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梁遇春的經(jīng)典散文集。梁遇春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寫作英國隨筆風格的散文小品,擅長表達充滿個性特點的社會人生體驗,提供一種“絮語”式議論美文。他的散文技巧感情神似18世紀英國散文大家查里斯·蘭姆,有著一種悲劇式的幽默,深得英國小品文的精髓;又因汲取中國古典文學的養(yǎng)分,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主要內(nèi)容包括: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一)、文學與人生等。
年僅26歲逝世的北京大學英文系才子梁遇春散文代表作。 融會中國古典詩詞、英國散文、俄羅斯小說的小品文奇才。 媲美中國李賀,英國濟慈,德國諾瓦利斯。 被譽為中國的愛利亞,新文學中的六朝文,博覽群書,另辟蹊徑。 完整收錄梁遇春小品文代表作《春醪集》與《淚與笑》。
梁遇春(1906-1932),別署馭聰,又名秋心,福建閩侯人。民國散文家。從葉公超等名師,其散文風格另辟蹊徑,兼有中西方文化特色,被譽為“中國的伊利亞”。好友馮至稱他足以媲美中圈唐代的李賀、英國的濟慈、德國的諾瓦利斯。1924年進入北京大學英文系學習,其問開始翻譯西方文學作品,并兼寫散文。他的譯著多達二三十種,他的散文則從1926年開始陸續(xù)發(fā)表在《語絲》《奔流》《駱駝草》《現(xiàn)代文學》及《新月》等刊物上,其中絕大部分后來集成《春醪集》和《淚與笑》出版。1932年夏因染急性猩紅熱,猝然去世,年僅二十六歲。
春醪集
序
講演
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一)
醉中夢話(一)
“還我頭來”及其他
人死觀
查理斯·蘭姆評傳
文學與人生
寄給一個失戀人的信(二)
文藝雜話
醉中夢話(二)
談“流浪漢”
“春朝”一刻值千金
“失掉了悲哀”的悲哀
淚與笑
序一(廢名)
序二(劉國平)
序三(石民)
淚與笑
天真與經(jīng)驗
途中
論智識販賣所的伙計
觀火
破曉
救火夫
她走了
苦笑
墳
貓狗
這么一回事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
毋忘草
黑暗
一個“心力克”的微笑
善言
KISSING THE FIRE(吻火)
第二度的青春
又是一年春草綠
春雨
GILES LYTTON STRACHEY(1880—1932)
跋(葉公超)
講演
“你是來找我同去聽講演嗎?”
“不錯,去不去?”
“嚇!我不是個‘智識欲’極旺的青年,這么大風——就是無風,我也不愿意去的。我想你也不一定是非聽不可,盡可在我這兒談一會。我雖然不是什么名人,然而我的嘴卻是還在。剛才我正在想著講演的意義,你來了,我無妨把我所胡思亂想的講給你聽。講得自然不對,不過我們在這里買點東西吃,喝喝茶,比去在那人叢里鉆個空位總好點吧!
來客看見主人今天這么帶勁地談著,同往常那副冷淡待人的態(tài)度大不相同,心中就想在這里解悶也不錯,不覺就把皮帽圍巾都解去了。那房主人正忙著叫聽差買栗子花生,泡茶。打發(fā)清楚后,他又繼續(xù)著說:
“近來我很愛胡思亂想,但是越想越不明白一切事情的道理。真合著那位坐在望平街高塔中,做《平等閣筆記》的主筆所謂世界中不只‘無奇不有’,實在是‘無有不奇’。Carlyle這老頭子在Sartor Resartus中‘自然的超自然主義’(Natural supernaturalism)一章里頭,講自然律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解的神秘,所以這老頭子就覺得對于宇宙中一切物事都糊涂了。我現(xiàn)在也有點覺得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比如你是知道我怕上課的,自然不會愛聽講演。然而你經(jīng)過好幾次失敗之后,一點也不失望,還是常來找我去聽講演,這就是一個Haeckel的《宇宙之謎》所沒有載的一個不可思議的事。哦!現(xiàn)在又要上課了,我想起來真有點害怕。嚇!真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從前我們最高學府是沒有點名的,我們很可以自由地在家里躺在床上,或者坐在爐邊念書。自從那位數(shù)學教授來當注冊部主任以后,我們就非天天上班不行。一個文學士是坐硬板凳坐了三千多個鐘頭換來的。就是打瞌睡,坐著睡那么久,也不是件容易事了。怕三干多個鐘頭坐得不夠,還要跑去三院大禮堂,師大風雨操場去坐,這真是天下第一奇事了。所以講演有人去聽這事,我抓著頭發(fā)想了好久,總不明白。若說到‘民國講演史’那是更有趣了。自從杜威先生來華以后,講演這件事同新思潮同時流行起來。杜先生曾到敝處過,那時我還在中學讀書,也曾親耳聽過,親眼看過。印象現(xiàn)在已模糊了,大概只記得他說一大陣什么自治,磚頭,打球,……后來我們校長以‘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句話來發(fā)揮杜先生的意思。那時翻譯是我們那里一個教會學堂叫做格致小學的英文先生,我們那時一面聽講,一面看那潔白的桌布,校長的新馬褂,教育廳長的臉孔,杜先生的衣服……我不知道當時杜先生知道不知道How we think。跟著羅素來了,恍惚有人說他講的數(shù)理哲學不大好懂。羅素去了,杜里舒又來。中國近來,文化進步得真快,講演得真熱鬧,杜里舒博士在中國講演,有十冊演講錄。中間有在法政專門學校講的細胞構(gòu)造,在體育師范講的歷史哲學,在某女子中學講的新心理學……總而言之普照十方,凡我青年,無不蒙庇。所以中國人民近來常識才有這么發(fā)達。太戈爾來京時,我也到真光去聽。他的聲音是狠美妙。可惜我們(至少我個人)都只了解他的音樂,而對于他的意義倒有點模糊了。
“自杜先生來華后,我們國內(nèi)名人的講演也不少。我有一個同學他差不多是沒有一回沒去聽的,所以我送他一個‘聽講博士’的綽號,他的‘智識欲’真同火焰山一樣的熱烈。他當沒有講演聽的時候只好打呵欠,他這樣下去,還怕不博學得同哥德、斯忒林堡一樣。據(jù)他說近來很多團體因為學校太遲開課發(fā)起好幾個講演會,他自然都去聽了。他聽有‘中國工會問題’,‘一個新實在論的人生觀’,‘中外戲劇的比較’,‘中國憲法問題’,‘二十世紀初葉的教育’……我問他他們講的什么,他說我聽得太多也記不清了,我家里有一本簿子上面貼有一切在副刊記的講演辭,你一看就明白了。他怕人家記得不對,每回要親身去聽,又恐怕自己聽不清楚,又把人家記的收集來,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模仿的,不過我很替他們擔心。講演者費了半月工夫,遲睡早起,茶飯無心,預備好一篇演稿來講。我們坐洋車趕去聽,只恐太遲了,老是催車夫走快,車夫固然是汗流浹背,我們也心如小鹿亂撞。好,到了,又要往人群里東瞧西看,找位子,招呼朋友,忙了一陣,才鴉雀無聲地聽講了。
P5-8