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東
天對地,雨對風(fēng)。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③,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fēng)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②,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注釋】①大陸對長空:大陸:廣闊的陸地。長空:高遠(yuǎn)的天空。
②赤日對蒼穹(qióng):赤日:紅日,紅色的太陽。赤,紅色。蒼穹:蒼天,深青色的天空。蒼,深青色。穹,天空。
③隱隱:象聲詞,常形容雷聲、車聲等。南宋十朋《雷聲》:“雷已先聲聞隱隱,雨宜灑道即紛紛。”
④蒙蒙:形容云、霧等模糊不清的樣子。南宋俞德鄰《梅雨》:“密霧蒙蒙籠翠幄,輕煙冉冉散青絲。”
⑤白:今讀bái,但水韻里卻屬于入聲“十一陌”,故此處的“秋月白”可與下句的“晚霞紅”相對。
⑥雨霽(j)):雨后天晴。霽,雨雪停止后天放晴。
⑦“牛女二星”句:牛女:指牛郎星與織女星,二星隔銀河而相對。河:特指天河、銀河。
⑧“參(shen)商兩曜(yào)”句:參商:參星與商星。參星在西,商星(又稱“辰星”)在東,此出彼沒,各不相見,故本句言“參商兩曜斗西東”。曜:日、月、星的統(tǒng)稱,如古人把日、月與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稱為“七曜”。斗:特指北斗星。按:《左傳·昭公元年》載“參”“商”二星之來歷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哥哥叫閼伯),季日實(shí)沈(弟弟叫實(shí)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不滿意。臧,讀zang),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shí)沉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意為從前高辛氏有兩個(gè)兒子,長子叫閼伯,次子叫實(shí)沈,居住在曠林,關(guān)系不和睦,每天干戈相見,互相征討。帝堯不滿意這種情況,于是把閼伯遷徒到商丘,使其主祀辰星,把實(shí)沈遷徙到大夏,使其主祀?yún)⑿,讓二人相見。后?/span>“參商”比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如唐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dòng)如參與商。”另,“兩曜”在古詩文中一般指“日月”,此處特指“兩星”。
⑨成(shù)旅:防守邊疆的兵卒。
⑩“三冬江上”二句:三冬:指冬天。冬天共三個(gè)月,故稱“三冬”。朔(shuò)雪:北方的雪。唐張仲素《塞下曲》:“朔雪飄飄開雁門沙歷亂轉(zhuǎn)蓬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