向西北,通過東北大平原,即進入蒙古地區(qū),將中原與東北文物傳入,是為東北亞古絲路之一。這幾條通道,不僅具有經濟上的作用,同時也是一條文化通道。顯然,東北是連接我國中原華夏與東北亞各地區(qū)包括相關國家的紐帶,內循環(huán)(指國內經濟文化交流)與外循環(huán)(與周邊的國家與地區(qū)交流)連接處。
東北亞古絲路是真實的存在,只是長久未被發(fā)現(xiàn),因為沒有深入研究,不能將這條存續(xù)一兩千年的古絲路真實地再現(xiàn)出來!段奈铩肪褪沁@條路的發(fā)現(xiàn)者,并以東北亞古絲路命名,也是名副其實,與歷史事實完全吻合!段奈铩返倪@一學術發(fā)現(xiàn)與論證,足以彌補東北史研究中又一空白,為未來研究指明方向。
《文物》從選題、內容設計到研究方法,以及學術觀點的表達,皆為樹平一手操持。據(jù)我了解,樹平長期致力于東北地區(qū)的歷史考古,既有野外作業(yè)的實踐經驗,又有熟讀相關典籍、刻苦研究的經歷,他把考古與文獻結合起來,取得了顯著成就。樹平并沒有高深的學歷,是自學成才的后起之秀。他做學問如同做人,求真求實,不虛掩,不事夸張,務求符合歷史真相!謙虛好學,明明問題已經解決,他還是愿聽他人觀點,以證他個人的看法是否有誤。他尤其尊重前輩人的想法或意見,耐心聽取。即使他不同意對方的觀點,仍敬之如常,不改初衷。我聽過他講述這類小故事,讓我好感動!為人與治學之統(tǒng)一,才使他不斷取得進步,走在了同時代學術研究的前列!
樹平在撰寫本書過程中,多次與我商討。我上面寫的這些文字,皆源出他的想法與觀點。本書可以認為是他的學術的一次升華,是多年考古與學術研究的一個結晶。出版此書時,他剛好就職于燕山大學,算是他送給學校的一個大禮包!
我與樹平交往有年,彼此相知相信。他邀我為本書寫篇序,一則盛情難卻,一則也有責任推廣其學術成就,為學術界提供一門東北亞新學術,就寫了上面那些話,是為序。
目 錄
章 東北亞地理環(huán)境與石器時代文物 ……………………………………………………1
節(jié) 東北亞地理環(huán)境 ………………………………………………………………………1
一、華北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 …………………………………………………………………1
二、遼寧省地理環(huán)境……………………………………………………………………2
三、吉林省地理環(huán)境……………………………………………………………………3
四、黑龍江省地理環(huán)境 …………………………………………………………………4
五、黑龍江省是連接西伯利亞、日本、北美的紐帶 …………………………………5
第二節(jié) 東北亞的石器時代 ……………………………………………………………………6
一、東北亞區(qū)域內第四紀動物群組 ……………………………………………………6
二、動物化石 ……………………………………………………………………………7
三、舊石器時代文物……………………………………………………………………12
四、新石器時代文物……………………………………………………………………16
第三節(jié) 東北亞古絲路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 ……………………………………………………………39
一、開創(chuàng)時期……………………………………………………………………………39
二、發(fā)展時期……………………………………………………………………………39
三、繁榮時期……………………………………………………………………………46
四、興盛時期……………………………………………………………………………47
第二章 商周、春秋、戰(zhàn)國至秦代東北亞民族………………………………………………48
節(jié) 東胡 ……………………………………………………………………………………48
第二節(jié) 橐離、夫余 ……………………………………………………………………………67
一、橐離…………………………………………………………………………………67
二、夫余…………………………………………………………………………………80
第三節(jié) 肅慎、貊族、穢族 ……………………………………………………………………96
一、肅慎 …………………………………………………………………………………96
二、貊族 ……………………………………………………………………………… 100
三、穢族 ………………………………………………………………………………102
第三章 漢魏時期東北亞民族與文物 ………………………………………………………108
節(jié) 夫余 …………………………………………………………………………………108
一、夫余 ………………………………………………………………………………108
二、夫余文物 …………………………………………………………………………112
第二節(jié) 挹婁 …………………………………………………………………………………126
一、挹婁 ………………………………………………………………………………126
二、挹婁文物 …………………………………………………………………………127
第三節(jié) 沃沮 …………………………………………………………………………………131
一、沃沮的興盛及與其他民族融合 …………………………………………………131
二、沃沮的各類文物 …………………………………………………………………132
第四章 兩晉、北朝時期東北亞民族與文物 ………………………………………………134
節(jié) 夫余文物豐富多彩 …………………………………………………………………134
第二節(jié) 夫余與鮮卑、前燕、高句麗、勿吉 ………………………………………………134
一、夫余與鮮卑的關系………………………………………………………………134
二、夫余與前燕的關系………………………………………………………………139
三、夫余與高句麗的關系 ……………………………………………………………140
四、夫余與勿吉的關系 ………………………………………………………………142
第三節(jié) 勿吉及文物 …………………………………………………………………………143
一、勿吉 ………………………………………………………………………………143
二、勿吉文物 …………………………………………………………………………145
第五章 隋、唐、遼、金東北亞民族與文物 ………………………………………………150
節(jié) 隋唐時期經略東北 …………………………………………………………………150
第二節(jié) 渤海國、黑水靺鞨文物之盛 ………………………………………………………152
一、渤海國文化………………………………………………………………………152
二、渤海國文物………………………………………………………………………155
三、黑水靺鞨文物 ……………………………………………………………………158
第三節(jié) 遼朝治下的東北諸族 ………………………………………………………………163
一、遼朝治下的女真 …………………………………………………………………163
二、五國部 ……………………………………………………………………………256
三、東丹國及其文物 …………………………………………………………………260
第四節(jié) 東夏國及文物 ………………………………………………………………………264
一、東夏國 ……………………………………………………………………………264
二、東夏文物 …………………………………………………………………………266
第六章 元、明、清東北亞民族與文物新發(fā)展……………………………………………269
節(jié) 元朝統(tǒng)治下的東北 …………………………………………………………………269
一、元代東北…………………………………………………………………………269
二、元代文物…………………………………………………………………………272
第二節(jié) 明代的東北 ………………………………………………………………………275
第三節(jié) 元、明、清水陸城站和各時期文物 ………………………………………………278
一、元、明時期的驛站 ………………………………………………………………278
二、明代文物 …………………………………………………………………………279
第四節(jié) 明、清時期對東北亞古絲路的利用 ………………………………………………284
一、明代………………………………………………………………………………284
二、清代………………………………………………………………………………286
三、清代文物 …………………………………………………………………………289
后記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