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中國古代哲學專題研究著作,以明朝王陽明學派學者周汝登為核心,對周汝登生平事跡等進行較為全面詳細的重新梳理與歸納。在此基礎上,就其與王學中王畿為代表的浙中王學,王艮、羅汝芳等為代表的泰州學派,以及以當時其他思想文化脈絡的關系進行細致的梳理。
全書圍繞“溯求正統(tǒng)”為主線索,尋求思想史上多視角的相關文獻互參互證,以對一些相關問題進行勾勒和描繪,力圖較為充分地展現(xiàn)出王學思想史上這一錯綜復雜、立體多向的面貌,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挖掘歷史文化的積極因子。
適讀人群 :大眾 ◆以周汝登為視角觀察萬歷王學極盛而衰的一段歷史,亦與周汝登一生經(jīng)歷乃至身前身后的反差相呼應
◆并不著力于探討人文學方法論或者歷史哲學,而是著力于案例剖析,呈現(xiàn)為“移步換景”的多維動態(tài)圖景
◆閱讀周汝登,了解中國明代心學及思想史的發(fā)展
緒?? 論 1
一、問題緣起 1
二、文獻綜述 11
三、研究方法 18
第一章?? 周汝登與萬歷士風 23
第一節(jié) 周汝登的早年經(jīng)歷(1547—1572) 24
一、周氏家族 24
二、早年教育 26
第二節(jié) 張居正主政期間(1573—1582) 28
一、科考之途與進身之階 29
二、張居正的禁令(1579)及其影響 32
第三節(jié) 周汝登的講學與交游生涯 36
一、初期(1582—1591) 37
二、主盟南京(1592—1596) 40
三、嶺南之行(1597—1598) 50
四、以浙江為主的講學(1599—1611) 52
五、回到南京(1612—1625) 57
六、最后的時光(1625—1629) 59
第四節(jié) 周汝登講學與交游的特點 62
一、講學的特點 62
二、交游的特點 69
小結 萬歷王學的講壇宗主 75
第二章?? 周汝登與王畿之學 77
第一節(jié) 歷史的交往因緣 78
一、周汝登與王畿 78
二、周汝登與王畿門人 81
第二節(jié) 學脈認同與學派擔當 85
一、周汝登的學脈認同 85
二、周汝登的學派擔當 86
三、對周汝登的學脈認可 90
第三節(jié) “無善無惡”的思想宗旨及其困境 94
一、王學“無善無惡”的思想宗旨 95
二、周汝登對“無善無惡”的辯護 104
三、黃宗羲對“無善無惡”的論定 108
小結 追認的“先師” 114
第三章?? 周汝登與泰州學派 117
第一節(jié) 周汝登與泰州王氏之家學 118
一、泰州之行 118
二、與王艮家族的交往 120
三、對王艮的評價 122
第二節(jié) “二王”“二溪”之間的周汝登 126
一、“二王”之間:王艮與王畿 126
二、“二溪”之間:王畿與羅汝芳 133
第三節(jié) 周汝登與楊起元 141
一、作為羅門傳法人的楊起元 141
二、楊起元的宗教信仰 146
三、科考用書的編撰、出版與流行 149
小結 王學中的同道一脈 154
第四章?? 周汝登與萬歷佛教 157
第一節(jié) 佛教人士對周汝登的影響 158
一、同鄉(xiāng) 158
二、同道 161
三、宗門 165
第二節(jié) 周汝登與“三教合一”思潮 173
一、“三教合一”的思想史背景 173
二、“心學雜禪”的指責 177
小結 “心”統(tǒng)三教 183
第五章?? 圣學宗旨與經(jīng)典詮釋 185
第一節(jié) “五經(jīng)皆史”與“吾心之常道” 186
第二節(jié) “王門宗旨”與“宗旨林立” 191
第三節(jié) 宗旨的“立”與“不立” 197
第四節(jié) 周汝登的經(jīng)典詮釋 202
一、周汝登的四書學 204
二、周汝登的詩學觀 210
小結 “宗旨”的一元性 218
第六章?? 宗傳譜系與道統(tǒng)建構 221
第一節(jié) 王學與道統(tǒng)編撰 221
第二節(jié) 周汝登對“心學之史”的編撰 226
一、《王門宗旨》 227
二、《圣學宗傳》 230
三、《程門微旨》 241
第三節(jié) 周汝登“儒佛一心”的編撰 244
一、周夢秀的《知儒編》 245
二、周汝登的《佛法正輪》 249
小結 “宗傳”作為“心”之跡 253
余論?? 正統(tǒng)之夢 256
一、周汝登的退場與派分 257
二、黃宗羲的“宗旨林立”觀 262
三、正統(tǒng)性問題與思想史研究 266
參考文獻 272
跋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