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士林目為重寶的趙孟頫《水村圖》為引子切入。趙孟頫《水村圖》是趙孟頫為隱居在汾湖的錢重鼎所繪,自元至清初三百年,流傳有序,名家題跋,累累可見,是國寶級的中國名畫,因而后世迭有以此為母題和藍本的摹、臨、仿作。本書所探討的《水村圖》,即是以包括趙孟頫《水村圖》在內(nèi)的以汾湖水村為描繪對象的作品,其形式為手卷,同時對歷代之摹本(形制不一)也稍作介紹,但不計幅數(shù)。
本書開篇沿著誰繪水村第一圖的疑問展開,通過對趙孟頫《水村圖》創(chuàng)造背景之考察、歷史遞藏之鉤索、揭裱重裝之探求、后世影響之梳理,比勘文獻與畫本,解讀題詩與題詠,發(fā)現(xiàn)問題,追蹤線索,尋求思路,并探討水村這一繪畫主題所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文人的人生追求與美學思想。同時將趙孟頫與李含渼《水村圖》的款識與題詩作為附錄,列在全書之末,以供讀者參考。
《水村圖》是一幅長長的手卷,縱24.9厘米 橫120.5厘米,畫的是水墨山水,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描繪的是朋友隱居的地方的風光,那里有江南山村水鄉(xiāng)的平遠小景。沙丘低巒,疏樹荒村,漁舟出沒,遠山近物均在煙雨之中。明代大畫家董其昌曾這樣評述說此卷為子昂(孟頫)得意之筆,以其蕭散荒率,脫盡董、巨窠臼。意思是說,趙孟頫此畫的技巧和風格,已超越了五代時期山水畫大師董源、巨然的傳統(tǒng)規(guī)范。正是這樣一幅淡雅的水墨作品使宋代繪畫精致的描繪傳統(tǒng)成為了過去,代表著元代初期山水畫的新面貌。如果我們將目光聚集于畫面的細部,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畫中的線條已改變了過去常用的均勻流暢的線條,變化的如同書法一般的豐富。毛筆與紙面接觸的痕跡是如此疏松而輕盈,恰如中國文人淡雅的心緒,如歌如夢。
《水村圖》的珍貴,除了藝術上的成就以外,還在于其難得的歷史價值。從這卷畫完成到現(xiàn)在六百余年間,題詠不斷,連篇累牘,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清晰異常的流傳史,對于作品和畫史的研究的意義非同小可。
俞國林,筆名個廠,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中華書局副總編輯。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典文獻學、清初文學、近現(xiàn)代學術史。撰作、點校有《仰顧山房文稿》《呂留良詩箋釋》《呂留良全集》《四書講義》《貽安堂詩集》《冷廬詩全集》《鄭天挺西南聯(lián)大日記》《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蜀道難》等。
弁言
誰繪水村第一圖
道人與山水
流傳與三進宮
一、元明與清初 二、第一次入宮
三、第二次入宮 四、第三次入宮
題詠、印章與揭裱重裝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馀 論
附 論
后世之臨、摹、仿
一、沈 周 二、文徵明
三、文 嘉 四、董其昌
五、王時敏 六、禹之鼎
七、王 翚 八、惲壽平
九、王 犖 十、李世倬
另一元人本
重繪了多少卷
一、徐釚繪本 二、李含渼繪本
三、梅庚繪本及其他 四、馀論
何謂水村第二圖
流風馀韻
一、郭麐繪本 二、許銓繪本
三、吳穀祥繪本 四、周斌繪本
附 錄
趙孟頫《水村圖》款識與題詩
李含渼《水村圖》款識與題詩
參考文獻
跋 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